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油藏

2021-01-29 00:52:25 百科
油藏

油藏

油藏是指油在单一圈闭中具有同一压力系统的基本聚集。如果在一个圈闭中只聚集了石油,称为油藏;只聚集了天然气,称为气藏。一个油藏中含有几个含油砂层时,称为多层油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油藏
  • 含油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顶面的交线
  • 含水边缘:指油水接触面与含油层底面的交线
  • 油水过渡带:指含油边缘和含水边缘之间的地带

简介

表征参数

(1)这是水和油的外部分界线。对气顶来说,称为气顶边缘。
(2)它是油和水的内部分界线,一般情况下,在此线以内只有油,而没有可流动的水。
(3)含油麵积:含油边缘所圈定的面积称为含油麵积。
(4)边水和底水:在含油边缘内的下部支托着油藏的水,称为底水;在含油边缘以外衬托着油藏的水,称为边水。
(5)含油(气)高度:指油、水接触面与油藏最高点的海拔高差。

基本分类

油藏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油藏成因的不同把油藏分为三类:
(1)构造油藏:由构造变形(如褶皱)或断裂形成的构造圈闭中的油气聚集。属于此类的油气藏有:背斜油气藏、断层遮挡油气藏、断块油气藏、构造裂隙油气藏以及少见的向斜油气藏。
(2)地层油藏:在地层不整合遮挡圈闭和地层超覆圈闭中聚集油气形成的油气藏被称为地层油气藏。
(3)岩性油藏:油(气)聚集在由于沉积条件的改变导致储集层岩性发生横向变化而形成的岩性尖灭和砂岩透镜体圈闭中,称为岩性油(气)藏。其中常见的有砂岩透镜体、岩性尖灭和生物礁块油(气)藏。

富集规律

油藏的形成和分布基本受延长组生油凹陷的控制,三角洲体系是形成生、储、盖成油配置的有利地质框架,三角洲水下河道、河口坝砂体是油气富集的重要场所。储油砂体沿上倾侧变緻密层(即岩性圈闭)是成藏的主要圈闭类型,即油藏的形成基础受控于砂体的发育,并具有以下3 个特点:1、生、储、盖组合叠加发育。2、储层发育物性相对较好。3、相带变化是形成圈闭的重要条件。

勘探布井技术

在勘探过程中, 首先要制定合理的勘探程式,即区域勘探、圈闭预探、评价勘探,然后採用科学有效的井网实施勘探程式。

区域勘探

例如三角洲油藏富集于三角洲平原和前缘砂体主体带上,因而区域勘探阶段应沿三角洲相带的走向,採用“S”型井网进行部署,以发现有利含油区带为重点。如安塞油田在1983 年採取了区域甩开部署探井,不仅有3 口井获得工业油流,同时还探明了含油区带。

圈闭预探

在区域勘察和发现有利含油富集区的基础上,採用整体解剖(以含油区带为主)和局部围歼(以圈闭为主)的方针,部署剖面井并围绕新的发现部署预探井。

评价勘探

该阶段的重点是针对已发现的油藏评价勘探效果,提交基本探明储量。井距基本为3 ~4km,这种井距有利于在平面上控制含油範围。安塞油田是在进入评价勘探阶段后,以王窑、坪桥、杏河等区块展开评价勘探而探明的。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