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软体基线库

2021-05-19 20:59:48 百科
软体基线库

软体基线库

基线是软体文档或源码(或其它产出物)的一个稳定版本,它是进一步开发的基础。所以,当基线形成后,项目负责SCM的人需要通知相关人员基线已经形成,并且哪儿可以找到这基线了的版本。这个过程可被认为内部的发布,通常也就是大家类似于游戏当中的公测。

基线是项目储存库中每个工件版本在特定时期的一个“快照”。它提供一个正式标準,随后的工作基于此标準,并且只有经过授权后才能变更这个标準。建立一个初始基线后,以后每次对其进行的变更都将记录为一个差值,直到建成下一个基线。

所谓软体基线库,就是同类的基线组成的库,一般由配置管理员设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软体基线库
  • 释义:软体文档或源码的稳定版本
  • 领域:软体工程
  • 性质:原始码

切入点

参与项目的开发人员将基线所代表的各版本的目录和档案填入他们的工作区。随着工作的进展,基线将合併自从上次建立基线以来开发人员已经交付的工作。变更一旦併入基线,开发人员就採用新的基线,以与项目中的变更保持同步。调整基线将把集成工作区中的档案併入开发工作区。
建立基线的三大原因是:重现性、可追蹤性和报告。
重现性是指及时返回并重新生成软体系统给定发布版的能力,或者是在项目中的早些时候重新生成开发环境的能力。可追蹤性建立项目工件之间的前后继承关係。其目的在于确保设计满足要求、代码实施设计以及用正确代码编译执行档。报告来源于一个基线内容同另一个基线内容的比较。基线比较有助于调试并生成发布说明。
建立基线后,需要标注所有组成构件和基线,以便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和重新建立。
建立基线有以下几个优点:
基线为开发工件提供了一个定点和快照。
新项目可以从基线提供的定点之中建立。作为一个单独分支,新项目将与随后对原始项目(在主要分支上)所进行的变更进行隔离。
各开发人员可以将建有基线的构件作为他在隔离的私有工作区中进行更新的基础。
当认为更新不稳定或不可信时,基线为团队提供一种取消变更的方法。
您可以利用基线重新建立基于某个特定发布版本的配置,这样也可以重现已报告的错误。
使用
定期建立基线以确保各开发人员的工作保持同步。但是,在项目过程中,应该在每次叠代结束点(次要里程碑),以及与生命周期各阶段结束点相关联的主要里程碑处定期建立基线:
生命周期目标里程碑(先启阶段)
生命周期构架里程碑(精化阶段)
初始操作性能里程碑(构建阶段)
产品发布里程碑(产品化阶段)
第一次提出的软体配置项就构成基线配置项。

建立基线库

具体建立方式,看教程就可以了。但对于基线的定义,建议参考CMMI还要针对自己公司的情况,做一个CM计画,这样才能合理地有效地进行基线建立。

基线库好处

我只说一个假设,你就会理解了。假如你给A公司开发的项目,一直update到最新版本,交给客户了。之后又接了B公司的契约,突然发现,给A公司做的项目的某个阶段产品就足够了。你怎幺办?是重新做吗?--这样成本太高
还是从库中提取一下就可以交付?--没建立基线,无法提取,手上的都是一直update的最新版
如果建立了基线库,并在开发过程中很好地执行了CM计画,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了。
如果你觉得这个理由不爽,我再给你提其它好处。

分类列表

–系统功能说明。系统模型,项目计画,进度安排;
–软体需求规格说明。包括:图形分析模型、过程、原型、数学规格说明;
–设计规格说明。包括:数据设计、体系结构设计、界面设计、对象的描述等;验收规格说明;
–测试规格说明。包括:测试计画、测试用例、测试预期结果、测试记录等;
–资料库描述。包括:数据模式、记录结构、数据项描述;
–模组规格说明。包括:模组功能、模组算法、模组接口等描述;
–运行系统。包括:模组代码、连结模组、资料库、支持及工具程式等;
–用户文档。包括:安装说明、操作说明、用户手册等;培训计画;维护文档,包括:故障报告、维护要求、更改记录等;
–项目採用的有关标準和规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