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讯息或其特徵信号经採样变换为数字代码的技术。讯息(信源信号)一般为连续变化的模拟量,若直接用这连续变化的信号进行调製、传输,则称为模拟通信;若经编码变为数字代码后再调製、传输,则称为数字通信。编码技术广泛套用于数字通信领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信源编码技术
- 定义:经採样变换为数字代码的技术
- 方式:调製、传输
- 分类:编码
介绍
信源编码通常按信号性质或按信号处理域的不同来分类。按信号性质分,有语言信号编码、图像信号编码、传真信号编码等;按信号处理域分,有波形编码(或时域编码)和参量编码(或变换域编码)两大类。常见的脉码调製(PCM)和增量调製(DM或墹M)等属于波形编码,各种类型的声码器属于参量编码。
数位讯号的特点是在有限时间段仅具有有限种代码,而模拟信号或其特徵信号在有限时间段上有无限种状态。这样,编码首先应在时间和幅度上以有限的离散值来表征,继而用数字代码来表示这离散值。这就是实现编码所需的三个环节,即採样、量化和码化(图1)。

ɑixn-i
式中塻为当前样值的预测值;xn-i为过去第 i时刻的样值;ɑi为过去第i时刻的预测係数,其值由信号统计特性按一定準则来确定。若ɑi为常量,则这时的预测称为固定预测;若ɑi随信号短时统计特性作调整,则这时的预测称为自适应预测。有了预测值之后,只需要传输信号与预测之差值,这样就可在接收端恢复原信号,从而可实现编码比特率的压缩。
在电话信号编码中,可採用基音预测技术进一步压缩比特率;在图像编码中利用相邻帧的相关性进行预测,称为帧间预测技术。这些都是较为有效的预测方法。在高质量信号(如广播节目、录音信号)的传输、录音和转录中,为获得高保真度已採用高比特率编码信号。这比用其他方法简便有效。
信源编码技术随着数位化技术的推广套用已普遍用于通信、测量、计算机套用和自动化系统中。各种比特率的单片积体电路和混合积体电路已得到广泛採用。
参考书目
N. S. Jayant-PeterNoll,DigitalCodingof Waveforms, PrenticeHallInc.,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