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河南春节关林庙会

2021-03-09 01:11:11 百科

河南春节关林庙会

河南春节关林庙会是融民间艺术、宗教信仰、物资交流、文化娱乐为一体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盛会。关公是道德的榜样,忠义的化身,历宋元明清不断被历代皇帝敕封,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成为儒、释、道三教尊崇,三教九流,各行各业,万民敬仰的神祇。关公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播扬古今,称誉四海。

起源

洛阳关林是我国唯一“林、庙”合祀关公的古代经典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关林占地200亩,殿宇巍峨,神像庄严,古柏参天,香火鼎盛。位于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南7公里的关林镇。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依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千百座关庙中独称"林",是中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这处厚葬着关公英灵的庙宇,在海内外数万座关庙中,地位独尊。1790年来,帝王将相、鸿儒巨商、平民百姓不断到这里虔诚祈愿,求吉占财,祈求富贵平安,千年关林不仅是朝拜的圣域,更成为祈福避禳的圣地。
关林庙会起源于对关公的祭祀。据洛阳关林庙碑记载:“内葬灵首,汉时有庙”、“历晋唐宋元……数百祀于此。”百姓出于对关公的敬仰,对神灵的敬畏,前来祭拜祈愿,关林庙会因而产生、发展起来。至明代,随着皇帝对关公的逐步加封及全国关庙的普遍兴建,关林庙会日益兴盛,明神宗万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关林已形成数万人规模的“关王冢会”,香菸蕩蕩,百姓云集,远近辐辏。当时既有丰盛的祭品,也有民间社火前来助祭。到了清朝,祭祀关公最为隆重,每年正月十三春祭,五月十三诞祭、九月十三秋祭均有地方官主祭,附近“关帝神社”助兴,声势浩大。关林庙会也由庙内延伸到庙外,这时期除原来出售香、帛、蜡以外,民间小吃摊贩开始出现。关林庙会娱神活动主要有舞狮、排鼓、十万(又名社盘)、海神、杂技等。民国年间,庙会影响越来越大,娱神活动中除传统的地摊狮子、排鼓、高跷、旱船、杂技外,新型的“狮子上老桿”、“狮子上天梯”、“狮子走软索”等惊险杂耍出现,吸引着远近百姓前来逛庙会、饱眼福。在各种神社的娱神活动中,以洛南李屯关帝社为代表的社火团体的“领羊”最有特色。由于庙会规模的扩大,各种交易活动逐渐增多,庙会会期也随着发生了变化,改一年三会为每月十三日一会,后来改为每月初三、十三、二十三会。1978年以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关林庙会由原先纯粹的祭神、娱神庙会,演变为物资交易集市,并使庙会脱离关林,导致关林市场的最终诞生。

现状


为了更好地弘扬关公精神,传播关公文化,回响广大游客崇拜圣人、祈福纳祥、招财进宝的心愿,使全市人民度过一个祥和、欢乐、喜庆的春节,我处决定2011年春节期间(正月初一至十九)恢复关林春节庙会,这在洛阳关林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本届关林春节庙会将以传统民俗文化、传统庙会为平台,为广大民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动,展示古老关公信俗,弘扬传统文化,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届庙会内容丰富多彩,民俗文化表演、民间杂耍等节目到场演出,为市民提供内容独特,形式多样的春节文化消费套餐,而且参与互动性强,市民可广泛参与,直接体验。最为珍贵的是,关林春节庙会将再现古老的祭拜关公旧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