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航线又名“北极航线和东北航线”。世界最北的海洋航线,连线大西洋和太平洋间的海上捷径。西起摩尔曼斯克或阿尔汉格尔斯克,经北冰洋南部的巴伦支海、白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楚科奇海至太平洋白令海西北岸的普罗维杰尼亚,长约6000公里,因大部船只迄于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通常将它作为此航线的终点,全长10400公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海航线
- 别称:北极航线和东北航线
- 性质:世界最北的海洋航线
- 长度:10400公里
历史
1878-1879年,瑞典北极探险家诺登舍尔德率探险队首次完成全线航行。
20世纪30年代初正式开闢。全线通航期2-3个月。从喀拉海峡到白令海峡段通航较困难,需破冰船领航、飞机或卫星导航。为俄罗斯欧亚两部分海上联繫的最短航线。

地理途径
该条线路在地理上途经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东西伯利亚海和楚科奇海)和部分太平洋(白令海)海域。
沿线主要港口有:迪克森、杜金卡、伊加尔卡、提克西、佩韦克、普罗维杰尼亚等。
优势
如果说经由苏伊士运河从摩尔曼斯克港前往横滨港(日本)的轮船航程为1.28万公里的话,那幺通过北海航线航程仅为5800公里。再比如,通过北海航线从圣彼得堡前往符拉迪沃斯托克全部航程为1.4万公里,但若通过苏伊士运河航程则将超过2.3万公里。
与北海航线相呼应的是位于北极地区的港口以及西伯利亚地区的主要河流,可以经由该航线进口燃料、设备和食品,出口木材和矿产资源。除北海航线以外,还有一条可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交通要道。
通行状况
通行现状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时仅有4艘船只通行北海航线,2011年时为34艘,而2012年已经增加至46艘。根据俄罗斯海洋与内河运输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2012年通航季节时,经由北海航线运输的货物达到400万吨,其中过境运输120万吨,与2011年(82.08万吨)相比增长53%。预计,2013年过境运输量将继续增加5%-6%。
主要障碍
浮冰是通航的主要障碍。为了能够充分利用北海航线,俄罗斯正在扩充破冰船舰队规模。现今(截止2013年),沿该航线执行任务的共有4艘双反应堆破冰船,即“俄罗斯”号、“苏联”号、“亚马尔”号和“胜利50年”号,两艘单眼应堆破冰船,即“泰米尔”号和“瓦伊加奇”号,一艘配有相同功率反应堆装置的“北海航线”号核破冰运输驳船,以及5艘海上浮动技术维护基地。
现有的核动力破冰船舰队将服役至2022-2025年,之后3艘新型双沉积核动力破冰船下水继续执行任务,第一艘将于2017年底前交付,而第二艘和第三艘分别将于2019年和2020年前交付。
重要性
这条航线的安全性更高,低纬度海域常见的海盗甚至在理论上都不可能在这里出现。
选择北海航线的国家和私营企业将会获得经济利益和额外收穫。也就是说,缩短运输距离就等于降低了直接取决于货物运输时间的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