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您的名字叫父亲

2021-04-20 04:23:34 百科
您的名字叫父亲

您的名字叫父亲

《您的名字叫父亲》中人物形象各有千秋,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不同人物的命运也就不同。简洁的文字率真淳朴,朴实的故事让人心潮澎湃。看完《您的名字叫父亲》,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父亲养育之恩的那种眷恋和弥补。是呀!父母是我们恩重如山的那两个人,孝心是最不能等待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基本介绍

  • 书名:您的名字叫父亲
  •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 页数:199页
  • 开本:16
  • 作者:赵爱民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311039233

内容简介

《您的名字叫父亲》由赵爱民所着,轻轻地打开《您的名字叫父亲》,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作者父爱的感恩和一个家族的崛起。同时,也看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他的正直、执着、坚韧不拔、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嚮往的态度……

作者简介

赵爱民。1968年2月生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曾先后担任肃南县毛条厂车间主任、肃南县雪泉石居里矿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厂长、肃南县沙龙矿业公司选矿厂厂长、肃南县兴荣矿业公司矿长、副总经理,现任肃南县兴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先后被中国质量诚信企业协会、中国质量品牌价值评估中心评为“全国诚信企业家”称号;肃南县委、县政府授予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称号。肃南县兴荣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先后被甘肃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省企业联合会授予“甘肃省劳动关係和谐企业”称号:张掖市委、市政府“重点保护企业”和“非公有制发展先进企业”称号;肃南县委、县政府“平安企业”、“诚信企业”称号

图书目录

让一本书直达心灵代序
引 子
一 岁月深处
二 飘飞思绪
三 草原飞歌
四 移动家园
五 提亲相亲
六 闻声则喜
七 新生太阳
八 人生五计
九 童年记忆
十 学会做人
十一 好运降临
十二 蝴蝶在飞
十三 水为祸端
十四 创造奇蹟
十五 以心换心
十六 考验不断
十七 草原牧歌
十八 喜出望外
十九 三喜临门
二十 深山探矿
二十一 乐善好施
二十二 蒸蒸日上
二十三 传奇故事
二十四 请缨挂帅
二十五 不甘平庸
二十六 潮起潮落
二十七 带头吃蟹
二十八 家族企业
二十九 文化力量
三十 夙愿以偿
三十一 勾绘蓝图
三十二 稳中求变
三十三 小事不小
三十四 家庭硝烟
三十五 思乡情结
三十六 山路弯弯
三十七 企业使命
三十八 往事回眸
三十九 祁连忠魂
四十 尾 声
静水深流 后记

后记

生命是一个茧。诗居于其中,等待长出翅膀。那一刻是必定会到来的。我在岁月的静谧中吐丝作茧,一直想像着那一刻,心怀虔诚。岁月的流逝.会打磨人心灵的伤痛。时空通过记忆,到达遥远,比什幺都迅捷。你无法阻止,却在于行进。
眼前摆放着书稿《您的名字叫父亲》,心中居然有几分波澜起伏,因为仅书名,就经过了数次更改,初稿的书名叫《父亲》,改稿时更改为《我的父亲》,后又改为《父亲·大山》,再改为《父爱如山》。决定出版时,再三斟酌,偌鑒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穆克的名作《我的名字叫红》,将书稿名定为《你的名字叫父亲》。请名家题写书名时,吸纳了好友意见,改为《您的名字叫父亲》。整个过程我都是积极参与者亦或点子志愿者。
应作者之邀.写这篇狗尾续貂的文字。因为作者赵爱民是我朋友中值得信赖和交心的一个,加之他的父亲和我,可谓忘年交。这样父子两人同是我生命中少不了的友谊景色。赵爱民是个很朴实的人,儘管长得很清俊,但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西北汉子豪爽之气,一如他的文字。细细地看完书稿,主人公的人生经历彻底震撼了我,作者的感恩’隋怀也深深感动了我,以至于潸然泪下。苦难的生活没有打垮父亲,父亲又用一言一行影响着儿子。百感交集中,就想说点什幺。因此,在夜朗人稀的时候,我急不可耐地写这篇后记。
醴泉无脉,灵芝无根,人贵自立。生的终极意义是什幺?我想,应该是创造,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精神的,物质的。人的生命只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享受创造的愉悦,才对得起自己的生命。《您的名字叫父亲》写了我们身边的父亲,更写出了作者父亲的精气神和向上的力量。
读这样一本书是相当愉悦的,因为有爱。不管怎幺说,这本书的出现还是让我感到了欣慰。这不仅在于作者的勇气与良知。更在于它表达出来的信仰与爱的力量。它让我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纯真与善良,也让我感受到了主人公爱的诉说与追求。在这个贫乏爱的年代里,它就是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孱弱与冷漠的内心。
鲁宾斯坦的手不是在弹钢琴,而是在摸索人类纯美的灵魂,试探生命世界最敏感的悟性。即将离开那片森林的瞬间,突然眼前一亮,一个音符好像从鲁宾斯坦的琴弦里飞了出来:树木的骨骼支撑的是超越时空的信念,秋天的落叶是跨越时空的扁舟!豪爽之气,溢于行间。远方未必都是诗意的葱茏和静美的意象,就像我生活的这个时代,瞬息的变化让人目不暇接。
坐下来唯有读书会使人睿智。一本书唤起你的阅读兴趣要幺是一气呵成,要幺是文字的张力或是独特的写作模式,抑或是文字的力量。写作是一种文字表达,它是人类的一种倾诉方式,是一种习惯。文学同样是一种传承,就像一门技术。赵爱民在不知不觉中享受文字的魅力,他把父亲的博大胸怀叙述得淋漓尽致,让人难以掩卷。
应该说,这是一本纪实文稿,人物、故事都与现实为零距离。但在写法上又夹杂了小说的基本要素,这种多元化写作手法巧妙地克服了读者阅读纪实文题的生硬、呆板和单调。这也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父亲是生活在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的汉族农民,只有国小四年级的文化程度.年轻时还被作为富农崽子改造,但父亲坚强的意志支使他没有倒下去,而是随着世事变迁,时光推移,父亲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父亲曾经在群山环绕的家乡带领村民攻克了“四座大山”:地、水、电、房,解决了村民的生活难题,因此父亲成为家乡富有传奇色彩的风云人物。后来借着改革的东风,父亲又带领我们一家成功创建了家族式民营企业,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领衔人物。故事的真实性更贴近现实,贴近人心,这样很容易触及人心的柔弱地带,引起共鸣。
我知道,赵爱民不是一个专业的文字工作者,但他执着地写出了一部留驻人们心房的作品,真的不易。爱民的这本书写得很艰辛,因为我是一个业余的文字写作者,深知其中的艰辛。也许有人会质疑,你觉得写作很辛苦,但别人未必也是这种感觉!或许人家会感到写作是很快乐的事儿呢。这倒也是,每个人承受寂寞的能力不同,打发寂寞的方式自然不一。写作是需要耐心的,还要有耐得住寂寞的能力,更需要文字的功底和敏锐的思维。在多元化的资讯时代,喧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浮躁主导着人们的内心,能静下来看看书的人已经不是很多,更何况要青灯长卷后再写点什幺。但我依然坚持固守文学这块“冷土地”。在这块“冷土地”上种植。我深知耕耘的辛苦,收穫的微薄。赵爱民写作的艰难.可以佐证的是,在写这部书的过程中,他不时地要我指正,经常与我沟通小说的架构写作的技巧,我也很乐意与他探讨,后来竟然沉浸在文字中不能自拔,感受父爱的情怀和文字的感染力。
随着《您的名字叫父亲》中渐渐老去的父亲,我再一次感到了岁月的无法挽留,生命的一去不返。我是学医的,我的职业是白衣天使,我天天在医院进进出出,亲眼目睹生命转瞬即逝的脆弱。所以我知道生命是最值得珍惜的东话,也唯有珍惜,方显生命的珍贵。而生命,除了感恩于父母,真的要感恩于我们生活中每一个给予我们欢笑亦或眼泪的人,因为是他们经意不经意地为我们的生命涂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生命之于父亲,之于我,之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从生到死的过程。虽然我们眼中的父亲,永远不老,但事实是,父亲真的会老,随着时光的流逝会一点一点地老去,直到有一天,父亲老得一塌糊涂,直至永远地离开了我们。那时,我们是没有父亲的老孩子,但我们也已成为别人的父母。就这样,生命被我们延续,被时空跨越,被历史淡出或淡人。
一部好的作品就应闪耀着崇高、圣洁的人性光芒;一部好的作品也应该渗透作家对生活的挚爱。《您的名字叫父亲》倾注了作者赵爱民的几载心血,身为公司总经理的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通宵写作,悉心删改,几易其稿,终于形成了一本厚实的作品。其实一部作品的好坏,评判权唯有读者,我不过是其间的一个。居高声自远,非是籍秋风。赵爱民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的文字苦苦地用情书写着他的小说,述说着心灵的馈赠。这不仅写出了儿子对父亲的感激之情.更写出了千万个父亲的缩影。我对文学的理解是,它是一个长久的工程,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完成的,更是不允许浮躁、虚伪和欺骗的,就像圣母一样庄严美丽。文化应该是倡导人心向善、向美的.而不是教人张扬欲望的。感谢我们生存的这片土地和这个社会,因为她不但养育了我们。还赠与了我们很多很多,犹如这本书中难以割捨的父爱。
提起笔竟然写了这样多的文字,其实我真正的意图是想说。为了这部书,赵爱民和他的家人付出了很多很多,好在有付出就有收穫!用心写作,终会趟出一条蹊径,因为心向他深爱的父亲和家人。感谢赵爱民,给我们奉献了一道丰富的精神大餐,值得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人去饕餮。哕唆中,说了很多,目的还是只有一个:赵爱民的写作是现实中追寻跫音的反照,生活忠实的记录者。
禅宗有不立文字说。心若嚮往,必果于行。犹如莲,亭亭玉立,大如篷盖,非仙即佛。看完《您的名字叫父亲》,心里沉澱的,静水深流,泉响空山。我祝愿,赵爱民和他的家人,好人一生平安。
孙 瑾

序言

正午的阳光慵懒地铺洒开来,窗外一片灿烂。春天,打开一本好书,心情就会豁然开朗。
多年来,一直形成了无书难眠的习惯。我一贯认为,读书是一种非常私密的感觉,需要我们砸碎心灵的桎梏,聆听生命深处的声音,顿悟尘世间的真谛。
这段时间,由于懈怠,案头堆积的书催促着我加快了阅读速度。正在为补充新鲜血液,换个口味轻鬆舒畅时,我收到了《您的名字叫父亲》这本书稿。一向挑剔读书的我眼前豁然一亮。作为一个嗜书如命者,我评判文学作品的优劣,标準很简单:能否一口气读下去。因为一部作品,倘若没兴趣读,还枉论什幺。在肇启希冀万籁俱寂的夜晚,轻轻地打开《您的名字叫父亲》,朴实无华的字里行间,渗透着对作者父爱的感恩和一个家族的崛起。同时,我也看到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他的正直、执着、坚韧不拔、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嚮往的态度,让我想起了我的父亲……“父亲”的形象震撼着心灵,我开始静下心来品读。慢慢咀嚼中,我竟然一口气通读完这部书,没有丝毫的疲劳或者乏味。因为我知道这样的一本书对作者来说既是磨砺内心的精耕之作,又是洒脱恣肆的人性叩问。
小说里的“父亲”,虽然他的一生坎坷,跌宕起伏,在众多的苦难面前.他百折不挠地勇往直前,用大山般的身躯撑起了一个家庭,将儿女养育成人。在奋进中,不断创新人生,趟出了一条独特的人生之路。小说中细腻的感情描写,湿润了我的心。翻阅《您的名字叫父亲》,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怎样去爱别人。这本书记录的不仅是父亲的人生.更是一个男人一生的奋斗之路,书中的许多场景是催人泪下的。瑕不掩瑜能催人泪下的作品不一定是好作品,用文学的角度来审美《您的名字叫父亲》的话,它的结构过于生活化,却能打动人的心。
这些年来,我不太关注文学方面的事情,原因是我常听到一些作家无谓的争吵甚至恶意的炒作,他们的作品因而也带上了许多功利的色彩,有时让人很难读下去,更别说能让人产生共鸣了。我不认为在这个网路成为大众第一传媒的文化时代,我们不再需要文字的东西了。相反,在一些泡沫转瞬即逝的过程中,我们更需要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文学的持久与永恆,这是我们的渴望,也是我们的需要,而这却被现实生活中的我们无情地忽视了。于是,在静下心来时,我诉求那种有思想也有力量的文字。书籍是要引起阅读者共鸣的,否则只能是文字,毕竟文字的力量是向善向上的。
当前的文学创作有两种追求:为艺术而艺术;为人生而艺术。事实上,从目前的一些作品来看,可能在艺术上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我始终认为一个成功的作家对社会的了解要深入,这是一个作家最起码的素质,毕竟创作来源于生活,往往这样的作品才会更有穿透力。生活是触手可摸的,文学作品首先要将人们拉进某种生活,引起共鸣,然后才能展开情节。《您的名字叫父亲》里面让我们能感觉到一种热力,一种关注生命的人文情怀,一种对生活的热忱。这是另一种吶喊,却是善意的,出于爱。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书市,很多人认为没有一本适合自己的书看。为什幺?书越来越多,而好书却很少,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无非有两个:作家没有献身精神:也没有深入生活。缺少这两个因素,作品只能是昙花一现。《您的名字叫父亲》的写作是循着“人”开始的,这个基本的元素是生动的,因为书中“人”的前途命运、酸甜苦辣,有时会牵动另一部分人的心。书是用来装饰心灵的,这话确实有道理。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日:唯书有色,艳于西子;唯文有华,秀于百卉。还有什幺比书更好的装饰呢?
苏格拉底声称,一本好书,能够引诱他走遍全世界。的确,一本好书可以涤荡你的灵魂。《您的名字叫父亲》一书中人物形象各有千秋。性格决定命运,性格的不同人物的命运也就不同。简洁的文字率真淳朴,朴实的故事让人心潮澎湃。看完《您的名字叫父亲》,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对父亲养育之恩的那种眷恋和弥补。是呀!父母是我们恩重如山的那两个人,孝心是最不能等待的东西。一旦失去了再也没有机会弥补。
福克纳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说,作家必须忠于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感:爱情,荣誉,同情,自豪,怜悯之心和牺牲精神。少了这些永恆的真实情感,任何故事必然是昙花一现,难以久存。我坚持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简洁的明白的,不同的作家,创作手法有所不同。对作品的切入点也就有所不同。读到好作品的第一感觉应是震撼。大家看到许多的好作品,震撼性并不是很强,但是却能直达人的心灵。大家会用如沐春风、如享甘露来描绘自己欣赏好作品时的感受。于是就有人说,这可不是震撼。
当我游走在这部书稿的字里行间。循着跌宕故事的突兀跳跃和人物心理变化,我欣喜地看到了一种向上的精神。人总是有精神的,一个民族要有精神,一个地域也要有精神,一本书同样也要张扬一种精神,而这种精神是从长期的文化积澱和独特的品格魅力中提炼出来的。《您的名字叫父亲》的精神在于:人们大谈特谈物慾横流,人性缺失的今天,它将人的忠诚、感恩、忍耐、善良等等品质发挥到了极致。感恩是做人的一个基本支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是积极的、向上的。同时,我有些意外地发现,这部小说里写到的人物的经历却是那样的摄人心魄,作者通过对他们命运的叙述和关注完成了一部小说应具备的功能,于社会的细枝末节处完成对于社会本身的展示与揭露。
细节推动高潮。所谓“细”,我认为就是细中有腻,细到极致,哪怕是不琢一字尽得风流的诗意点睛之笔,或是景物点缀,抑或是对话技巧,也可能是一个意想不到的标点符号。毫无疑问,《您的名字叫父亲》的写作手法比较厚实,即善于用富有节奏性的故事情节让人心头一激.而后在文字中贪婪地寻觅真谛。
我一贯认为,文学首先属于自己,或者有个性,而个性之中有共性。一本书之所以打动读者,引起关注,无非是折射了部分人的生存环境,抑或是浓缩了社会的影子,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寻找着人性的光芒。在《您的名字叫父亲》中没有荒诞不经的所谓细节,但它同样告诉人们,什幺是好的、坏的、美的、丑的,什幺是人性的。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没有放弃对人性的追逐和思考。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假使你要做一个彻底的人,那幺就应该特别注意作品的价值,而不必拘泥于你以前觉得这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是好还是坏。”诚然,生活有无限可能,人生也有太多的未知之数。美好的东西,往往是意料之外和盼望之中的,而文字的力量可以穿透人性的一面。人是有品格的,同样一本书也是有品格的。阅读一本书时,我们的灵魂仿佛在寻找精神的皈依。放下《您的名字叫父亲》这本书时,充满灵性与韵致的心灵世界就张开了人物的个性,激扬了人性的灵敏,一本书就这样捕捉了我们的心灵。
我觉得人性应该是永恆的,文字也应该是永恆的。读完《您的名字叫父亲》这部小说,我想,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应该推崇一种什幺样的精神?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喜欢读书.就等于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换成巨大享受的时刻。”一部好的作品应是真、善、美的具象和化身,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经受一场又一场灵魂的酣畅的洗礼,这样的作品才会蜕变人生。
在如今这个喧嚣的时代,像《您的名字叫父亲》这样的作品确实不多.因其地域文化衍生折射出了一种蓬勃的人性光芒。文学的领域是很宽的,也是狭窄的,唯有朴素的文字传递着真实的情感,让一本书直达你的心灵,并且找到你需要的答案。阅读《您的名字叫父亲》会给你在轻鬆温柔的文字中,寻觅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思考的方式。我曾多次在不同的文学评论中写道:一部好的作品不仅要有很好驾驭文字的功底。更主要的是还要有一个个让读者心动的故事,恰恰这两点,《您的名字叫父亲》这本小说都已经突破了。
文字的力量犹如闪电。总能在瞬间撕破阴霾和厚重的天空。作者的语言有着浑然天成的美,不妖冶、不粉饰、不故作姿态,就像旷野里的一棵树,静寂生长,兀自繁华,把根扎向思想的深处,用桿撑起四季的风景。世界依然喧嚣,我们只求独守和开拓内心的净地——文字。它是上天赐予众生的眼睛,总能在红尘万丈里窥得般若、澄澈和慈悲。
好书,闲暇时翻一翻,是对心灵的一种洗礼,也许你就会醍醐灌顶。其实我是有些抗拒讲述亲情的生活作品,也许是因为我总是轻易地被打动,但我还是静静地看完了《您的名字叫父亲》,因为我的心已经湿透了。
是为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