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前身是1958年由北京铁道学院(现北京交通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现西南交通大学)部分系科成建制迁兰组建成立的电机系,后改为电信与自动控制系,1999年改名为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简称:电信学院
- 校训:尚德、励志、博学、笃行
- 创办时间:1958年
- 所属地区:甘肃省兰州市兰州交通大学
简介
2006年随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将本院命名为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机系是由首任系主任、有线通信专家孙祺荫教授,无线电技术专家班冀超教授等一批专家教授为骨干的教师队伍创建,是建校初我校首批建立的五个系之一,经过几代人五十二年的不懈努力,为国家教育科技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截止2012年已培养出18000余名各级专业技术人才。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及“智慧型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博士点及培养方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与技术” 及“软体工程”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电路与系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智慧型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积体电路工程”等1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套用技术”学科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体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学位点; 现有“通信工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软体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及“物联网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2100余名,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500余名。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100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2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40余人,已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90余名,在读博士、硕士的教工20余名。
学院现设有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软体工程系六个教学系;电子技术教研室及电信基础教研室两个专业基础教研室;拥有国家级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国家级“计算机软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国家级“交通信息类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及国家级“电子线路实践”精品课程;甘肃省“电工电子实验”、“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分析”3门省级精品课程;建有“通信与自动化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网路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网路监测中心”“甘肃省无线电频谱技术及套用联合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及与国家电网公司甘肃电力信息通信中心合作的“计算机套用技术”联合培养研究生示範基地。
地理位置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地图
学科建设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一级学科下的3个博士培养方向及二级学科“智慧型交通与信息系统工程” 博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系统结构”、“电路与系统”、“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7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其中“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计算机套用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电子与通信工程”、“计算机技术”2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及“通信与信息系统”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点;“电工电子实验”甘肃省省级精品课程;6个本科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软体工程”)。在校本科生1600余名,全日制硕士、博士研究生及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近500余名。现有教职工近130人,其中专职教师超过100人,博士生导师3人,教授14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50余人,已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76名,在读博士、硕士的教工20名。
专业介绍
通信工程
通信工程专业建立于1958年,办学历史悠久,专业与学科建设基础扎实,是甘肃省特色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一直是铁道部和甘肃省重点学科,具有“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硕士点和“电子与通信工程”工程硕士点。通信工程实验室设备完善,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和创新教育环境。现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获甘肃省教学成果奖2项。目前共有教师2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13人,青年教师全部具有硕士以上学历。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套用、电磁场与电磁波、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数位讯号处理、通信原理、程控交换、光纤通信、移动通信、铁路专用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轨道交通通号技术、现代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第七学期按照学生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选择专业方向)。
物联网工程
物联网属于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工程专业是西安以西地区首个物联网相关本科专业,拥有物联网技术及套用硕士点。近2年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各类横向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科技进步奖2项,发明专利1项。现有教师7人,其高级职称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86%。
毕业生可在智慧型交通、电子商务、现代服务、公共安全、物流、环境保护、平安家居、工业控制、卫生健康等领域从事物联网的通信架构、网路协定和标準、无线感测器、信息安全等的设计、开发、管理与维护,也可在高校或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甘肃省省级重点学科,为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拥有国家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国家级交通信息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专业师资力量雄厚,2009年被授予国家级“计算机软体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团队”。现已承担科研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甘肃省科技计画项目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市厅级科技进步奖11项、省级及教育厅级教学成果奖5项。现有教师24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100%。
主干课程: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体系结构、作业系统、计算机网路、资料库原理、编译原理、软体工程、面向对象程式设计、JAVA语言程式设计、彙编语言与接口、嵌入式系统、Android开发技术、C#与.Net开发平台、J2EE与中间件技术、网路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PCB板设计与製作、物联网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计算机工程、软体技术。(二年级分专业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甘肃省唯一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本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四个二级学科授予权。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联合企业建立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本专业现有教师18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0%。目在新型半导体器件、积体电路设计、太阳能光伏电池等方面开展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现已主持完成甘肃省科技支撑计画项目、兰州市科技发展计画项目等四项,并通过了甘肃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分别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EI收录15篇。
主干课程: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脑程式设计语言、数位讯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物理、积体电路原理、VLSI设计原理、积体电路工艺、电子系统EDA、积体电路CAD、光电子技术等。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建于2004年。本专业现已承担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青年)基金项目3项。兰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项、企业合作项目5项等,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现有专职教师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4人,助教1人,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拥有数位讯号处理实验室、多媒体信息处理实验室和信息工程实验室等。
主干课程:C语言程式设计;电路分析;信号与系统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通信系统原理;数位讯号处理;微机原理与接口;语音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视频信息处理;信息安全技术;VHDL语言与EDA;单片机原理及套用;DSP处理器及套用;数位电视技术等。
主要专业方向:电子技术套用;多媒体信息信息处理
软体工程
软体工程四年制本科专业为我校IT类新型专业。该专业已有十年的成功办学历史,有八届毕业生分布在全国众多的IT类知名企业中。软体工程专业的办学模式经历了从“2+2模式”到“1+3模式”,再到四年制一体化办学模式的转变。十年办学历史为专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形成独特的办学思路和稳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办学成果显着。毕业生在业内获得良好口碑,办学质量在省内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
主干课程:计算机导论、数字逻辑基础、离散数学、C程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式设计、作业系统原理、资料库系统原理、编译原理、计算机网路、JavaWeb开发技术、Java企业级开发技术、Linux系统与管理、大型资料库技术及套用、嵌入式软体开发、软体工程导论、面向对象分析设计与UML、软体体系结构、软体质量与测试、软体项目管理、软体需求管理、软体设计模式。
下管组织协会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院学生会、院青协、网际网路协会、魔方协会、溜溜球协会。
管理结构
学院下设四个办公室: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现设有6个教学系:通信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电子信息工程系、物联网工程系和软体工程系;两个专业基础教研室:电子技术教研室、电信基础教研室;两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建有“通信与自动化铁道部重点实验室”、“高原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甘肃省重点实验室”、“甘肃省网路测试技术研究中心”、“甘肃省网路监测中心”等重点实验室及与甘肃电力信息通信中心合作的“计算机套用技术”联合培养研究生示範基地。
学院领导
![]() | 党委书记:蔡慧林 办公地点:电信学院办公楼党委办公室 | ![]() | 院长:伍忠东 办公地点:电信学院办公楼综合办公室 |
![]() | 调研员:贾克兰 办公地点:电信学院办公楼党委办公室 | ![]() | 副院长:封志宏 办公地点:电信学院办公楼教务办公室 |
![]() | 副院长:闫光辉 办公地点:电信学院办公楼研究生工作办公室 | ![]() | 副书记副院长:马燕 办公地点:电信学院办公楼学生工作办公室 |
机构设定
兰州交通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构设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