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之歌》是由萨蒂亚吉特·雷伊执导,索米特拉.查特吉、莎米拉·泰戈尔主演的剧情片,于 1959年5月1日在印度上映。
该片是《阿普三部曲》的最后一部,讲述了阿普青春时代和成人时代的特殊经历。
基本介绍
- 导演:萨耶吉特·雷伊
- 主演:索米特拉.查特吉,莎米拉·泰戈尔
- 对白语言:孟加拉语、印度语
- 中文名:大树之歌
- 外文名:Apur Sansar、The World of Apu
- 其它译名:阿菩的世界、阿普的世界、阿塔的世界
- 出品时间:1960年10月4日
- 製片地区:印度
- 类型:剧情
- 片长:117分钟
- 上映时间:印度:1959年5月1日
- 分级:Finland:S
- 色彩:黑白
- 混音:Mono
剧情简介
阿普毕业了,一时没有找到工作,陷入了困顿,同窗好友布鲁邀请他到叔叔家做客,正赶上布鲁的堂妹出嫁,新郎在迎娶之时突然精神病发作,叔叔家顿时一片慌乱,婶婶坚决反对这桩婚姻,叔叔很是为难,如果错过了时辰,按照习俗说法,女儿婚姻将蒙受不幸,情急之下,好友布鲁想到了阿普。劝说他替代新郎,阿普起初反对,后来答应了这门婚事,阿普带着新娘阿帕娜回到城市他寄居的小屋,日子过得简朴而又甜蜜,正当这时,不幸降临了,阿帕娜在娘家因为难产去世,悲痛欲绝的阿普拒不接纳阿帕娜产下的这个孩子。几年过去了,好友布鲁归国,在一个矿区找到了阿普,阿普经过一番内心矛盾。回到了阿帕娜的家乡,见到了素未谋面的儿子并带着他一起踏上了人生新的旅程雷伊的电影技法在该片中体现的更加成熟,影片交代了阿普学生时代的结束,预示着成人世界的开始,片首间隔的片头拉长了时间空白,使观众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莫名的期待感,镜头的衔接比前两部更加流畅巧妙,片中有细节表现人物的特质。电影的结尾是人物光明的出走,它们像一个特殊的影像标识,使观众看到了大师的理想主义信仰,他对生死问题的哲人般的静思,对下层人身上超越品格的捕捉和讚颂,对美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凝视,构成一个绵延的母题,让世界惊讶于东方精神血脉的汹涌顽强。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配音 |
---|---|---|
阿普 | 索米特拉.查特吉 | ---- |
Aparna | 莎米拉·泰戈尔 | ---- |
Kajal | Alok Chakravarty | ---- |
Pulu | Swapan Mukherjee | ---- |
Shashinarayan | Dhiresh Majumdar | ---- |
Shashinarayan's wife | Sefalika Devi | ---- |
Landlord | Dhiren Ghosh | ---- |
Office Associate | Shanti Bhattacherjee | ---- |
Aparna's Brother | Abhijit Chatterjee | ---- |
Apu's Neighbor (as Belarani) | Belarani Devi | ---- |
职员表
製作人 | 导演 | 编剧 | 摄影 | 配乐 | 剪辑 | 造型设计 | 录音 |
---|---|---|---|---|---|---|---|
萨蒂亚吉特·雷伊 | 萨蒂亚吉特·雷伊 | 萨蒂亚吉特·雷伊 Bibhutibhushan Bandyopadhyay | Subrata Mitra | Ravi Shankar | Dulal Dutta | Bansi Chandragupta | Durgadas Mitra |
角色演员介绍
- 阿普演员:索米特拉.查特吉一个充满理想,内心敏感的青年,房间的墙上张贴着伟人的画像,以砥砺自己的心志,他还以自己的经历为题材创作了小说。成年后的阿普终于毕业了,他在找工作时偶遇了同窗好友布鲁,在应邀参加布鲁堂妹的婚礼时遇到了妻子阿帕娜,在短暂的幸福后他又失去了她。
- 阿帕娜演员:莎米拉·泰戈尔布鲁的堂妹,阿普的妻子,她不仅美丽勤劳,而且善解人意、乐观俏皮,原本是要嫁给别人的她因为原新郎在婚礼上发病,阿普作为救场的人和她结为夫妻,婚后两人的生活甜蜜浪漫,可惜阿帕娜最终难产而死。
- 布鲁演员:Swapan Mukherjee阿普的同窗好友,他邀请阿普去参加到叔叔家做客,间接促成了阿普和阿帕娜的婚事。在阿普因为悲痛离开自己的孩子时,也是他将阿普找了回来,劝解阿普不要逃避,让他们父子团聚。
获奖记录
时间 | 电影节/颁奖礼 | 奖项 | 获奖主体 | 备注 |
---|---|---|---|---|
1962年 | 第15届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电影奖-最佳影片 | 《大树之歌》 | 提名 |
1960年 |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 | 最佳外语片 | 《大树之歌》 | 获奖 |
1960年 | 伦敦影展 | 纪念奖 | 《大树之歌》 | 获奖 |
製作发行
发行公司
公司名称 | 发行国家 | 发行时间 | 发行版本 |
---|---|---|---|
Divisa Home Video | 西班牙 | 2004 | DVD |
Columbia TriStar Home Entertainment | 美国 | 2003 | DVD |
索尼经典 | 美国 | 1995 | 重映版 |
Merchant Ivory Productions | 美国 | 1995 | 修复版 |
Edward Harrison | 美国 | 1960 | 字幕版 |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细节 |
---|---|---|
美国 | 1960年10月4日 | |
印度 | 1959年5月1日 | |
英国 | 1959年 | |
澳大利亚 | 1961年5月27日 | 阿德莱德电影节 |
丹麦 | 1965年5月19日 | |
丹麦 | 1966年7月22日 | 重新上映 |
西德 | 1968年6月8日 | 电视首映式 |
瑞典 | 1969年9月19日 | 电视首映式 |
日本 | 1974年2月12日 | |
法国 | 2003年9月30日 | DVD首映 |
义大利 | 2004年12月12日 | 佛罗伦斯印度电影节 |
波兰 | 2005年7月26日 | ERA新地平线电影节 |
希腊 | 2010年10月23日 | 欧洲电影全景 |
美国纽约 | 2015年5月10日 | 数字恢复版本 |
美国 | 2015年5月24日 | 数字还原版、西雅图国际电影节 |
法国 | 2015年12月9日 | 重新上映、复原版本 |
影片评价
作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雷伊的电影技法在《大树之歌》中体现的更加成熟,影片交代了阿普学生时代的结束,预示着成人世界的开始,片首间隔的片头拉长了时间空白,使观众对主人公的命运产生了莫名的期待感,镜头的衔接比前两部更加流畅巧妙,片中用细节表现人物的特质,电影的结尾是人物光明的出走,它们像一个特殊的影像标识,使观众看到了大师的理想主义信仰,他对生死问题的哲人般的静思,对下层人身上超越品格的捕捉和讚颂,对美的理想始终如一的凝视,构成一个绵延的母题,让世界惊讶于东方精神血脉的汹涌顽强(《诗歌月刊》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