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基因互作

2021-04-04 00:45:49 百科

基因互作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广义上,基因互作可分为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基因内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作用。基因间互作是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基因互作
  • 外文名:Genetic interaction
  • 解释: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
  • 分类: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
  • 表现: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 效应:互补效应、累加效应等

简介

基因互作是指非等位基因之间通过相互作用影响同一性状表现的现象。广义上,基因互作可分为基因内互作和基因间互作。基因内互作是指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作用。基因间互作是指不同位点非等位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互补,抑制,上位性等。

分类

不同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影响性状的表现。
1.互补效应(complementary effect)
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7的比例。
2.累加效应(additive effect)
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示相似的性状,两种基因均为隐性时又表现为另一种性状,F2产生9:6:1的比例。
3.叠加效应[又叫重叠效应(duplicate effect)]
两对或多对独立基因对表现型能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重叠作用也称重複作用,只要有一个显性重叠基因存在,该性状就能表现。
重叠基因: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
4.显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dominance)
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对性状发生作用,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
下位性:与上述情形相反,即后者被前者所遮盖。
显性上位: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显性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2:3:1。
5.隐性上位作用(epistatic recessiveness)
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F2的分离比例为9:3:4。
此上位作用与显性作用不同,上位性作用发生于两对不同等位基因之间,而显性作用则发生于同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之间。
6.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
显性抑制作用:
在两对独立基因中,其中一对显性基因,本身并不控制性状的表现。但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抑制作用,称这对基因为显性抑制基因.F2的分离比例为13:3。
7.叠加作用
叠加作用: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当出现显性基因时,既表现出一种性状。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只有当多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时,才会表现出相对隐性性状。举一个很有名的例子:芥果形遗传。

举例说明

基因互作:鸡冠的形状很多,除常见的单冠外,还有胡桃冠、玫瑰冠和豌豆冠等
互补效应:子一代自交,子二代中应该9/16C_P_,3/16C_pp,3/16ccP_,1/16ccpp,由于显性基因C与显性基因P间的互补作用,只有9/16 C_P_在表型上是红花,其余的7/16都是白
积加作用:是指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 时,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
例如,南瓜有不同的果形,圆球形对扁盘形为隐性,长圆形对圆球形为隐性。如果用两种不同基因型的圆球形品种杂交,F1产生扁盘形, F2出现三种果形:9/16扁盘形,6/16圆球形,1/16长圆形花,在这里C与P是互补基因
重叠作用:是指不同对基因互作时,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 产生15∶1的比例。这类表现相同作用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例:将荠菜三角形蒴果与卵圆形蒴果植株杂交,F1全是三角形蒴果。 F2分离为 15/16三角形蒴果∶1/16卵形蒴果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