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oser and Bottjer(1988)也依据扰动面积百分比建立了6个等级的生物扰动评价指数。为了野外工作方便,他们製作了放大的各级生物扰动指数图例示範卡(flash cards)来简化生物扰动评估。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不同的岩性和沉积物製作相应的图例示範卡来度量生物扰动等级,但生物扰动指数的定义应该相同,以便相互比较。这种方法主要用于简单遗蹟组构的评价和垂向剖面的连续度量,但对发育多个世代阶层关係的複杂遗蹟组构以及水平扰动量的评价并不敏感。
Taylor and Goldring
Taylor and Goldring(1993)也提出了一个生物扰动指数的划分方案,它是用受扰动或生物挖掘的那部分沉积物在整个沉积物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表示的。这一方案将生物扰动划分为7个(0~6)等级,并对每一扰动等级均从生物潜穴的分异度、叠加程度和原始沉积构造的清晰度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加以限制。该方案的优点是术语简单,易于识别,考虑到了群落结构的影响,认识到了高的生物扰动强度,往往是不同组合的遗蹟相互叠加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