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内容简介: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证据科学的研究範围虽然十分宽泛,但其主要研究领域还是集中在证据法学和法庭科学的分别研究及其二者的交叉研究。因此,证据制度研究、证据规则研究、法庭科学技术的多学科发展和高技术化问题研究,以及法庭科学与证据法学结合的证据科学理论研究等,构成了证据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证据科学文库”将秉承“辨证据真伪、铸法治基石”的宗旨,以提升学术水平、推出学术精品和学术新人为目标,面向国内外证据科学研究学者,坚持“宁缺毋滥”的资助原则,为推动证据科学的发展和促进司法公正作出贡献。
基本介绍
- 书名: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
- 作者:吴洪淇
- 出版日期:2013年1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562048673, 9787562048671
- 外文名:The Logic of Transformation:circumst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Evidence Law
-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页数:249页
- 开本:16
- 品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转型的逻辑: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由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吴洪淇 男,1982年出生于福建省安溪县。兰州理工大学学士(2003)、中国政法大学法学理论硕士(2007)、证据法学博士(2010),美国西北大学访问学者(2009)。现为厦门大学法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证据法学与法律职业。在《社会学研究》、《政法论坛》、《比较法研究》、《环球法律评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其中多篇论文分别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複印资料》转载。曾获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奖等多个学术奖项,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
图书目录
总序
自序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研究综述与研究特点
一、我国证据法的现有研究
二、英美证据法的既有研究
三、证据法环境与结构研究的特徵
第二节如何研究证据法的环境与结构
一、整体思路
二、结构安排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司法证明过程中的证据法
第一节现代司法证明的性质
一、司法证明的发展历程
二、理性主义证明模式
第二节自由证明原则的涵义与原理
一、自由证明的涵义
二、自由证明之基本原理
三、自由证明原则的确立
第三节司法证明与证据法
一、历史流变中的证据法
二、现代司法证明中的证据法
第四节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与证据法的兴起
一、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
二、司法证明过程的控制与证据法的功能定位
第三章证据法的程式性基础
第一节证据法之谜
一、证据法之谜及其原因
二、证据规则类型
三、两种解释进路
第二节证据隔离机制:证据法与陪审团
一、证据法乃陪审团之子:关係原理及其运作
二、陪审团在全球範围内的变动
三、现实挑战与理论困境
四、证据隔离:假设的进一步提炼
五、陪审团控制命题与证据规则
第三节法律人的游戏规则:证据法与对抗制
一、对抗制控制模式及其运作原理
二、对抗制控制模式的三个要点
三、对抗制与证据规则
第四节我国证据法的程式性基础考察
一、证据法的多元程式性解释
二、对我国证据法程式性基础的初步考察
第四章证据法的价值结构
第一节证据法的多元价值框架
第二节内部规範:通过规制获得真相
一、作为价值的真相:涵义与意义
二、自由证明原则对真相价值的促进
三、内部证据规则对真相价值的促进
第三节外部规範:通过规制实现社会政策
一、基奉权的保障
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节效率规範:通过规制降低司法证明的社会成本
一、效率价值
二、通过规制促进效率价值
第五节价值冲突及其协调机制
一、正义地探求真相原则
二、价值权衡原则
第六节我国证据法价值结构的初步考察
一、我国证据立法价值体系的初步考察
二、社会政策目标的需求:以个案为出发点
三、从二元价值结构到多元价值结构的转型
第五章证据法的规範结构
第一节规则模式与原则模式
一、规则与原则的区分
二、规则模式与原则模式之比较
第二节在规则与原则之间:证据法规範的变动趋势
一、美国证据法的变动
二、英国的证据法变革
三、加拿大的证据法革命
四、证据法规範变动的动力与条件
第三节证据排除裁量权与证据规範
一、裁量权的经典学说原理
二、证据排除裁量权
三、证据排除裁量权控制的规範模式
第四节我国证据法规範结构的初步考察
一、刑事证据制度的最新进展与评析
二、规範混淆与体系协调
三、规範平面化及其最佳化路线
四、在规範平面化验规範立体化之间
第六章我国证据法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考察
第一节我国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
一、四个视角
二、我国证据法的结构性变动
第二节转型中国的证据法走向
一、转型社会与制度变迁
二、转型社会的证据法走向
附录:证据科学的走向:国际视野与中国语境
一、一个基础性分析框架
二、证据科学发展简史
三、证据科学的中国语境
四、证据问题研究领域的初步检讨
五、结语:以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证据科学
参考文献
后记
自序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研究综述与研究特点
一、我国证据法的现有研究
二、英美证据法的既有研究
三、证据法环境与结构研究的特徵
第二节如何研究证据法的环境与结构
一、整体思路
二、结构安排
三、研究方法
第二章司法证明过程中的证据法
第一节现代司法证明的性质
一、司法证明的发展历程
二、理性主义证明模式
第二节自由证明原则的涵义与原理
一、自由证明的涵义
二、自由证明之基本原理
三、自由证明原则的确立
第三节司法证明与证据法
一、历史流变中的证据法
二、现代司法证明中的证据法
第四节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与证据法的兴起
一、司法证明模式的转型
二、司法证明过程的控制与证据法的功能定位
第三章证据法的程式性基础
第一节证据法之谜
一、证据法之谜及其原因
二、证据规则类型
三、两种解释进路
第二节证据隔离机制:证据法与陪审团
一、证据法乃陪审团之子:关係原理及其运作
二、陪审团在全球範围内的变动
三、现实挑战与理论困境
四、证据隔离:假设的进一步提炼
五、陪审团控制命题与证据规则
第三节法律人的游戏规则:证据法与对抗制
一、对抗制控制模式及其运作原理
二、对抗制控制模式的三个要点
三、对抗制与证据规则
第四节我国证据法的程式性基础考察
一、证据法的多元程式性解释
二、对我国证据法程式性基础的初步考察
第四章证据法的价值结构
第一节证据法的多元价值框架
第二节内部规範:通过规制获得真相
一、作为价值的真相:涵义与意义
二、自由证明原则对真相价值的促进
三、内部证据规则对真相价值的促进
第三节外部规範:通过规制实现社会政策
一、基奉权的保障
二、社会公共利益
第四节效率规範:通过规制降低司法证明的社会成本
一、效率价值
二、通过规制促进效率价值
第五节价值冲突及其协调机制
一、正义地探求真相原则
二、价值权衡原则
第六节我国证据法价值结构的初步考察
一、我国证据立法价值体系的初步考察
二、社会政策目标的需求:以个案为出发点
三、从二元价值结构到多元价值结构的转型
第五章证据法的规範结构
第一节规则模式与原则模式
一、规则与原则的区分
二、规则模式与原则模式之比较
第二节在规则与原则之间:证据法规範的变动趋势
一、美国证据法的变动
二、英国的证据法变革
三、加拿大的证据法革命
四、证据法规範变动的动力与条件
第三节证据排除裁量权与证据规範
一、裁量权的经典学说原理
二、证据排除裁量权
三、证据排除裁量权控制的规範模式
第四节我国证据法规範结构的初步考察
一、刑事证据制度的最新进展与评析
二、规範混淆与体系协调
三、规範平面化及其最佳化路线
四、在规範平面化验规範立体化之间
第六章我国证据法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考察
第一节我国证据法的运行环境与内部结构
一、四个视角
二、我国证据法的结构性变动
第二节转型中国的证据法走向
一、转型社会与制度变迁
二、转型社会的证据法走向
附录:证据科学的走向:国际视野与中国语境
一、一个基础性分析框架
二、证据科学发展简史
三、证据科学的中国语境
四、证据问题研究领域的初步检讨
五、结语:以问题为中心的中国证据科学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