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梦少年》讲的是,国小时转学而来的“我”和身世悽惨但却顽强善良的王飞,同为学校里的着名混混。自国小相识之后,二人便成为了患难与共的好兄弟。中学时,在和从城市转学而来的另一个混混的冲突中,“我”和王飞失手“杀”了一个。因此入狱一年。 出狱后,“我”和王飞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于是选择了去市里的一所重点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技术,将来报效祖国。在来到学校的第一天,两个人就遭遇了一场大火,在火灾现场,遇到了同校的女生张小优与路琳。“我”与王飞同时喜欢上了张小优。出于对王飞的兄弟情谊,“我”隐瞒了自己喜欢小优的事实。而王飞则在同宿舍的同学“情圣”卢皑的帮助下,苦追小优。为此王飞企图成为歌星,却终因小优的一句打击而彻底绝望。在绝望中,王飞遇到一位“高僧”,经“高僧”点悟,王飞决心当一名作家改变自己苦难的命运并且以此赢得小优芳心,谁曾想,这个举动竟惹出一场令“我”与王飞深陷其中的巨大劫难。
基本介绍
- 书名:后青春期丛书:猎梦少年
-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 页数:211页
- 开本:32
- 作者:朱轩
- 出版日期:2014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9192932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猎梦少年》这是一部典型的青春成长小说,它塑造了几位青春期的人物,讲述他们在青春、恋爱和面对社会时所展现出的生命品质,《猎梦少年》里充满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完令人品味到了成长之路上必经的苦涩和欢乐,也让读者从侧面感受到了时代嬗变给年轻生命带来的冲击。
躁动不安,嬉笑怒骂的残酷青春。
无论你正拥有或曾拥有青春,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躁动不安,嬉笑怒骂的残酷青春。
无论你正拥有或曾拥有青春,这本书都值得一读。
作者简介
朱轩,“90后”作家,某杂誌编辑,曾策划多部优质图书。2008年起开始在《江南》《小作家》《青春男女生》等杂誌上发表作品,其文风幽默而犀利,伤感而乐观。
媒体推荐
关于读书,自从他读完那本借来的《唐诗三百首》后,他又用自己全部的积蓄买了20本书。他从《论语》和四书开始,再读完《史记》、《资治通鉴》,接着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鲁迅小说、朱自清散文等等。他还攻读唐诗和宋词,他说自己创作的全部古风类作品仅得益于此,格律、韵和意境全靠他自己领悟。他不喜欢看那些笼统介绍的书籍,也从不看作文书。
在阅读了大量书籍之后,朱轩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关于他的第一次投稿,还有一个故事。他第一次投稿是寄一篇散文到武汉的某杂誌,结果居然收到南宁《金色年华》的获奖通知,信上说只要汇款98元最起码也能进决赛得三等奖,奖金两千六百元,还能每个月拿两千的工资。他信以为真,汇款过去。“那时候的我每天都在门口等着邮局送信来,每次有机车的声音都跑出很远去观望,三个月后我终于失望了,我受骗了!”
辛苦存了几年的钱付之东流,本以为是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却没想到是骗子,他被严重打击了——半年内再没有投过稿……
再次投稿,是在朱轩接触到了新诗以后。关于新诗,他这样描述自己刚接触到新诗时的感觉,“这种感觉像见到远方的亲人一样,陌生却熟悉。”他的第一首诗歌是《嚮往》——
一
一声声清脆的叫声
一个个灰黑的身影
叫声在四处传播
身影在各地飞翔
看吧——
在欢笑,飞鸣
追逐,打闹
在五线谱的电线边
在绿油油的稻田上
二
有时候
能使平静的湖面
瞬间起阵阵波浪
有时候
能让空蕩的缝洞
成为宏伟的住房
……
对新诗的热情,再次勾起了朱轩投稿的欲望。一天,他无意间看到杂誌《新芽》上有徵稿启示,就半信半疑地投了篇诗歌《藏弓》去。不久他就收到了用稿通知,虽然发表时题目被编辑改了,但这让他重新树立信心,有空便跑到邮局去买几个信封,写几篇稿子……
初二时,需要学习九门功课,而朱轩只在文科占优势,成绩一落千丈。于是,他开始选择专门学习,放弃了不擅长的理科,还写了首《读书》——
笔耕伏灯夜五更,
苦学九载功未成。
万行兴盛前空路,
百无一用是书生。
当然,他这样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老师说他堕落了,家人骂他没用,同学不理解他,他每天还得去办公室几趟……
他说在现实中几乎没有朋友支持他走这条路,但是他说如果有人问他人生再来一次是否还会选择走文学这条路的话,他会回答“如果生在中国一定会。”
《唏嘘》杂誌不“唏嘘”
多年来在文学这个圈子混,朱轩觉得真的很难。刚开始主编杂誌《唏嘘》的时候,有一群人像“打假斗士”方舟子质疑韩寒写不出《三重门》一样质疑他办不出《唏嘘》。
“其实《唏嘘》只是个无奈的选择,因为我真的不是混得很好,没人用我,所以自己当出版商。‘唏嘘’——时代与梦想的冲击让无数人唏嘘,而我们更想看到动力。”
他说,如今“90后”的生活基本上都在混网路,而且混得“很好”,某某人是某某社的文审,某某人在某某电子刊发表过作品……但是这些人都是徒有虚名,他们的作品根本就上不了《唏嘘》。
在创办《唏嘘》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李昕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写了几篇自己还满意的小说。
初三的时候,他曾想通过写小说挣稿费来摆脱困顿的生活环境。他开始有计画地写作第一步长篇小说——《旅程》。他在动笔之前作了个很大决定——不下百万字不收手,结果下来就四十万字,纯手稿,整理的时候有些字连他自己都不认识。但他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旅程》写完他还是穷,但他以后的写作方向依然是长篇。“如果我的长篇小说出版不了,我就拿到网站以千字两块钱的价格卖掉。目前我已经构思了两部长篇小说,我相信读者一定会被我的文字和思想折服!”
(原载于《市场周刊·文化产业》2012年第4期,採访、整理徐兴龙)
在阅读了大量书籍之后,朱轩也开始了自己的创作。关于他的第一次投稿,还有一个故事。他第一次投稿是寄一篇散文到武汉的某杂誌,结果居然收到南宁《金色年华》的获奖通知,信上说只要汇款98元最起码也能进决赛得三等奖,奖金两千六百元,还能每个月拿两千的工资。他信以为真,汇款过去。“那时候的我每天都在门口等着邮局送信来,每次有机车的声音都跑出很远去观望,三个月后我终于失望了,我受骗了!”
辛苦存了几年的钱付之东流,本以为是对自己作品的认可,却没想到是骗子,他被严重打击了——半年内再没有投过稿……
再次投稿,是在朱轩接触到了新诗以后。关于新诗,他这样描述自己刚接触到新诗时的感觉,“这种感觉像见到远方的亲人一样,陌生却熟悉。”他的第一首诗歌是《嚮往》——
一
一声声清脆的叫声
一个个灰黑的身影
叫声在四处传播
身影在各地飞翔
看吧——
在欢笑,飞鸣
追逐,打闹
在五线谱的电线边
在绿油油的稻田上
二
有时候
能使平静的湖面
瞬间起阵阵波浪
有时候
能让空蕩的缝洞
成为宏伟的住房
……
对新诗的热情,再次勾起了朱轩投稿的欲望。一天,他无意间看到杂誌《新芽》上有徵稿启示,就半信半疑地投了篇诗歌《藏弓》去。不久他就收到了用稿通知,虽然发表时题目被编辑改了,但这让他重新树立信心,有空便跑到邮局去买几个信封,写几篇稿子……
初二时,需要学习九门功课,而朱轩只在文科占优势,成绩一落千丈。于是,他开始选择专门学习,放弃了不擅长的理科,还写了首《读书》——
笔耕伏灯夜五更,
苦学九载功未成。
万行兴盛前空路,
百无一用是书生。
当然,他这样做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老师说他堕落了,家人骂他没用,同学不理解他,他每天还得去办公室几趟……
他说在现实中几乎没有朋友支持他走这条路,但是他说如果有人问他人生再来一次是否还会选择走文学这条路的话,他会回答“如果生在中国一定会。”
《唏嘘》杂誌不“唏嘘”
多年来在文学这个圈子混,朱轩觉得真的很难。刚开始主编杂誌《唏嘘》的时候,有一群人像“打假斗士”方舟子质疑韩寒写不出《三重门》一样质疑他办不出《唏嘘》。
“其实《唏嘘》只是个无奈的选择,因为我真的不是混得很好,没人用我,所以自己当出版商。‘唏嘘’——时代与梦想的冲击让无数人唏嘘,而我们更想看到动力。”
他说,如今“90后”的生活基本上都在混网路,而且混得“很好”,某某人是某某社的文审,某某人在某某电子刊发表过作品……但是这些人都是徒有虚名,他们的作品根本就上不了《唏嘘》。
在创办《唏嘘》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李昕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写了几篇自己还满意的小说。
初三的时候,他曾想通过写小说挣稿费来摆脱困顿的生活环境。他开始有计画地写作第一步长篇小说——《旅程》。他在动笔之前作了个很大决定——不下百万字不收手,结果下来就四十万字,纯手稿,整理的时候有些字连他自己都不认识。但他庆幸自己坚持下来了。
《旅程》写完他还是穷,但他以后的写作方向依然是长篇。“如果我的长篇小说出版不了,我就拿到网站以千字两块钱的价格卖掉。目前我已经构思了两部长篇小说,我相信读者一定会被我的文字和思想折服!”
(原载于《市场周刊·文化产业》2012年第4期,採访、整理徐兴龙)
图书目录
1是只好鸟001
2夜场逐梦026
3气派厕所051
4神秘刺杀073
5泡妞秘籍098
6丰乳肥臀123
7卫生棉纸144
8浪费春光169
9美好世界188
尾声终极审判210
2夜场逐梦026
3气派厕所051
4神秘刺杀073
5泡妞秘籍098
6丰乳肥臀123
7卫生棉纸144
8浪费春光169
9美好世界188
尾声终极审判210
序言
序笑对唏嘘人生
当我读完朱轩作品的时候,就被他的文字所吸引。本以为一个六岁丧父、九岁丧母的孩子总该有些“怪脾气”,没想到他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孩子,而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感染了我。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博取谁的同情,只是笑着面对“唏嘘”人生……
苦难的童年
1996年的深秋,朱轩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了。小朱轩的出生本应给穷困的家庭带来几分喜悦,可就在他出生后的几秒钟,悲剧发生了。
“我出生当夜晚来风急,梧桐叶落,雁过伤心,没有像那些伟人一样身浮龙影再天炸惊雷,鬼神俱泣。大概是接下来的几秒钟时间,在外挖井的父亲从梯子摔下来,造成终生残疾,于是以后家里的担子全部落在母亲身上。亲人叹道:‘孽子啊!’”
这是朱轩对当时情景的描述。然而,苦难并没有就此离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小朱轩直到两岁还不会正常走路和流利说话,而且又瘦又矮。一次姐姐背着他出去玩,走到一座桥时他掉了下去,摔断了右腿。当时家里穷,没钱治病。他的母亲急的四处借钱;三年过去了,钱没借到,右腿却不治而愈,只是留下了后遗症,“后来我走路时很有个性,两只脚成不规则的八字形,伙伴们尊我为‘八爷’”。
转眼间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本来就穷困,再加上还有两个姐姐在读书,朱轩上学的问题难倒了母亲。最后,在母亲的百般哀求下,校长同意减免一些学费,小朱轩才得以每天迈着八字步来回五里远的学堂四趟。
小朱轩的小学生涯也是充满了曲折,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个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的地方,老师很快发现我是个低能儿,原因是我不会从一数到五十,其他学生都能从一数到一百,有的神童甚至数到两百。我得到降级处理,从一年级降到学前班受幼儿再教育。”
经过一载勤学苦练,小朱轩不但能数到五十,还学会了拼音,终于再次升到了一年级。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他语文、数学都没及格,成绩单上被盖了个留级印。
在重读一年级时,教育部取消留级制度,他终于可以升到了二年级。然而,就在这一年,六岁的他经历了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父亲在经受多年病痛的折磨后溘然长逝。
父亲病逝后,家里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艰难。三年之后,九岁的小朱轩再次经历人生蚀骨之痛——母亲溺水而死。成为孤儿的他被送到当地福利院,开始了漫长的孤独之旅……
孤独的福利院生活
福利院对于刚经历丧母之痛的朱轩来说:是个相当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显得那幺不习惯。
回忆起去福利院的第一天,朱轩说,“记得去的第一天,几只恶狗冲着我大叫,几十个老人瞪着眼直盯我走几十米,几百个蚂蚁搬家搬个不停,我在害怕之中被领导送去新学校,路上突降大雨。到班里时我全身湿透了,当时四年级正午睡,教室没空位置,值日生友善地过来招呼我,把自己的座位让出来。我第一次感到人性善的一面,这一刻,我发现我变了。”
也正是这位“值日生”借给朱轩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把他引上了文学的道路。这本《唐诗三百首》有手掌那幺大,是朱轩阅读的第一本课外书。那天晚上,他通宵读完了这本《唐诗三百首》,并由此爱上了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完《唐诗三百首》之后,他还写了首不严格的《山中暮色》——
残日挂峰边,
红火耀九天。
莫敢眼直视,
徐落森林间。
“这是本盗版的书,总共才三十多首诗,被出版商夸大了十倍,而且大部分是李白的作品。以至于对我影响颇深的三个人之中就有李太白,另外两个是苏东坡和鲁迅。”朱轩说,这本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为他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文学天地。
在新学校里,新老师不嫌朱轩成绩差,常常专心辅导他,这使他抛下冷漠和沉默,开始尝试回答问题,发誓努力读书;同学们也对他伸出温暖之手,每天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学习,“不管他们了解不了解我的家境,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什幺,总之,他们是我的朋友。”
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像一阵春风,吹开了他冰冻的心灵,让他从失去父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并渐渐学会了真正的乐观和豁达。
福利院里面没什幺伙伴,也没什幺娱乐设施,朱轩也不喜欢看电视,他每天就是窝在自己的房间里複习和自学课程。除了吃饭、睡觉,用于其他事情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在朱轩的刻苦努力学习下,他的期中考试成绩从倒数窜到全校第一,从此甩掉“低能儿”的帽子,被冠上“神童”的封号。单调的福利院生活,也让他喜欢上了阅读课外书。同学知道他的经济状况,每当同学们买新书后,总让他一睹为快,老师更特意去书店买书给他读,这让朱轩非常感动。
五年级的时候,他被选为大冶市优秀学生。他能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还写得一手古文,从“神童”升级到“天才”。六年级的时候,他更是因写古诗而出名。一次在周记上,他写了一首格律严格的五律《江南春景》——
新芽枝翠叶,山地满花开。
水涨寒冰去,春生暖雁来。
丝风竹对靠,乱影树双怀。
老叟阳中坐,情人情话猜。
文学道路自己闯
虽然朱轩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但是他一直认为家庭对他写作没什幺影响。因为他是在没有家庭之后才开始写作的,而在父母在世的时候,他能经常玩到天黑也不回家,连“知识”都不知道是什幺。后来在9岁时,母亲走了,他突然就聪明了。他说,按他们当地的说法,这是开了“聪明悟”。
关于自己为什幺要走写作这条路,他说:“中国古话把‘人生’比作走路真的很形象。当时我走着走着遇到很多岔路,突然不由自主地走进了文学这条康庄大道,而且发现真的很康庄,于是那幺一直走下去了。
当我读完朱轩作品的时候,就被他的文字所吸引。本以为一个六岁丧父、九岁丧母的孩子总该有些“怪脾气”,没想到他是一个非常阳光的孩子,而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也感染了我。他从来没有想过要博取谁的同情,只是笑着面对“唏嘘”人生……
苦难的童年
1996年的深秋,朱轩在湖北的一个小村子里出生了。小朱轩的出生本应给穷困的家庭带来几分喜悦,可就在他出生后的几秒钟,悲剧发生了。
“我出生当夜晚来风急,梧桐叶落,雁过伤心,没有像那些伟人一样身浮龙影再天炸惊雷,鬼神俱泣。大概是接下来的几秒钟时间,在外挖井的父亲从梯子摔下来,造成终生残疾,于是以后家里的担子全部落在母亲身上。亲人叹道:‘孽子啊!’”
这是朱轩对当时情景的描述。然而,苦难并没有就此离开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小朱轩直到两岁还不会正常走路和流利说话,而且又瘦又矮。一次姐姐背着他出去玩,走到一座桥时他掉了下去,摔断了右腿。当时家里穷,没钱治病。他的母亲急的四处借钱;三年过去了,钱没借到,右腿却不治而愈,只是留下了后遗症,“后来我走路时很有个性,两只脚成不规则的八字形,伙伴们尊我为‘八爷’”。
转眼间到了上学的年龄,家里本来就穷困,再加上还有两个姐姐在读书,朱轩上学的问题难倒了母亲。最后,在母亲的百般哀求下,校长同意减免一些学费,小朱轩才得以每天迈着八字步来回五里远的学堂四趟。
小朱轩的小学生涯也是充满了曲折,用他自己的话说:“在这个人杰地灵、藏龙卧虎的地方,老师很快发现我是个低能儿,原因是我不会从一数到五十,其他学生都能从一数到一百,有的神童甚至数到两百。我得到降级处理,从一年级降到学前班受幼儿再教育。”
经过一载勤学苦练,小朱轩不但能数到五十,还学会了拼音,终于再次升到了一年级。一年级的期末考试,他语文、数学都没及格,成绩单上被盖了个留级印。
在重读一年级时,教育部取消留级制度,他终于可以升到了二年级。然而,就在这一年,六岁的他经历了人生中最悲痛的时刻——父亲在经受多年病痛的折磨后溘然长逝。
父亲病逝后,家里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艰难。三年之后,九岁的小朱轩再次经历人生蚀骨之痛——母亲溺水而死。成为孤儿的他被送到当地福利院,开始了漫长的孤独之旅……
孤独的福利院生活
福利院对于刚经历丧母之痛的朱轩来说:是个相当陌生的地方,一切都显得那幺不习惯。
回忆起去福利院的第一天,朱轩说,“记得去的第一天,几只恶狗冲着我大叫,几十个老人瞪着眼直盯我走几十米,几百个蚂蚁搬家搬个不停,我在害怕之中被领导送去新学校,路上突降大雨。到班里时我全身湿透了,当时四年级正午睡,教室没空位置,值日生友善地过来招呼我,把自己的座位让出来。我第一次感到人性善的一面,这一刻,我发现我变了。”
也正是这位“值日生”借给朱轩的一本《唐诗三百首》把他引上了文学的道路。这本《唐诗三百首》有手掌那幺大,是朱轩阅读的第一本课外书。那天晚上,他通宵读完了这本《唐诗三百首》,并由此爱上了诗歌。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完《唐诗三百首》之后,他还写了首不严格的《山中暮色》——
残日挂峰边,
红火耀九天。
莫敢眼直视,
徐落森林间。
“这是本盗版的书,总共才三十多首诗,被出版商夸大了十倍,而且大部分是李白的作品。以至于对我影响颇深的三个人之中就有李太白,另外两个是苏东坡和鲁迅。”朱轩说,这本书对他的影响非常大,为他打开了一片广阔的文学天地。
在新学校里,新老师不嫌朱轩成绩差,常常专心辅导他,这使他抛下冷漠和沉默,开始尝试回答问题,发誓努力读书;同学们也对他伸出温暖之手,每天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学习,“不管他们了解不了解我的家境,不管是出于同情还是什幺,总之,他们是我的朋友。”
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像一阵春风,吹开了他冰冻的心灵,让他从失去父母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并渐渐学会了真正的乐观和豁达。
福利院里面没什幺伙伴,也没什幺娱乐设施,朱轩也不喜欢看电视,他每天就是窝在自己的房间里複习和自学课程。除了吃饭、睡觉,用于其他事情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在朱轩的刻苦努力学习下,他的期中考试成绩从倒数窜到全校第一,从此甩掉“低能儿”的帽子,被冠上“神童”的封号。单调的福利院生活,也让他喜欢上了阅读课外书。同学知道他的经济状况,每当同学们买新书后,总让他一睹为快,老师更特意去书店买书给他读,这让朱轩非常感动。
五年级的时候,他被选为大冶市优秀学生。他能回答老师提出的每个问题,还写得一手古文,从“神童”升级到“天才”。六年级的时候,他更是因写古诗而出名。一次在周记上,他写了一首格律严格的五律《江南春景》——
新芽枝翠叶,山地满花开。
水涨寒冰去,春生暖雁来。
丝风竹对靠,乱影树双怀。
老叟阳中坐,情人情话猜。
文学道路自己闯
虽然朱轩的家庭环境比较特殊,但是他一直认为家庭对他写作没什幺影响。因为他是在没有家庭之后才开始写作的,而在父母在世的时候,他能经常玩到天黑也不回家,连“知识”都不知道是什幺。后来在9岁时,母亲走了,他突然就聪明了。他说,按他们当地的说法,这是开了“聪明悟”。
关于自己为什幺要走写作这条路,他说:“中国古话把‘人生’比作走路真的很形象。当时我走着走着遇到很多岔路,突然不由自主地走进了文学这条康庄大道,而且发现真的很康庄,于是那幺一直走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