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河南关林庙会

2021-03-29 17:58:27 百科
河南关林庙会

河南关林庙会

关林庙会是集祭祀、歌舞、文娱、商贸于一体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起源于对关公的祭祀。据洛阳关林庙碑记载:记载:“内葬灵首,汉时有庙。”“历晋唐明……数百祀于此。”百姓处于对关公的敬仰,对神灵的敬畏,前来祭拜祈愿,关林庙会因而产生髮展起来。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关林庙会
  • 地理标誌:洛阳
  • 起源:对关公的祭祀

起源

关林庙会起源于对关公的祭祀。据洛阳关林庙碑记载:记载:“内葬灵首,汉时有庙。”“历晋唐明……数百祀于此。”百姓处于对关公的敬仰,对神灵的敬畏,前来祭拜祈愿,关林庙会因而产生髮展起来。至明代,随着皇帝对关公的逐步加封及全国关庙的普遍兴建,关林庙会日益兴盛,明神宗万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关林已经形成数万人规模的“关王冢会”,香菸浩蕩,百姓云集,远近闻名。当时既有丰盛的祭品,也有民间社火前来助祭。到了清朝,祭祀关公最为隆重,每年正月十三春祭,五月十三诞祭,九月十三秋祭均由地方官主祭,附近“官邸神社助兴”,声势浩大。
河南关林庙会
关林庙会也由庙内延伸到庙外,这时期除原来出售香、帛、蜡以外,民间小吃摊贩开始出现。关林庙会娱神活动主要有舞狮、排鼓、十万(又名社盘)、海神、杂技等。民国年间,庙会影响越来越大,娱神活动中除传统的地摊狮子、排鼓、高跷、旱船、杂技外,新型的“狮子上老桿”、“狮子上天梯”、“狮子走软索”等惊险杂耍出现,吸引着远近百姓前来逛庙会。
由于庙会规模的扩大,各种交易活动逐渐增多,庙会会期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改一年三会为每月十三日一会,后来改为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会。197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关林庙会由原先纯粹的祭神、娱神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易集市,并使庙会脱离关林,这导致关林市场的最终诞生。
庙会千年兴盛,商家云集,皆为灵气、财气之所在!
关林为埋葬三国时蜀将关羽首级的地方,前为祠庙,后为墓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
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明万曆年间始建庙、植松。清乾隆时又加以扩建,形成现今的规模。关林总面积约百亩左右,古柏苍郁,殿宇堂皇,隆冢巨碑,气象幽然,为洛阳市着名的古建筑及旅游胜地。 汉魏洛阳故城位于洛阳市东15公里的白马寺东,它的前身是周代的成周城,曾做过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朝代的都城。东汉光武帝建都洛阳后,在成周城的旧址上广为扩建,使其极具规模。宏伟壮丽的东汉都城在封建建筑史上达到空前的水平,它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大城市。
关林的主要建筑均在中轴线上,依次为舞楼、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坊、八角亭,最后为关冢。
2006年05月25日,关林作为明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始于汉末, 迄今1870余年。
关羽,字云长,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夏,关羽发动襄阳战役,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兵镇新野。219年冬孙权偷袭荆州,关羽退走麦城,大义归天。220年春正月,孙权害怕刘备起兵报复,将关羽首级送于洛阳曹操处,曹操敬慕关羽为人,用沉香木为躯,以王侯之礼葬关羽首级于洛阳城南十里,并建庙祭祀,迄今已有1790年。万曆三十三年敕封关羽“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关圣帝君”,关羽始封“圣”。顺治五年敕封关羽“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康熙五年敕封洛阳关帝陵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林”,始称“关林”,成为与山东曲阜“孔林”并肩而立的两大圣域。洛阳关林是我国唯一一处“林、庙”合祀关圣帝君的圣域,也是海内外唯一一处可以称“林”之庙宇。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级旅游景区。
1780余年来,关林因厚葬关羽首级而名闻天下。这里峻宇连甍,古柏森然,淄素入庙,视为严宫,形成了浓厚的关公文化氛围。明万曆二十年(1592年),在汉代关庙的原址上,扩建成占地200余亩、院落四进、殿宇廊庑150余间、规模宏远的朝拜关公圣域。兀立于广场上的“千秋鑒”楼,为旧时“灯影锣鼓话兴亡”的所在;分立于大门两侧的明代石狮,赳赳而踞,具有凛然不可侵犯的威严。极富封建意味的大门镶嵌着81颗金色门钉,体现了关林的崇高地位和关羽的身后荣耀;立于仪门左右
重达3000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400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仪门“威扬六合”匾额为慈禧太后御笔,端庄厚重,弥足珍贵;连线仪门和拜殿的石狮御道为海内外关庙所独有,甬柱顶雕石狮104尊,百狮百态,圆润生动,毫无石刻的生硬之感,代表了乾隆时期中原石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舞楼(又称千秋鑒楼)、大门、仪门、拜殿、大殿、二殿、三殿、奉敕碑亭、关冢,构成了关林巍峨宏大的建筑格局。其主体建筑上的龙首之多,为中原之最。建于康熙年代的奉敕碑亭,结构端庄,八角亭彩饰华繁、木雕精美,全为木榫勾结,反映了古代建筑匠师惊人的创造力。
始于汉末,如今绿草如盖,高峻出尘,虽江山已改,而元冢依然。“关林翠柏”是洛阳“八小景”之一,古柏千章,葱茏回合,每当大雨急住乍晴之时,云气如烟,似袅袅香篆,悠悠绕冢流走,奇幻之景,令人拍案称奇。千百年来,关羽作为忠义化身、道德榜样受到了民众的普遍敬仰。他的“忠义仁勇”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由此形成的“关公信仰”这一特殊文化现象,已成为沟通海内外华人、亲情的桥樑和纽带。每年9月29日在这里举办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海外关庙人士和宗亲组织云集关林,举行隆重的朝拜仪式。关林成为海内外华人谒拜的圣域,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现状

关羽被过去历代王朝尊为"武圣",是民间信仰者"忠、勇、仁、义"之楷模。关林古庙会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前往关林朝圣之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