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複杂断块油藏形成机理和成藏模式

2020-12-17 14:22:43 百科
複杂断块油藏形成机理和成藏模式

複杂断块油藏形成机理和成藏模式

《複杂断块油藏形成机理和成藏模式》是2008年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平。本书可供石油地质科技工作者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複杂断块油藏形成机理和成藏模式
  • 作者:朱平 
  • 出版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9-1

图书信息

作 者:朱平 等着出 版 社:石油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9-1
版 次:1
页 数:325
字 数:532000
印刷时间:2008-9-1
开 本:16开
纸 张:铜版纸
印 次:1I S B N:9787502167745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本书综合套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技术,将油藏综合研究数值模拟、物理模拟与油藏勘探实践相结合,研究、解剖苏北盆地複杂断块油藏富集规律和控制因素,揭示油藏形成机制,建立了五类油藏模式。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複杂断块油藏的内涵
第二节 国内外複杂断块油藏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三节 苏北盆地複杂断块油藏具有複杂的成藏机理和成藏模式
第四节 複杂断块油藏研究原理和方法
第五节 複杂断块油藏勘探展望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 苏北—南黄海构造动力学
第一节 苏北—南黄海大地构造动力学环境
第二节 苏北盆地三维构造格架
第三节 苏北盆地三维构造运动系统演化
第四节 苏北盆地四维应力场演化
第五节 苏北盆地油区构造成因机制
第六节 苏北盆地构造控油机理和油气富集规律
第三章 苏北—南黄海烃源岩研究
第一节 苏北—南黄海上白垩统古近系烃源岩概述
第二节 苏北盆地埋藏史与成藏期研究
第三节 苏北盆地可排烃源岩指标与边界研究
第四节 苏北盆地油源判别及油成熟度
第五节 苏北盆地油气初次运移动力与输导体系
第六节 苏北盆地油气运聚单元
第四章 苏北一南黄海储盖组合模式
第一节 苏北—南黄海层序地层模式
第二节 苏北南黄海储层成因类型
第三节 苏北南黄海沉积体系演化
第四节 苏北盆地储层孔隙结构和物性
第五节 苏北南黄海生储盖组合模式
第五章 苏北盆地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
第一节 油气成藏动力学内涵
第二节 苏北盆地地温场及油气成藏年代学
第三节 苏北盆地输导体系形成机理和油气运聚优势通道
第四节 苏北盆地成藏动力系统主要类型及评价
第五节 苏北盆地成藏动力学系统成藏模式
第六节 苏北盆地成藏动力系统油藏预测
第六章 苏北盆地成藏机理研究
第一节 苏北盆地控油断层封闭开启模式
第二节 苏北盆地油气初次运移动力和机理研究
第三节 油气二次运聚成藏机理
第四节 苏北盆地流体势演化规律和油藏预测
第七章 苏北—南黄海成藏模式和隐蔽油藏预测
第一节 苏北—南黄海油气藏主要类型和特徵
第二节 苏北盆地油气运聚和富集规律
第三节 苏北盆地油气运聚成藏模式
第四节 苏北盆地隐蔽油藏预测
第八章 高邮凹陷构造演化和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
第一节 高邮凹陷地层格架
第二节 高邮凹陷构造演化
第三节 高邮凹陷储层沉积学及储层次生孔隙形成机理
第四节 高邮凹陷烃源岩及含油气系统
第九章 高邮凹陷成藏机理
第一节 高邮凹陷油气运聚单元
第二节 高邮凹陷地下水动力场
第三节 高邮凹陷油气运移场
第四节 高邮凹陷油气二次运聚成藏期
第五节 高邮凹陷成藏模式
第十章 高邮凹陷南断阶成藏模式
第一节 高邮凹陷南断阶概述
第二节 高邮凹陷南断阶断裂体系及演化
第三节 高邮凹陷南断阶储层成因类型及评价
第四节 高邮凹陷南断阶成藏机理
第五节 高邮凹陷南断阶成藏模式
第六节 高邮凹陷南断阶油藏预测
第十一章 金湖凹陷储层沉积学和储层成岩学
第一节 金湖凹陷地质背景
第二节 金湖凹陷阜宁组储层沉积学
第三节 金湖凹陷阜宁组储层成岩学
第四节 金湖凹陷阜宁组储层孔隙类型
第五节 金湖凹陷阜宁组储层物性参数分布规律
第十二章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
第一节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系统的特徵及划分
第二节 金湖凹陷成藏动力学系统演化
第三节 金湖凹陷成藏动力学机制
第十三章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机理
第一节 金湖凹陷成藏体系
第二节 金湖凹陷油气成藏期研究
第三节 金湖凹陷油气运聚场
第四节 金湖凹陷油藏成藏模式
第五节 金湖凹陷油藏预测
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