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海白塔

2019-03-21 08:47:19 百科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

北海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也是北海的标誌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準,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像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北海白塔
  • 地理位置: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
  • 开放时间:9:00 - 17:00
  • 门票价格:30元
  • 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
  • 类型:喇嘛塔
  • 所属国家:中国
  • 所属城市:北京市
  • 建议游玩时长:2小时
  • 适宜游玩季节:全年

历史沿革

白塔所在之处为一丘陵,原为金大宁宫琼华岛广寒殿旧址,相传是金章宗李妃的妆檯。清顺治八年(1651),依西藏喇嘛恼木汗建议,“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建塔修寺。
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地震,白塔被震毁。《清史编年》中记载:“七月二十八,巳时至酉时,京师大地震,声如雷,白昼晦暝,势如涛,顺德、德胜、海迨、彰义等城门被震倒,城墙塌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乡等城墙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黄黑水及黑气。”这次地震两年后,重修白塔,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重修完成,并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
雍正八年(1730年)夏曆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地震,北海白塔再次损坏。史料记载:“派监修随查塔身,塔座彻底内裂,必须全行拆重修。”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完成。
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宝瓶向西歪倒在天盘之中。据说白塔上“十三天”下的石座也被压碎了,导致“十三天”歪斜。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

地理位置

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永安寺白塔

建筑结构

塔身全部为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剎五部分组成。塔身为覆钵式,因此从塔的表面只能看到砖和石料而见不到木构架。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石砌须弥座。塔座边长18.2米,基座部分安有角柱石、压面石和挑檐石。座上为三层圆台,中部塔肚为圆形,最大直径14米。上部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塔剎。
顶部为两层铜铸镏金华盖,下层为地盘,上层为天盘。地盘重约2000多公斤,下面铸有4个预埋的铁环,悬挂着4根粗大的牵桿,牢固地将整个华盖与塔身连在一起。地盘下面挂有16个铜製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成六角形,外面铸有六字箴言,风铃内挂着十字悬垂,下面坠有十字交叉的风叶。
《北海白塔》子木写生作品/2017《北海白塔》子木写生作品/2017
放有一个9两重的纯金舍利盒,盒内有硃砂,奉释迦牟尼佛牙1颗,舍利子18粒。天盘直径约3米,重约1500公斤,铸有浮雕的轮、螺、伞、盖、花、瓶、鱼、结,这8种图案均有吉祥如意寓意。天盘中间成半球形圆顶,圆顶的上端有矩形底座,在矩形底座之上托有鎏金火焰宝珠塔剎,包括铸铜镏金半月和太阳,月下日上。日上为倒卷莲花须弥座,托有巨大的桃心,心的四周为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徵佛法如日月一般光芒四射,永照大地。
塔身正南面是“时轮金刚门”,也叫壶门式眼光门,中间为木质红底金字的“时轮咒”,即所谓“十相自在图”,系“杭、恰、嘛、拉、哇、日、呀”(音译)组成的七字藏文图案,有“吉祥如意”之意。周围用钳子土烧制的西番莲花饰。这组字图为清代藏传佛教着名领袖章嘉国师亲手所写。
整个塔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孔,这是为塔木构架通风之用,以防塔内木料潮湿糟朽。塔四周有汉白玉石栏环绕。通风孔的纹饰雕刻繁複华丽,包括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画像。
塔内部有立木一根,为白塔主心木,柏木製,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剎顶。

塔藏文物

与多数覆钵式塔不同,该塔内部中空,里面建有佛龛,以银盒奉舍利子,地下有藏井,藏有旱船、喇嘛经文、衣钵和佛教法物以及织品、五穀、药材、茶果等贡物。
远眺白塔远眺白塔
据北海白塔史料记载:
“册开塔装藏哈噶藏佛一尊,高一尺,铸铜镏金。册开塔装藏用各色茶叶十斤,各色净果饽饽共五筐,除毒药外各色药共五斤,银九两,金九钱,珍珠、珊瑚、青金石每样九钱,红铜十两,各色绸缎碎缕条共五斤,冰片一两,肉豆蔻、草茸、画石、红花、薏仁每样二斤,仙人掌、海飘硝、菖蒲根、丁香、列志、乾莲、哈蜊各样二斤,建香一斤,高香五百箍,西天红黄香五箍,吉祥草二十一根,肚尔宪草一捆,满洲香兰花每样一百斤,柏木枝条一百,头号石青花白地磁罐九个,罐内装各色杂粮,康熙铜钱九个,黄杭细三十匹,五色珠二线二十斤,冰糖、密石、喇嘛每样十斤,牛奶、优酪乳、他喇克每样一坛,棉料连四纸六千张,银硃四
北海白塔北海白塔
十斤,双红胭脂四百片,白芨十斤,白面五十斤,共用过江米十六石六斗,白矾一千七百二十斤,桐油二十斤,沥青五斤,黄蜡五斤。”

附属建筑

塔前有一座小殿,名“善因殿”。为仿木琉璃建筑,双重檐,面宽4.4米,上为圆亭式铜质筒瓦镏金宝顶;
下层方形,覆盖绿琉璃筒瓦,黄剪边,前山墙有5株三交云蜿格扇铜门四扇,铜质抱框,内有四扇琉璃门。
殿中原供铜质镏金“大威德金刚”佛像(传说为文殊菩萨化身,有三十六只手,三十六只眼睛),俗名“镇海佛”,传说白塔下有一口海眼,用此佛身才能镇住,以绝水患。佛像于“文化大革命”中被毁。
殿内墙面用455块塑有佛像的琉璃砖镶砌而成。

价值

警戒

白塔塔顶标高112.4米,建成时是北京城内的至高点。白塔下的善因殿后面设定了五桿剎竿,也就是寺庙中五桿悬挂经旗的旗桿,俗称五虎号桿,下面设定5个炮台,称为白塔炮台或五虎炮台。五虎号桿分别悬挂青、黄、红、白、黑五色龙旗或灯笼,蓝、白、红、黑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方。
北京城内九门也分别设定5所炮台、5桿旗桿,旗桿上白天悬挂着龙旗,夜里悬挂着灯笼。遇到紧急情况,以放炮为号,白天以旗号,夜间为灯笼指示方位。一处放炮,别处也纷纷放炮回响。官兵可据实以动,保卫京城安全。乾隆皇帝在《塔山四面记》中就有“畏民岩“、”防急变“之词。

宗教

藏传佛教认为,北京皇城是一座大威德金刚的坛城,而坛城的中央则是位于皇宫附近西苑的琼华岛。此处建塔可寿国佑民。清代曾多次在这里举行过声势浩大的佛教活动。
相传“清时每岁十二月十五日,自山下燃灯至塔顶,诸喇嘛执经梵呗,吹大法螺,击圆鼓,以为祈福。

保护

北海白塔,历近千年的风雨侵蚀、地震战火,仍保存完好,除其塔基牢固,结构谨严外,历代不断维修也是重要原因, 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系统的修缮和管理。
1953成立了文物保管所,1974年至1981年,国家拨大量专款, 调拨优质木材对白塔进行全面抢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