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图像处理大学物理实验

2021-06-13 12:24:03 百科
图像处理大学物理实验

图像处理大学物理实验

《图像处理大学物理实验》介绍了不确定度的基础知识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涉及力学、热学、声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虚拟仪器等多方面的实验内容,其中包括综合、设计性实验;在实验内容的选择和编排上,注重突出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测量技术,反映了若干物理学的最新进展和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与技术。工科各专业的本科生可根据自身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实验内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增选设计和专题实验。《图像处理大学物理实验》可作为理工科非物理类专业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教材,也可供其他专业的学生和社会读者阅读、参考。

基本介绍

  • 书名:图像处理大学物理实验
  •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
  • 页数:223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电力出版社
  • 作者:杨党强 吴纲
  • 出版日期:2009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8381657, 7508381653

内容简介

《图像处理大学物理实验》由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测量误差与实验数据处理
1.1 测量的定义与基础知识
1.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
1.3 测量误差
1.4 误差处理
1.5 测量不确定度与测量结果表示
1.6 实验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

第2章 基础实验
实验1 物体密度及长度的测量
实验2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3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实验4 示波器的使用

第3章 力学、热学和声学实验
3.1 长度测量器具
3.2 计时器
3.3 质量测量仪器
3.4 温度测量仪器
3.5 气压计与湿度计
实验5 用拉伸法测量金属弹性模量
实验6 液体表面张力係数的测定
实验7 落球法测定液体的黏滞係数
实验8 转动惯量的测量
实验9 冻的溶解热测定
实验10 声速的测定

第4章 电磁学
4.1 电磁学实验基本知识
4.2 标準电池
4.3 标準电阻
4.4 指针式检流计
实验11 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
实验12 直流电桥与电阻测量
实验13 直流电位差计的使用
实验14 电錶改装与校準
实验15 集成霍耳感测器的特性研究及套用
实验16 用电流场模拟静电场

第5章 光学实验
5.1 概述
5.2 光学实验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5.3 常用光源、光学元件和仪器
实验17 分光计及其套用
实验18 测量显微镜及其套用
实验19 麦可逊干涉仪的调整及其套用
实验20 用CCD成像系统观测牛顿环
实验21 光敏电阻基本特性的测量
实验22 雷射偏振实验
实验23 单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第6章 近代物理与综合设计性实验
实验24 用密立根油滴仪测量电子电量
实验25 普朗克常数测定
实验26 夫兰克-赫兹实验
实验27 全息照相
实验28 稳态法测量不良导体的导热係数
实验29 磁性材料基本特性的研究
实验30 太阳电池伏一安特性的测量
实验31 温度感测器特性的研究
实验32 简易万用表的设计与校準

第7章 计算机仿真实验
实验33 气垫上的直线运动
实验34 碰撞和动量守恆
实验35 真空实验
附录
参考文献

序言

本书为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是高等理工科院校对学生进行系列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必修公共课程,也是学生接受系统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训练的开端。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覆盖面广,具有丰富的实验思想、方法和手段,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的摇篮。它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以及适应科技发展的综合套用能力等方面具有其他课程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好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建设对于培养国家所需的科技人才具有重要作用。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发生了很大变化,概括来说,本课程必须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任务。这就要求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与时俱进,对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深入的改革。
在重新审视以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上海电机学院大学物理实验室非常重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教学体系改革,同时以学校的实验室建设投资作为硬体环境支撑,对原有实验项目内容进行整合,并对相应实验仪器进行了更新。本教材正是在总结近几年的工作基础上写成的。
和几年前的教材相比较,本教材纳入了一些具有时代气息的实验项目,比如计算机虚拟实验、数字示波器的使用等;本教材打破了近代物理实验与大学物理实验的界限,把一批近代物理实验融人大学物理实验中,如密立根油滴实验、光电效应、夫兰克一赫兹实验等;本教材还增加了一些与生产实践和科研有密切联繫的实验,如温度感测器特性研究、CCD器件的特性及套用、霍尔感测器特性及套用等。
本教材共分7章,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物理实验课程的目的和任务,以及告诉学生本课程应注意的教学环节及介绍测量不确定度以及主要的数据处理方法,该内容为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第2章为基础性实验,第3-5章分别为力热学、电磁学、光学实验,根据专业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实验项目,学生应完成该部分实验项目的60%-70%;第6章为近代物理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巩固学生在基本实验阶段的学习成果,开阔眼界及思路,提高学生对实验方法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第7章为计算机虚拟实验。在本教材中,每个实验均对学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并且留有思考题,以提高学生对该实验的认识。全书由杨党强、吴纲、金亚平编写,具体分工如下:
杨党强编写了绪论,第1章,第2章中的实验1、实验4,第3章中的实验5、实验8、实验10,第4章中的实验12至实验16,第6章中的实验24、实验28、实验29、实验32,第7章中的实验33-实验35,第3章和第4章的仪器介绍及附录;吴纲编写了第2章中的实验2、实验3,第3章中的实验7、实验9,第4章中的实验11,第5章中的光学实验概述、实验仪介绍及实验17至实验21,第6章中的实验25、实验27、实验30;金亚平编写了第3章中的实验6;第5章中的实验22、实验23;第6章中的实验26、实验31。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