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第四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指数显示,中国内地金融中心城市在金融中心建设以及金融业发展方面取得新进展。天津在北方金融中心中的综合竞争力仅次于北京,逐渐成为北方金融经济中心。根据天津市建设北方经济中心的总体规划,到2015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将达到1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9%,金融业将成为天津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北方金融中心城市
- 别名:津、沽等
- 行政区类别: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
- 所属地区:中国华北
- 下辖地区:13区,3县
- 政府驻地:河西区友谊路30号
- 电话区号:022
- 邮政区码:300000
- 地理位置:环渤海湾中心
- 面积:11946.88平方公里
- 人口:1472.21万(2013年)
- 方言:天津话
- 气候条件: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型气候
- 着名景点:五大道、天津文化中心、盘山、古文化街、大悲院、天津水上公园
- 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 火车站:天津站、天津南站、天津西站
- 城市名称:天津市
- GDP:14370.16亿元(2013年)
- 市花:月季
- 着名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
天津——曾经的“中国北方金融中心”
解放北路,被称为“东方华尔街”,作为天津乃至中国北方金融业聚集地,这条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中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本土和外资金融机构的云集,曾铸造了天津作为“中国北方金融中心”的辉煌。当时的天津,有270多家国内外保险机构,还有功能完备的证券交易所。
1937年以前,这条街已成为北方着名的金融中心。
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外商银行相继撤出天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在解放北路成立。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相继在此设立天津分行。今天,透过保存完好的风貌建筑,这里曾经的辉煌依稀可见……
天津全力推进北方金融中心城市建设
“中国金融中心指数”是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推出的关于中国内地金融中心的评价体系,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第四期“中国金融中心指数”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位的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杭州、南京、天津、成都、重庆、大连。专家介绍,天津在环渤海经济圈中已经形成一定的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成为核心区域金融中心。最近十几年,天津经济连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环渤海经济带开始初步显现出强劲的发展力量。天津金融业在改革中稳步增长,花旗银行等一批全球着名的银行在津设立分行;天津保险业规模不断扩大,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天津正向着成为“北方重要金融中心”的目标迈进。
中国金融博物馆(原法国俱乐部)

“金融市长”助推天津金融业
2003年,原为央行行长的戴相龙调任天津市长,“金融市长”在金融领域的一系列
努力,让天津人和国内媒体燃起了天津“北方金融中心”的希望之火。
原天津市市长戴相龙

2003年11月,PECC(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内部会议决定,中日韩三国共同筹备成立东北亚银行,拟定总部设在天津。
2005年6月,在国务院批覆天津滨海新区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时,允许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和改革可以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
2005年11月,国务院特别批准天津市筹设中国第一只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2006年12月30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总规模200亿元,首期60亿元。
2005年12月,首家总部位于天津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渤海银行挂牌成立。
2006年9月9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将滨海新区近期的金融改革创新概括为四大重点: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开展金融机构综合经营、创新和完善金融机构体系、外汇管理改革。对应这四点改革的具体举措可能包括离岸金融中心,探索金融机构混业经营,甚至部分试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自由兑换。
渤海银行

2007年4月,中共天津市委成立金融工委。天津副市长崔津渡表示,天津已经形成了设立金融控股公司完整的解决方案,将把地方政府所属的金融资产整合进新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目前持有北方信託、渤海银行、渤海证券、天津市商业银行等多家金融公司股权的泰达控股,据云将成为滨海新区乃至环渤海地区的“金融航母”。
“中农工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都已经将总行的综合经营业务部设在了滨海新区,进行“综合经营”的业务试点,开展面向全国的综合经营业务。
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

2007年11月21日,中国保监会明确表态,将天津滨海新区确定为全国保险改革试验区,并与天津市政府联合出台了《关于加快天津滨海新区保险改革试验区创新发展的意见》。
一连串的动作,包括OTC市场及港股直通车的力争,似乎把天津与“北方金融中心”拉近得只有一步之遥。目前天津已拥有渤海银行、天津银行、天津农村合作银行、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渤海保险、渤海产业基金、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恆安人寿保险、韩国外换银行中国法人总部、东北亚银行,中德住房储蓄银行等多家总部在津的金融机构。
2013年7月天津市迎来首家“中字头”金融机构总部,中国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近日正式运营,成为继工银租赁、民生租赁、兴业租赁之后第四家落户天津滨海新区的金融租赁公司。滨海新区作为全国融资租赁汇集地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天津在扶持租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方面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天津市租赁业发展的意见等政策制度措施,利用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制定了税收政策、法制规範、租赁物权等一系列相关政策。据统计,截至2013年6月末,全市共有融资租赁法人机构151家,注册资本金总计626亿元。其中,工银租赁、兴业租赁、民生租赁这三家金融租赁公司总资产达到2874亿元,较年初增长13%;净利润2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1%。
中德住房储蓄银行

北方产权交易中心对天津金融业助力也不可忽视,实现国有产权的跨区域性流动,带动资本在天津聚集,有利于天津成为资本的聚散中心,这些都是创造金融中心的必要条件。
低调塑造金身
天津对自己的城市定位中鲜有“北方的金融中心”的明确描述。然而,在不事张扬中,渤海银行、渤海财险、渤海产业基金等一系列金融产品相继问世,有的产品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低调、务实地加快金融建设显示天津高层的稳健与远见。天津已经将工作目标锁定在“加快建立与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建设上。
友谊路金融街,道路两旁高楼林立,数十家银行、保险、信託、证券机构已经入驻办公。河西区共有金融机构近百家,天津现代版的金融街已露峥嵘。在友谊路金融街快速布局的同时,在相距50多公里的滨海还有个“滨海金融街”。油管人士介绍说:“滨海金融街的目标是‘天津的曼哈顿’”。近年来,3600多家外资公司在此落户,与之相关的金融、商贸等配套性产业必然发达。简言之,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工业生产已经达到了世界级水平,这里需要一个“天津的曼哈顿”。天津发展金融业的雄心可见。
天津具有良好的经济区位优势
地处环渤海地区中心,连线华北、东北和华东地区,位于东北亚国际合作区的中心地带,是北京以及华北、西北的重要出海通道。天津有较强的综合经济实力建设金融中心。天津经济连续十几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长,位居全国前列,滨海新区的建设为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投资规模和各类资金需求将得到有效释放。
天津海河风光

天津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
天津是央行天津大区行所在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天津拥有分支机构;大部分股份制银行也都进入了天津;摩根大通、滙丰、东京三菱、法国兴业等外资银行在天津设立分行。戴相龙说:“要鼓励金融创新,制定和完善合伙经营、合作经营的管理办法,发展股份制企业,办好集合信託和基金业务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债券和上市,促使更多的社会闲置资金转化为企业资本。”
美国摩根大通银行

对于新设金融机构,天津是极为关切的。渤海银行的面世,这让天津人梦想多年的金融总部梦变成现实。天津没有一家全国性金融机构总部已成为历史。上海浦发银行、深圳发展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已在国内名声远播,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的天津更是满怀希望,积极筹划建立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渤海银行,并希望它一出世就体质健康,所以专门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泽尔腾教授对该行进行公司治理。
上海浦发银行天津分行

天津离复兴金融中心越来越近
近十年来,天津在金融、物流、商贸会展、房地产四个主导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而金融被列在了第一位。推进“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建设”的目标相当明确。北京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连玉明教授认为:“近年来天津一直希望在金融领域有所作为,北方金融中心梦在天津心里复活,不只是一个历史的情结,还志在夺取将来经济发展的一个制高点。”金融是天津的一篇大文章。尤其北京城市修编,淡化“经济中心”功能,客观上为天津谋取“北方经济中心”提供条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刘勇认为:“从微观层面看,天津的优势因素,一是港口,二是发达的立体交通,三是基础雄厚的製造业,四是金融业。通过发展港航产业和改变天津的城市形态,将天津建设成北方交通枢纽、国际化港口大都市,争取北方的经济中心是可能的,当然天津发展为北方的金融中心自然是可行的。当然,从策略上来讲,还要充分利用北京的优势。”
北方重要的金融中心----天津
天津梅江会展中心


金融中心是每个特大城市的梦想。争夺北方金融中心,天津、北京、瀋阳等城市都有条件。观察人士认为,从把天津建成“北方重要金融中心”到建立与北方重要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的转变,反映了天津从激情到理性的变化。天津金融业的发展有非常好的机遇也面临挑战,机遇在滨海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成为国家战略,北京不再提经济中心,挑战在于天津方面自己是否作好準备了。
未来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正在崛起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金融对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突出。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北方金融中心,天津金融也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积蕴。进入新世纪以来,天津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实力显着增强,为金融业的复兴和发展创造了活力和前所未有的机遇。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明确提出“鼓励滨海新区进行金融改革和创新,在金融企业、金融业务、金融市场和金融开放等方面的重大改革,原则上可以安排在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为天津金融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大最难得的发展机遇,天津金融业的发展将产生质的飞跃。到2015年,金融业增加值将达到1800亿,跃居全国第四位,及北上深之后,占经济比重达到9%,进一步缩短与他们的差距,实现北方金融中心的复兴将为必然。
天津响螺湾商务区

天津相继建立了一批创新型交易市场:截至目前共有天津股权交易所、渤海商品交易所、铁合金交易所、金融资产交易所、滨海国际股权交易所和排放交易所等九家交易平台投入运营。
《天津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1、金融业增加值达到1500亿元,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到3.4万亿,贷款余额达到2.6万亿,总资产达到3.63万亿。
2、保费收入突破450亿元,保险深度达到2.5%,保险密度达到2800元。
3、租赁契约余额突破3000亿元。
4、银行卡发卡量达到8200万张,刷卡消费额达到290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0%。
健全完善金融机构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
积极发展产业金融,建立产融对接体制机制;
扩大直接融资规模,打造多样化融资格局;
建设金融要素市场,逐步形成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搞好外汇管理改革,支持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建设;
改善金融发展环境,推动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