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民族大学理学院是2009年12月学校进行学科专业调整时建立的,其前身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和物理与电子信息科学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贵州民族大学理学院
- 建立时间:2009年12月
- 专业书:6个本科专业
- 教授人数:9名
- 校训:严格管理、严谨治学、教书育人
- 地点:中国贵州
- 类型:大学
办学理念
学院把教学作为中心工作,把提高教学质量视为生命线,形成了“严格管理、严谨治学、教书育人”,“重基础、宽口径,加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办学特色。主要培养顺应时代要求,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套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办学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继续办好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三门学校公共课的教学。
学院汇集了一批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年富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了较强实力的学科队伍,同时还聘请了中科院院士李家明、杨乐,长江学者孟杰等为学院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在学校支持下,学院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学科梯队建设日益最佳化。近两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以上基金等30多项高层次研究项目;在承担全校公共基础教学繁重任务的同时,两年来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百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40多篇被SCI和EI收录。学院注重学术交流,派出教师出国深造、访问或进修,并邀请国内外专家教授20余人次来学校讲学、交流,增进了了解,扩大了交流与合作。
理学院倡导学术民主、教学严谨、作风踏实;在人才培养方面,狠抓基础、注重素质;在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方面看準内涵、着重实效、不断改革。全院的教学、科研、专业和学科建设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正在按照新的发展规划,向新的目标迈进。全院教职工正以团结奉献的精神努力工作、迎接挑战,力争创造条件抓住机遇,为我校的理学学科和基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院系专业
学院现有6个本科专业: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套用统计学、套用物理学、测控技术与仪器;有数学、统计学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各设定二级硕士点5个;同时还承担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实验三门学校公共课的教学任务。学院现有7个教研室、1个专业实验室、1个基础实验室和1个专用图书资料室。现有教职员工51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2名,讲师28名,博士(含在读)10名、硕士(含在读)26名、省级以上教学名师2名、学术学科带头人8名。学院还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示範专业、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校级重点学科和1个校级人才团队。现有在校本科生750名,研究生30名。每年平均招收250名本科生、10名硕士生,初步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较合理的学科专业教育体系,确立了“基础教学为立院之本,学科专业发展为强院之路”的发展方针,建立起基础教学与学科专业互动发展的新的学院发展机制。
机构设定
一、数学与套用数学教研室
工作目标:数学与套用数学教研室主要是组织实施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等专业基础课和实变函式、複变函数、常微分方程、泛函分析、近似代数、微分几何、数学模型、数学实验、运筹学、图论、拓扑学、数学物理方程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工作职责:1、制定数学与套用数学的培养计画;2、组织制定各学科的教学大纲;3、根据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课程的主讲教师及辅导教师;4、开展和数学与套用数学专业相关的各项研究工作。
师资:副教授2人,讲师6人。
教研室副主任:储昌木
二、套用物理学教研室
工作目标:套用物理学教研室主要是组织实施普通物理学、普通物理学实验、近代物理学实验、理论物理学、固体物理与材料物理学、电子学理论与实验、感测器理论与实验、计算机体系结构与软体编程、嵌入式系统理论与实验等学科的教学和科研活动。
工作职责:1、研究并提出教学实施计画建议;2、组织制定各学科的教学大纲;3、根据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课程的主讲教师及辅导教师。
师资: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
教研室主任:聂思敏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
工作目标:信息与计算科学教研室主要组织实施本专业内的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机率论、大学物理、大学物理实验、常微分方程、複变函数、数据结构、实变函式、离散数学I、资讯理论基础、数值分析、计算机套用基础、高级语言程式设计、面向对象程式设计、数学实验、数理统计、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资料库系统套用、数学模型、科技文献检索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和相关方向的科研活动。
工作职责:1、制定信息与计算专业的培养方案; 2、组织制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3、根据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课程的主讲教师及辅导教师,开展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研究工作。
师资: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1人。
教研室主任:张儒良
四、统计与精算教研室
工作目标:统计与精算教研室主要组织实施本专业内的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机率论、数理统计等专业课的教学工作,指导学生参加统计建等实践活动,相关方向的科研活动。
工作职责:1、制定统计学专业的培养方案; 2、组织制定各课程的教学大纲;3、根据下达的教学任务,落实课程的主讲教师及辅导教师,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4、组织研究生教学工作。
师资:教授2人,副教授1人,讲师 6人。
教研室副主任:黄介武
五、测控技术与仪器教研室
工作目标:教研室主要是组织实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工作和相关方向的科研活动。
工作职责:1、拟订专业教学计画;2、组织编制各课程的教学大纲和实践性环节教学大纲; 3、组织选择与教学大纲相适应的教材及主要教学参考书,有计画地进行教材建设;4、定期组织听课,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学生的学风、学习效果及教师教学质量;5、负责课程建设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师资:副教授2人,讲师2人
教研室主任:李伟民
六、大学物理教研室
工作目标:教研室主要负责全校的《大学物理》公共课教学。
工作职责:1、制定和修定不同专业的《大学物理》公共课的教学大纲;2、组织教师试讲,检查教案,组织题库建设;3、组织编写有关教材、教学参考书及教学参考资料;4、组织学科建设,对《大学物理》课程进行改革和建设;5、组织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
师资:副教授2人,讲师3人。
教研室主任:李芳琼
七、高等数学教研室
工作目标:高等数学教研室主要负责全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工作(本科);制定高等数学专业的培养计画与教学大纲;开展高等数学的研究工作和科研活动。
工作职责:1、组织本室教师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对本教研室教师参加教学研究及学术活动提出意见并组织讨论;2、组织教师做好“教书育人”的工作;3、积极完成学校及学院下达的其他任务。
师资:副教授1人,讲师5人,助教1人。
教研室副主任:王守财
八、理学实验中心
工作目标:根据学校和理学院的发展规划,在学校和理学院的两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分阶段建设能满足教学科研和套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需要、功能比较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使理学院实验中心的建设和教学水平达到全国同类高校的先进水平。进一步完善实验中心的管理工作,强化服务意识,为科研服务。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理学院的科研水平。利用实验中心的技术优势,开展物理套用、数学建模、统计分析工作。牢固树立理学实验中心建设要为学科建设服务、为学院的振兴服务的思想,爱岗敬业,为理学院的发展服务。
工作职责:1、掌握本实验室中心仪器设备基本性能,做好仪器设备的安装、维护、保养工作。2、在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根据教学和科研实验的要求,製作安装实验装置、教具、模型、準备实验器材。3、做好实验準备,协助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操作仪器设备,进行实验操作。4、认真执行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做好安全工作。5、制定并落实实验教师进修培训计画,培养选拔学科带头人,建立骨干教师梯队,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6、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师资:副教授1人,实验师2人,讲师2人。
教研室主任:黄成泉
教研室副主任:马彦兵
所获荣誉
学院以教学为中心,大力进行教学建设。数学建模为省级精品课程,单片机与接口技术为校级精品课程,学院有雄厚的教学实力,实施了因材施教以及素质和创新教育的制度,学院教学质量有了良好的保证。2000年以来,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学院取得了2个国家一等奖、13个国家二等奖、37个贵州赛区一等奖、50个贵州赛区二等奖及17个贵州赛区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学院取得2个全国二等获、3个贵州赛区特等奖、3个贵州赛区一等奖、5个贵州赛区二等奖及8个贵州赛区三等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学院取得了个2全国三等奖及2个贵州赛区一等奖,2个贵州赛区二等奖,4个贵州赛区三等奖;在泛珠江三角计算机作品大赛中,学院取得2个国家二等奖、2个国家三等奖、3个贵州赛区一等奖、1个贵州赛区二等奖及1个贵州赛区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全国大学生创业计画大赛中荣获贵州赛区和西南赛区一等奖,全国总决赛团体一等奖;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十余名同学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