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赵光胜(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原所长)

2021-04-23 12:37:13 百科
赵光胜(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原所长)

赵光胜(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原所长)

赵光胜,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原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不断结合国情、拓展国内外协作,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祖国医学分型和病理生理基础”“流行病学”、“营养病因学”、“遗传性代谢缺陷”、“苯丙氨酸新发病机制与新防治措施”、“儿童高血压”等全方位关键性领域,做了原创性研究,丰富了由他于1978年“创建具有特色‘高血压学’”的新内涵,并及时将所获新观念、新成果,分阶段融入其撰写的“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发病机理与防治”、“现代高血压学”等专着,是我国公认着名的高血压防治研究元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赵光胜
  • 国籍:中国
  • 职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 
  • 代表作品:“现代高血压学”

简介

男,1931年生。瑞金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研究员。

学习工作经历

1953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6年攻读内分泌和中西医结合研究权威邝安堃教授的副博士研究生。1957年创建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1998年之前任上海市高血压研究所所长。

成果

长期以来,赵光胜教授致力于研究所从全市性协作组合向专业性科研机构转变的过渡,提出高血压发病的“肾脏神经轴心平衡失调”学术假说和“降压、纠正机体平衡失调和巩固疗效三者同时兼顾”的防治指导思想。197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与高血压关係的研究。1979年后负责组织召开全国重点地区和单位参加的“高血压工作会议”。在国内率先开展高血压病的遗传标记的系列研究,进行“营养与血压关係”的流行病学调查。以流行病学调研的第一性启示为起点,将遗传内因与营养性外因结合,在国内外首次报导“有关苯丙氨酸的高血压病发病新机制和防治新武器”的系列论着,为高血压发病机制及其併发症的防治、争取稳定高血压病的长期疗效开拓了新思路,提供了新武器。1982年后,多次作为特邀报告学者和国际会议共同主席,参加欧洲、亚洲、国际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症会议,并与日本、义大利和法国等有关机构开展合作研究。在国内外重要杂誌领衔发表论文130余篇,编写和参与编写专着14部。获各种科技成果奖15项(其中部、市级六项)。1999年,系统总结了本人和其同事长期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观点,编写出版了《现代高血压学》专着。
赵光胜赵光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