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网路空间中智慧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2021-05-16 20:01:34 百科
网路空间中智慧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网路空间中智慧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网路空间中智慧财产权的刑法保护》由于志刚主编。《网路空间中智慧财产权的刑法保护》主要包括网路环境下智慧财产权犯罪的全新趋势和刑法挑战、侵犯着作权罪中“以营利为目的”的网路异化、网路空间中商标冒用行为的刑事责任分析、网路游戏领域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侵害网路影视行为的刑法学思考等内容。

基本介绍

  • 书名:网路空间中智慧财产权的刑法保护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670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作者:于志刚
  • 出版日期:2014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62053798

内容简介

《网路空间中智慧财产权的刑法保护》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于志刚,男,1973年生,洛阳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学士(1995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1998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进入中国政法大学任教,次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4年至200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破格晋升教授,2006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同年开始兼任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至今,2009年至2012年5月任研究生院副院长,2012年5月任教务处处长。2007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2010年获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当选第11届全国青联委员,2013年被聘为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十余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传统犯罪的网路异化研究》等个人专着12部,合着多部,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画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2010年11月,当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图书目录

第一章网路环境下智慧财产权犯罪的全新趋势和刑法挑战
第一节网路智慧财产权刑法保护的时代底色:
双重时代背景下的犯罪更新
第二节网路智慧财产权犯罪的发展趋势:新型犯罪的
涌现和传统犯罪的异化
第三节网路智慧财产权犯罪的刑法挑战:刑事立法更新和
司法变革的时代性需求
第二章侵犯着作权罪中“以营利为目的”的网路异化
第一节从腾讯QQ与第三方软体的法律地位说起
第二节腾讯公司与珊瑚虫QQ案的法理分析
第三节网路空间中侵犯着作权罪“以营利为目的”的异化及其解读
第四节以广告外挂程式并收取广告费用与“以营利为目的”的关係
第三章网路空间中商标冒用行为的刑事责任分析
第一节商标权在网路空间中的延伸
第二节网路商标冒用行为的法律性质分析
第三节网路商标冒用行为法律责任认定
第四节网路商标冒用行为制裁体系中的刑法功能
第五节网路商标冒用行为刑事制裁体系的完善
第四章网路游戏领域犯罪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
第一节网路游戏中“外挂”行为的刑法分析
第二节网路游戏私服的刑法审视
第五章网路BT下载的刑法评价体系重构
第一节BT下载的事实分析
第二节BT下载的社会危害性分析
第三节BT下载相关行为的刑法分析
第六章网路空间中文学作品的刑法保护思路
第一节网路“盗贴”行为的刑事责任认定
第二节网路空间中非法传播电子书的刑法学思考
第七章侵害网路影视行为的刑法学思考
第一节网路线上影视盗版的刑法规制
第二节网路空间中“恶搞”行为的刑法性质及其刑事责任
第八章网路搜寻服务商和最终用户的刑事责任反思
第一节网路搜寻服务提供商侵犯着作权的刑事责任
第二节网路最终用户的刑事责任分析
第九章计算机软体法律性质及刑法保护
第一节刑法学视野中的第三方外挂程式
第二节网路空间“原始码”的刑法保护
第十章侵害技术措施的刑事责任研究
第一节智慧财产权保护与技术措施的关係概述
第二节侵害技术措施的类型分析
第三节侵害技术措施的刑法制裁考察
第四节现行刑法制裁体系及其不足
第五节填补立法缺陷的短期举措——传统犯罪的扩张解释
第六节完善刑事立法制裁的理想模式——独立入罪化
第十一章网路空间智慧财产权刑法保护体系的完善思路和未来建构
第一节当代网路智慧财产权犯罪的罪名体系和实效考察
第二节网路智慧财产权刑法保护的不足——网路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反思
第三节网路智慧财产权刑法保护的巨观刑事政策转化
第四节网路智慧财产权刑法保护的微观刑事对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