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是汉语辞彙,职工、学生、教师、课程等都是实体。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实体
- 外文名:entity
- 拼音:shítǐ
- 例如:职工、学生、教师
- 基本解释:商业领域理解为,实业,实体店等
基本信息
词目:实体
拼音:shítǐ
例如:职工、学生、教师、课程等都是实体
基本解释
- [corporeal]∶指不仅可触知的而且是有形的
我们不能拿我们的思想和这种实体物质作比较,“思想”可以认为是一种活的、生长着的“结构”,虽然它并不具有实体的可触知性 - [thing;material object]∶实际存在的物体,物质。
经济实体 -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之为实体。实体可以是具体的人、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或联繫.
- 实体(entity)表示资料库中描述的现实世界中的对象或概念。
实体是客观世界中存在的且可互相区分的事物。实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体实物,也可以是抽象概念。 - 实体(entity)在计算机网路研究开放系统的信息交换时,用来表示任何可传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体或软体进程。
- 国企或事业单位的下属公司的内部统称——“二级实体”。
引证解释
1.真实的具体的东西。
晋陆机《浮云赋》:“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
柯灵《团圆》:“她一向藐视艰苦,可那是个没有实际内容的,影影绰绰的影子,现在才碰上了结结实实的艰苦的实体。”
2.主体,要点。
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昔 陆氏 《文赋》,号为曲尽,然泛论纤悉,而实体未该。”
3.哲学上的一个概念。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认为变化着的事物有一种永恆不变的基础,就是实体。唯心主义者所说的“精神”,形上学的唯物主义者所说的“物质”都是这样的实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所谓实体就是永远运动着和发展着的物质。
宋朱熹《中庸章句》第一章题解:“道之本原出于天而不可易,其实体备于己而不可离。”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太和》:“惟两端叠用,遂成对立之象,于是可知所动所静,所聚所散,为虚为实,为清为浊,皆取给于太和絪緼之实体。”
清戴震《孟子字义疏证·天道》:“阴阳五行,道之实体也;气血心知,性之实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