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戴思杰

2021-06-11 00:57:32 百科
戴思杰

戴思杰

戴思杰,1954年3月2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旅法华裔导演、编剧、作家。

2000年,戴思杰首部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在法国出版,并获得第二届义大利电影节“文学电影剧本创作奖”。2002年,担任编辑并执导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该片在第55届坎城电影节上作为“注目单元”的开幕电影首映,并提名第6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2003年,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发行量超过了100万,英文平装本持续10周登上“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畅销榜;10月,发表第二部小说《狄的情结》,获得法国文坛“费米娜奖”。2006年,执导同性题材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并获得蒙特娄电影节最流行的影片奖。

2015年,执导爱情文艺片《夜孔雀》,而该片则入围了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2016年,其执导的《夜孔雀》入围第40届蒙特娄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并获得最佳中国电影金奖。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戴思杰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
  • 出生日期:1954年3月2日
  • 职业:导演、编剧、作家
  • 毕业院校:法兰西艺术学院
  • 主要成就:2002年第55届坎城电影节提名 
    2003年第6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2003年获得法国“费米娜奖”
    2004年第2届义大利电影节“文学电影剧本创作奖” 
    2015年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提名 
  • 代表作品: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植物学家的女儿、夜孔雀
  • 籍贯:福建蒲田 
  • 星座:双鱼座

早年经历

1971年,戴思杰作为知青在四川雅安地区荥经县山区插队落户,接受“再教育”。1974年,结束在雅安的知青生活。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
1982年,戴思杰考取了国家第一批公派出国研究生,后考入南开大学西方艺术史系攻读硕士学位。在补习一年半西方文化史、美术史及法语后,于1983年年底赴法留学。
1984年,戴思杰在法国先后考入巴黎第一大学艺术学院和罗浮宫学校学习艺术史、攻读导演专业博士。一年后,他改考法国国立高等电影学院,学习三年电影。毕业后定居法国,戴思杰开始拍摄电视剧、电影。
1985年,戴思杰在法兰西艺术学院就读时拍了第一部片子《高山庙》,还获得了威尼斯电影节“青年导演短片奖”。

人物经历

写作经历
1974年在四川荥经县时,戴思杰将写作的小说寄给了沈从文,沈从文用毛笔亲自圈点过的修改稿寄了回来。后来他一直鼓励戴思杰写作,却告诫他不要急于发表。唯一一次,沈从文主动说让戴思杰发表一两篇作品。在1982年时有本期刊叫《花城》,戴思杰选了一篇拿去让主编髮表,结果被退回来了。
2000年,戴思杰的处女作,以知青生活为背景、用法文创作的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在法国出版后销至50万册,并很快有了二十几个国家的不同版本。该书在19个国家销售并荣获5个奖项,并在第二届义大利格林扎内·卡沃尔电影节获得“文学电影剧本创作奖”。
2003年,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发行量超过了100万,英文平装本持续10周登上“纽约时报书评周刊”畅销榜;10月,发表第二部小说《狄的情结》(又名《狄先生的情结》,台译:释梦人,并获得法国文坛“费米娜奖”。同时还提名法国“龚古尔文学奖”和“美第奇文学奖”两个文学奖。
2007年1月,戴思杰第三部小说《某夜,月未升》出版。
导演经历
1985年,在法兰西艺术学院毕业后,戴思杰曾先后执导了《牛棚》、《吞月亮的人》等法国影片。此外,他还写过两部反映华人生活的电视剧《还我的名字》和《张王李赵和其他的人》,均已拍摄播出。
2002年,由戴思杰自编自导的首部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获準在中国境内拍摄,该片在第55届坎城电影节上作为“注目单元”的开幕电影首映;次年,该片则提名第6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并参与“香港第二十五届法国电影节”和“康城影展”。
2006年,戴思杰筹备三年之久,开始自编自导同性题材电影《植物学家的女儿》。而由于题材敏感,因此没有成为中法合拍片,而转向与电影背景相似的越南拍摄。2003年时戴思杰就已经赴越南选好外景地,但是由于非典不得不延期,而非典过后又苦于找不到气质相符档期合适的女演员,三年后终于锁定内地演员李小冉。同年,该片获得蒙特娄电影节最流行的影片奖。在拍完《植物学家的女儿》后,戴思杰回到法国重新开始写小说,因为用法文写小说需要很多时间,所以写得很慢,两三年才写一本。
2012年,戴思杰回国照料父母时,峨眉电影製片厂厂长何世平邀请他参与拍摄电影《夜孔雀》。2013年,戴思杰与诗人北岛一起作为中国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2015年,戴思杰执导了爱情文艺片《夜孔雀》,而该片则入围了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7月,凭藉小说《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获得第22届义大利GIUSEPPEACERBI国际文学奖;8月,执导的《夜孔雀》入围了第40届蒙特娄电影节主竞赛单元;9月,其执导的《夜孔雀》获得第40届蒙特娄电影节最佳中国电影金奖。
2017年,执导爱情电影《猎梦人》。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

出版时间书名 出版社
2000年
《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
法国伽里马出版社
2003年5月1日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6年
《释梦人》(又名《狄的情结》、《Le Complexede Di》)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2007年
《某夜,月未升》(又名《无月之夜》)
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导演作品

时间作品名称类型
1885年
《高山庙》
电影
1989年
《牛棚》
1994年
《吞月亮的人》
1996年
《第十一子》
2002年
《巴尔扎克和小裁缝》
2006年
《植物学家的女儿》
2015年
《夜孔雀》
2017年
《猎梦人》

获奖记录

文学奖项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2015第22届义大利G.Acerbi国际文学奖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获奖
2004第二届义大利格林扎内·卡沃尔电影节“文学电影剧本创作奖”巴尔扎克和中国小裁缝获奖
2003----法国文坛费米娜奖狄先生的情结获奖
影视奖项
获奖时间届次奖项名称获奖作品备注
2016第40届蒙特娄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夜孔雀获奖
2016第40届蒙特娄电影节最佳中国电影金奖夜孔雀获奖
2015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亚洲电影之窗”单元夜孔雀提名
2003第61届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提名
2002第55届坎城电影节“注目”单元开幕电影巴尔扎克和小裁缝提名
1985威尼斯电影节“青年导演短片奖”高山庙获奖

人物评价

戴思杰能拍出《巴尔扎克和小裁缝》这样一部细腻抒情的爱情片,很让人想不到。戴思杰是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人,他的任何一个创作,可以说各有各的风格和气质,有时会让他的读者气恼于他的任性,但又不得不佩服他的能量和创造力,而他自己也享受着这种与读者捉迷藏的快乐(网易网评)
戴导是一个很返璞归真的导演,我非常喜欢他的人生态度,和他对艺术的理解(演员刘亦菲评)。
戴思杰从容超然的笔调融合了西方现代的叙事策略和东方传统思想。《狄先生的情结》在小说结构上更为複杂,更为巧妙,文笔更为成熟,更为丰富,语言也更为饱满。而《巴尔扎克与中国小裁缝》从题材把握的力度上,从留在字里行间的创作激情上更胜一筹(中华读书报、凤凰网评)
戴思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