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Groombridge 1618

2020-12-27 04:33:17 百科

Groombridge 1618

格鲁姆布里奇1618(Groombridge 1618)是一颗位于大熊座北部的恆星。它的视在星等为+6.6,对于普通观察者来说,它位于肉眼可见的恆星的阈值之下。它离地球不到16光年。这是一颗光谱类型为K7.5Ve的主序星,其质量只有太阳的68%。有一颗疑似行星的伴星以122天左右的时间环绕该恆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格鲁姆布里奇1618
  • 外文名:Groombridge 1618
  • 分类:恆星
  • 质量:0.670±0.033 M⊙
  • 表面温度:3,970 K
  • 视星等:+6.60
  • 绝对星等:8.11
  • 赤经:10h 11m 22.14051s
  • 赤纬:+49°27'15.2567"
  • 距地距离:15.89±0.04光年(4.87±0.01pc)

星体特性

在史蒂芬·格鲁姆布里奇于1838年去世后出版的拱极星表中,这颗恆星首次被确定为条目编号1618。它在天空中有很高的自行运动,这通常被认为是恆星位于附近的标誌——这使得它成为视差测量其距离的早期候选者。在1884年,视差角被测量出为0″.322±0 ″.023,这大于0″.205的现代值。
格鲁姆布里奇1618的光谱类型被归类为K8V,这意味着它是一颗K型主序星/橙矮星,通过让核心中的氢发生聚变反应来产生能量。它的质量只有太阳质量的68%,半径为太阳半径的61%,但是在可见光的光谱中辐射的能量只有太阳能量的15%,只有太阳能量的4.6%。这颗恆星的光球表面的有效温度约为4000 K,呈现橙色。
它是一颗天龙座BY型变星,表面磁场强度为750高斯。色球活动并不是很活跃,黑子的数量和太阳基本相等。然而,就像鲸鱼座UV之类的变星一样,已经观察到它作为耀斑星经历了亮度的增加。

行星系统

红外空间天文台对这颗恆星过量红外辐射的搜寻结果是否定的,这意味着格鲁姆布里奇1618的周围不存在碎片盘。然而,通过赫歇尔太空望远镜对该恆星的观测显示有少量过量,表明存在低温碎片盘。这些数据可以通过一圈温度低于22 K,轨道距离主恆星至少51 AU的粗糙的高反射尘埃来模拟。如果这颗恆星确实有伴星,天体测量似乎将木星质量的3-12倍上限放在这样一个假设的物体上(轨道周期在5-50年之间)。
根据Marcy和Benitz(1989),已经探测到可能的周期为122天,这意味着可能存在一个质量至少是木星质量4倍的巨大物体。这颗候选行星尚未得到证实,作者发现的信号可能是由于这颗恆星年轻时固有的恆星活动造成的。如果得到证实,这颗行星将位于恆星的可居住区内。
2010年使用装有自适应光学器件的MMT望远镜对该系统进行的检查未能探测到行星质量的伴星。
这颗恆星的可居住区被定义为类地行星上液态水可能存在的位置,其半径为0.26-0.56 AU,其中1 AU是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