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是由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担任第一完成单位,魏子新,翟刚毅,严学新,方正,杨建刚,何中发,王寒梅,史玉金,刘映,刘修国,杨丽君,王书增,吴吉春,王张华,尚建嘎担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项科技项目。
基本信息
获奖序号 | 20110002 |
项目名称 | 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 |
主要完成单位 | 上海市地质调查研究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南京大学,华东师範大学 |
主要完成人 | 魏子新,翟刚毅,严学新,方正,杨建刚,何中发,王寒梅,史玉金,刘映,刘修国,杨丽君,王书增,吴吉春,王张华,尚建嘎 |
获奖证书编号 | KJ2011-1-02 |
奖种 | 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 |
等级 | 一等 |
项目摘要
上海城市地质工作以服务城市发展、保障城市安全为目标。《上海市三维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开展过程中,以地球科学系统理论为指导,紧密围绕城市发展面临的资源、环境及安全问题,研究成果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套用,取得了显着成效。 主要工作如下1、首次建立了上海三维基岩地质、第四纪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结构模型, 结合城市规划和地下空间开发进行了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提出地上地籍图-地下地籍图-地质图“三图合一”构想并进行了有益尝试,有关成果已套用于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和重点工程建设。2、建立了上海城市地质环境监测和安全预警机制。在加强上海地面沉降监测与控制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上海城市应急地下水源地建设方案,建立了捷运、防汛墙、桥樑、高架等生命线工程沉降预警机制;有关研究成果已作为“十一五”、“十二五”地面沉降防治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3、系统开展了上海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与综合评价,查明了土壤和浅层地下水地球化学环境状况,建立了土地质量动态监测网路。有关成果已套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业用地转型地质环境风险评估等。4、建立了长江河口海岸带地质环境三维演化模型,研究了人类活动、长江泥沙、海洋等因素耦合作用下海岸带地质环境演化规律,评估了滩涂资源分布和演化趋势。有关成果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滩涂造地等工作中得到具体套用。5、首次系统开展了上海城市地质环境容量评价研究,提出了评价体系和评价模型,建立了地下水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地面建筑容量评价方法,并对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开展了后评估研究,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6、研发了具有自主着作权的上海市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初步建立了全面系统、开放共享、动态更新的上海城市地质数据中心,实现了基于多源海量数据的三维地质结构动态建模、地质过程模拟和空间分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