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基因工程——原理、方法与套用

2021-03-05 15:07:46 百科

基因工程——原理、方法与套用

《基因工程——原理、方法与套用》是2008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煜泉、白林泉、黄显清、杨立桃。

基本介绍

  • 书名:基因工程——原理、方法与套用
  • 作者:许煜泉、白林泉、黄显清、杨立桃
  • 定价:39元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
  • 装帧:平装

出版信息

基因工程——原理、方法与套用
作者:许煜泉、白林泉、黄显清、杨立桃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02185970
定价:39元
印次:1-1
装帧:平装
印刷日期:2008-12-5

图书简介

基因工程是建立在基因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年轻学科。本教材首先以基因的信息流为线束,对基因的複製、转录、翻译以及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生物学理论作了系统介绍。在此基础上,详细讨论基因克隆的工具、基因操纵和重组技术、重组基因导入各种生物体的方法以及转基因生物中目的基因的监测及分析技术;同时,全面地介绍了基因工程对分子生物学的理论研究,在重组蛋白的合成以及医学、农业和法医学等各领域的套用中所取得的最新发展和成就。最后,讨论了转基因产品和生物技术对人体健康、环境安全以及伦理学上可能产生的危害及争论。
本书作为工程硕士专业基因工程的核心教材,也可供各相关专业和学科的教师、学生和科研工作者参考。

目录

第1章导论/1
1.1基因的本质是DNA1
1.2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1
1.2.1基因工程的诞生1
1.2.2基因工程的发展3
1.3基因工程的套用4
上篇基因的信息流
第2章基因信息的複製/8
2.1複製的基本概念8
2.1.1半保留複製机制8
2.1.2複製子和複製起始区9
2.1.3半不连续複製9
2.2细菌染色体DNA的複製12
2.2.1複製起始12
2.2.2延伸13
2.2.3终止和分离14
2.3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14
2.3.1细胞周期14
2.3.2关卡及其调节15
2.3.3细胞周期蛋白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15
2.3.4细胞周期的活化和癌症16
2.4真核生物DNA的複製17
2.4.1起始区和複製的起始17
2.4.2複製叉17
2.4.3端粒的複製18
2.5DNA的突变、修复与重组19
2.5.1DNA的突变与损伤19
2.5.2DNA修复22
2.5.3DNA重组25
第3章基因信息的转录/29
3.1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30
3.1.1大肠桿菌的RNA聚合酶30
3.1.2大肠桿菌的σ70启动子31
3.1.3转录的起始、延伸和终止32
3.2原核基因转录的调控35
3.2.1乳糖操纵子36
3.2.2色氨酸操纵子与衰减子38
3.2.3更替σ因子调控转录41
3.2.4菌群感测43
3.2.5小RNA分子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43
3.3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45
3.3.13种RNA聚合酶的特点和功能45
3.3.2RNA聚合酶I基因47
3.3.3RNA聚合酶III基因48
3.3.4RNA聚合酶II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51
3.3.5RNA聚合酶II的转录起始和基本转录因子52
3.4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调控54
3.4.1转录因子的特点58
3.4.2转录因子与DNA结合的结构域59
3.4.3转录因子中的转录活化结构域62
3.4.4转录因子的抑制作用62
3.4.5调节转录的靶位62
3.5真核生物基因转录调控的实例63
3.5.1构成性转录因子SP163
3.5.2甾醇类激素及其受体的调节作用63
3.5.3信号转递和转录活化(STAT)蛋白的磷酸化调节64
3.5.4人类免疫缺损病毒Tat蛋白活化转录延伸64
3.6RNA转录本的加工和RNPs66
3.6.1rRNA的加工和核糖体66
3.6.2tRNA的加工、RNaseP和酶活性RNA67
3.6.3mRNA的加工、hnRNPs和snRNPs68
3.6.4mRNA加工方式的改变71
3.6.5RNA的编辑71
3.6.6miRNA及其加工72
第4章基因信息的翻译/74
4.1遗传密码74
4.2tRNA的结构和功能77
4.3原核生物中蛋白质的合成79
4.3.1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的相互作用79
4.3.2蛋白质合成的过程81
4.4真核生物中的蛋白质合成84
4.5翻译的调控机制和翻译后的加工87
中篇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分析
第5章DNA的克隆/92
5.1DNA克隆的载体93
5.1.1质粒93
5.1.2噬菌体95
5.2DNA的製备98
5.2.1製备细菌细胞总DNA98
5.2.2製备质粒DNA101
5.2.3製备噬菌体DNA105
5.2.4DNA的定性和定量分析106
5.3DNA操作的工具酶107
5.3.1限制性核酸内切酶107
5.3.2DNA连线酶和连线反应112
5.3.3核酸酶116
5.3.4DNA聚合酶117
5.3.5磷酸酶117
5.3.6其他工具酶117
第6章DNA的导入技术及其载体/118
6.1DNA导入法119
6.1.1大肠桿菌中的常规转化119
6.1.2大肠桿菌的电转化120
6.1.3啤酒酵母细胞的转化121
6.1.4机械导入法121
6.2重组子的识别122
6.2.1抗性基因的插入失活122
6.2.2基于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的α-互补筛选122
6.2.3聚果糖蔗糖转移酶基因的筛选123
6.3噬菌体DAN导入细菌细胞124
6.3.1转染124
6.3.2噬菌体的转导124
6.3.3重组噬菌体的识别125
6.4大肠桿菌中的质粒载体125
6.4.1质粒pBR322的优良性质126
6.4.2其他典型的大肠桿菌质粒载体126
6.5基于M13噬菌体的克隆载体128
6.5.1M13mp2克隆载体的构建129
6.5.2具有多克隆位点的M13mp7129
6.5.3複杂的M13克隆载体130
6.5.4质粒与M13杂合的克隆载体131
6.6以细菌噬菌体λ为基础的克隆载体132
6.6.1λ基因组中的非必需区132
6.6.2筛选限制性位点缺失的λ噬菌体133
6.6.3插入载体和取代载体133
6.6.4利用λ插入载体和取代载体的克隆试验134
6.6.5柯斯质粒135
6.6.6大容量载体:BACs和PACs136
6.7真核生物的克隆载体137
6.7.1利用酵母中的载体137
6.7.2高等植物的克隆载体140
6.7.3动物的克隆载体142
第7章目标基因的获得/145
7.1筛选克隆基因的两种基本手段145
7.1.1直接筛选145
7.1.2构建基因组文库146
7.2从文库中筛选目标基因148
7.2.1DNA分子探针和杂交148
7.2.2製备杂交探针149
7.2.3免疫学筛选151
7.3目标基因的化学合成152
7.4聚合酶链式反应(PCR)154
7.4.1PCR的发展历史154
7.4.2PCR的过程154
7.4.3PCR的温度循环155
7.4.4PCR反应的最佳化155
7.4.5各种不同的PCR158
7.4.6PCR的后续工作159
7.4.7PCR的套用160
第8章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分析/164
8.1基因的定位164
8.1.1Southern转移164
8.1.2正交交变电场凝胶电泳166
8.1.3原位杂交167
8.2基因所属连锁群或染色体的测定168
8.2.1系谱分析法168
8.2.2非整倍体测交法169
8.2.3四分体分析法170
8.2.4连锁群法170
8.2.5利用染色体易位的基因定位172
8.3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测定173
8.3.1根据重组频率的基因定位173
8.3.2根据所测基因在某一已知染色体区段中是否存在的基因定位175
8.3.3根据并发事件的基因定位176
8.3.4根据基因行为的定位176
8.3.5测定绝对位置的基因定位177
8.4基因精细结构分析179
8.4.1根据重组频率的基因定位179
8.4.2缺失定位法179
8.4.3共转导定位法179
8.4.4体细胞重组定位法180
8.4.5基因转变的梯度定位法180
8.5DNA测序181
8.5.1链末端终止法181
8.5.2化学裂解法183
8.5.3PCR产物的直接测序184
8.5.4自动化测序184
8.5.5长序列拼接185
8.6基因表达的分析186
8.6.1电子显微镜下的核酸分子187
8.6.2利用核酸酶分析DNA-RNA杂合体187
8.6.3引物延伸法分析转录物188
8.6.4研究RNA转录物的其他技术188
8.7基因表达的调节研究190
8.7.1DNA蛋白质複合物的凝胶阻滞191
8.7.2足迹法与DNaseI192
8.7.3修饰干扰分析192
8.7.4缺失分析193
8.7.5报导基因195
8.8识别目标基因的产物和功能196
8.8.1杂交体释放翻译法和杂交体捕获翻译法196
8.8.2体外突变分析蛋白质功能197
8.9研究目标基因产物的相互关係200
8.9.1噬菌体展示200
8.9.2酵母双杂交系统200
第9章基因组学/203
9.1基因组序列的测定204
9.1.1鸟枪法204
9.1.2重叠群克隆法206
9.1.3遗传图谱法协助序列装配207
9.2后基因组时代--理解基因组序列208
9.2.1识别基因组序列中的基因209
9.2.2未知基因的功能测定210
9.3各种组学的研究211
9.3.1转录组学的研究211
9.3.2蛋白质组学的研究212
9.3.3代谢物组学的研究213
9.4系统生物学213
9.4.1系统生物学的目标213
9.4.2整合是系统生物学的灵魂214
9.4.3信息是系统生物学的基础215
9.4.4干涉是系统生物学的钥匙216
下篇基因工程的套用
第10章利用基因工程生产重组蛋白/220
10.1大肠桿菌中表达外源基因的专一性载体220
10.1.1表达载体中的启动子220
10.1.2基因盒和基因融合223
10.1.3大肠桿菌生产重组蛋白的困难225
10.2利用真核细胞生产重组蛋白226
10.2.1在酵母和丝状真菌中生产重组蛋白226
10.2.2在动物细胞和昆虫细胞中生产重组蛋白228
10.2.3利用动植物体生产重组蛋白229
第11章基因工程在医学上的套用/231
11.1生产重组药物231
11.1.1重组胰岛素231
11.1.2在大肠桿菌中合成人体的生长激素233
11.1.3重组凝血因子VIII的合成234
11.1.4合成其他重组人体蛋白235
11.2基因工程疫苗236
11.2.1疫苗与基因工程疫苗236
11.2.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238
11.2.3基因工程减毒疫苗239
11.2.4活重组疫苗240
11.2.5DNA疫苗242
11.2.6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243
11.3基因诊断243
11.3.1基因诊断的概念243
11.3.2基因诊断的原理244
11.3.3基因诊断的对象245
11.3.4基因诊断的特点246
11.3.5基因诊断的基本技术247
11.3.6识别人类遗传疾病相关的基因253
11.4基因治疗255
11.4.1基因治疗遗传疾病255
11.4.2基因治疗和癌症256
11.4.3基因治疗的伦理学257
第12章基因工程在农业上的套用/258
12.1增添基因与植物遗传工程260
12.1.1植物体自身生产杀虫剂262
12.1.2其他添加基因的课题262
12.2删除基因264
12.2.1反义技术的原理264
12.2.2反义RNA和番茄果实成熟的基因工程265
12.2.3反义RNA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其他套用266
12.3各种植物基因工程266
12.3.1转基因植物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药物266
12.3.2不断完善转基因植物稳定高效表达技术267
12.3.3转基因培育高产作物269
12.3.4转基因培育优质作物270
12.3.5转基因培育抗真菌病害的作物271
12.3.6转基因培育抗除草剂作物273
12.3.7转基因培育耐环境胁迫的作物273
12.4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275
12.4.1筛选标记的安全性275
12.4.2对环境产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276
第13章代谢工程/277
13.1代谢工程中的一些基本概念278
13.1.1代谢途径与网路278
13.1.2代谢通量及控制分析279
13.1.3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280
13.2代谢工程的基本过程与原理282
13.2.1代谢工程的基本过程282
13.2.2代谢工程的基本原理283
13.3代谢工程的基本技术283
13.3.1检测技术284
13.3.2分析技术284
13.3.3操作技术284
13.4代谢工程的套用284
13.4.1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或产率285
13.4.2表达外源蛋白288
13.4.3扩大底物利用範围289
13.4.4构建新产品生物合成途径290
13.4.5构建新的外源毒性化学物质降解途径290
13.4.6改良细胞其他生理特性291
13.5代谢工程与其他技术的关係291
13.5.1代谢工程与“组学”技术292
13.5.2代谢工程与计算系统生物学293
13.5.3代谢工程与蛋白质工程294
13.5.4代谢工程与组合生物学294
13.5.5全局转录机器工程技术295
13.5.6文库筛选技术295
13.6组合生物合成296
13.6.1聚酮合酶及聚酮类生物合成机理296
13.6.2聚酮类的组合生物合成298
第14章基因克隆和法医学/301
14.1DNA分析和罪犯嫌疑人的识别301
14.1.1利用分子杂交探针分析遗传指纹301
14.1.2PCR短串联重複序列和DNA图谱302
14.2利用DNA图谱研究亲属关係303
14.2.1具有亲缘关係的个人具有相似的DNA图谱303
14.2.2DNA图谱和罗曼诺夫的遗骸304
14.3性别的识别研究和DNA分析305
参考文献/308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