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关爱和

2021-01-24 19:35:08 百科
关爱和

关爱和

关爱和,男,1956年出生,河南汝南人。河南省政协常委、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他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文学史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1项,是中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军人物之一。主要代表着作有《“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悲壮的沉落》等。

曾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

现任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关爱和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河南省汝南县
  • 出生日期:1956年9月
  • 毕业院校:河南大学
  • 主要成就:中国近代文学史研究
  • 代表作品:《悲壮的沉落》

人物履历

1956年9月,关爱和出生于河南省汝南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姜树生曾在汝南师範学校执教,其母关惠然曾任汝南师範学校附小校长。受家庭环境的薰陶,关爱和自幼聪颖好学。在众所周知的十年浩劫中,关爱和高中毕业后被下放农村插队劳动。
关爱和在河南大学关爱和在河南大学
1975年,关爱和被推荐入读汝南师範(现汝南县第二高级中学),成为政语班的工农兵学员。
1977年,关爱和考入河南大学。次年3月,河南大学(时称开封师範学院)迎来了恢复高考制度后的第一个新学年。关爱和跨入了这所令他仰慕已久的古老学府学习。
1978~1981年,关爱和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1年,关爱和河南大学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并考取河南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1981~1984年,关爱和在河南大学中文系师从着名文学史家任访秋先生攻读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方向硕士。
关爱和的恩师——任访秋关爱和的恩师——任访秋
1984年,关爱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期间曾任河南大学中文系主任。
1988年起,担任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
1996年5月,任河南大学副校长。
1999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01年9月,任河南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
2008年7月—2017年9月,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
2018年10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任免信息

2017年9月12日上午,河南大学召开全校领导干部会议免去关爱和同志河南大学党委书记职务。
2018年10月1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聘任关爱和为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学术成就

关爱和学术研究的主攻方向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他在中国鸦片战争时期至五四时期文学思潮、流派、代表性作家、代表性作品的研究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取得了丰硕成果,为中国近代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令学术界瞩目的贡献。
关爱和作品《悲壮的沉落》关爱和作品《悲壮的沉落》
留校任教后,关爱和完成的第一个学术研究是协助任访秋先生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史》。这部着作问世后,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教材,并推荐为全国高校近代文学课程的通用教材,称得上是中国近代文学史学科走向成熟的奠基之作,在学术界反响强烈。接着,他又主持编选了《中国近代文学大系·散文一卷》。这部着作对近代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997年获国家图书荣誉大奖。
1996年以后,关爱和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各类项目11项。已完成中国社科院项目《中华文学通史·近代卷》和国家教育部项目《中国近代狭邪与侠义小说研究》。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家级核心期刊公开发表论文50多篇,多篇文章被《新华文摘》和《人大报刊複印材料资料》全文转载。其中,《守望艺术的壁垒——论桐城派对古文文体的价值定位》获1999~2000年度文学评论提名优秀论文奖,《清代嘉道之际的文学精神》获河南省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先后出版《中国近代散文大系·思潮流派卷》(上海书店,1996年出版),《中华文学通史》(北京华艺出版社,1997年9月),《中国近代文学思潮史》(台湾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5月),《悲壮的沉落》(河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等十余部学术着作。主要代表着作有《“桐城派”与“五四”新文学》、《从古典走向现代》、《悲壮的沉落》等。
关爱和

社会职务及荣誉

河南省政协常委、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现代文学学会理事、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河南省优秀专家、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