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教研室成立于1958年10月,1998年9月河北工业大学文理学院成立,物理实验室更名为物理实验中心,在2002年学院改组后隶属于理学院。物理实验中心是一个校、院两级管理的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它包括基础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专业物理实验室,研究生选修实验室,综合套用、开放、设计实验室,研究型及演示实验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河北工业大学物理实验中心
- 创办时间:1958年10月
- 主要奖项:河北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 教职员工:29名
主要领导
实验中心学术带头人展永教授,河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中国高等工程教育学会理事、河北省物理学会理事、河北省学科评议组成员。长期从事生物物理及实验物理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大分子动力学和辐射生物学。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0余篇。主编并正式出版《21世纪100个交叉科学难题》、《大学物理实验》、《近代物理综合套用与设计》等专业着作和教材5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其他省部级项目4项。所主研的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于2004年获河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长期深入在教学第一线,为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主讲《物理学》、《大学物理实验》、《计算物理》、《细胞生物学》、《非平衡态统计物理学》等课程,2004年所主持的传承“工学并举”工程教育思想构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各1项,并多次荣获校课堂教学优秀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物理实验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理学院副院长、物理实验中心主任张志东教授,河北工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国物理学会液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计算物理学会理事、《液晶与显示》编委。长期从事理论物理、实验物理及凝聚态物理、液晶物理的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22篇。主编并正式出版《近代物理综合套用与设计》、《计算机检测维修及物理套用技术》专业着作2部。主持和完成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科研项目5项,主持和完成多项教学研究项目,其中,“STN液晶显示器件关态透过率软体”在多家液晶显示器厂家得到套用,有效地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竞争能力。
设施条件
物理实验中心有教职员工29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6名,高级实验师及高级工程师2名,讲师及实验师8名,助教6名,高级技工1名,其中博士及博士后7名,硕士8名,学士8名,本科5名,专科1名。另外,聘请具有博士学位的兼职教授3名,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力学所及高级管理部门。
实验中心开设的主干课程“大学物理实验”,1998年7月被评为河北工业大学校级精品课程。2004年7月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物理实验中心2003年被评为河北工业大学实验教学示範中心,2005年10月被评为河北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河北工业大学对实验教学改革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在“211工程”建设和“中央与地方共建基础实验室项目”中,对物理实验中心先后投入设备经费810万元,2005年又投入200万元。现有设备1980多台套,总资产约1010万元;中心由原来的两层增加到六层楼,总面积也由原来的1500平方米扩大到4500平方米。物理实验中心可开出的实验总数约120个,其中基础实验40个(33.3%),提高性实验20个(16.7%),综合套用、开放设计性实验39个(32.5%),研究创新型实验21个(17.5%),另有演示实验约60个。
物理实验中心除每年承担全校45个专业约5400学生的“大学物理基础实验”课程外,还面向全校工科本科生、物理专业本科及研究生开设“近代物理实验”、“大学物理综合套用与设计”、“感测器系列实验”及《计算机检测与物理套用技术》、《固体物理》、《光学》、《计算物理》、《液晶物理》等必修和选修课程。
主要成果
物理实验中心一贯坚持严谨治学,严格规範教学管理,教师先后有20多人次获得校级教学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年终考核优秀,有河北工业大学名师1名,河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中心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践活动。“211工程”建设以来,在国内、外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检索70余篇、EI检索20余篇,优秀论文奖1篇。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正式出版着作及教材9部,自编教材5部。国家级科研项目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厅局级科研项目7项,校级教研科研项目10余项。多项教研、科研项目获奖。
物理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坚决贯彻学校“工学并举”办学方针,“勤奋、严谨、求实、进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首先,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探索、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层次化实验教学体系,严格按照实验的“基础性”、“提高性”、“综合套用与设计性”、“研究性与创新型”多层次进行教学实践。
不断进行教材建设、改革创新,形成具有特色的系统实验教材。在1998年正式出版了与之配套《大学物理实验》教材,2004年经改编再版;2001年正式出版《大学物理中的计算和模拟》,2004年正式出版《21世纪一百个交叉科学难题》、《探索与实践》,2005年正式出版《近代物理综合套用与设计》、《计算机检测维修及物理套用技术》及《大学物理综合套用与设计》(校内出版)等自编教材。
不断更新实验内容,大力充实综合性、设计性以及有创新特色的实验。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在教学内容上,淘汰了一些实验手段落后、单纯验证性的实验,大量 增加了与现代工程技术有联繫的综合性、套用性、设计性、研究性及创新型实验。如“计算机检测维修及物理套用技术”、“液晶特性测试及套用设计”、“雷射技术及雷射自混合干涉测量”、“感测器特性测试及套用设计”等具有特色的创新型实验。同时,适当增加了近代物理提高性内容,并不断充实、更新实验题目与教学内容,使得实验教学体系逐步趋于合理、完善。实验中心建立的实验层次、实验教学体系已在实验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
注重採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计画的引进新设备。2004-2005年在大幅度增加投入的基础上,新购置教学设备近千套,价值240多万元,其中包括大量的近代物理综合设计与套用设备、多媒体教学与演示设备等。
紧跟时代潮流,建立并不断完善物理实验中心网站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实验教学网路化管理和网路辅助教学。如电学基本测量、光学测量、绪论课等,充分使用CAI教学软体和仿真实验软体,并自行设计系统的多媒体课件,组成网上开放实验系统,使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实验模拟和预约实验。为更好地落实验教学的开放运行机制,建立了基于网路平台的网上选课系统,部分实验开放式选题,理、工各专业可以根据专业需要选作不同的实验题目。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
中心筹建了200平方米开放演示、综合设计与套用及创新实验室,并设定了与新技术、新材料有关的自行设计及套用实验课题。这些实验由专职教师授课,其中很多具有时代感的实验,对激发学生的科学思维及创新能力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物理实验中心的另一个显着特色:是大力提倡并积极鼓励教工自行研发、自行製作实验教学设备,并及时地将科研成果转化成新实验。几年来,中心员工研究设计了大批综合套用与设计、研究性创新型实验课题及设备,自製设备近10种类型,近百台件。如“计算机数据採集实验”、“夫兰克-赫兹实验研究”、“温度感测器特性研究与套用”、“压力感测器特性研究与套用”、“霍尔感测器特性研究与套用”、“多用信号源”等,这些课题及设备,既经济又实用,实践效果很好。学生通过这些实验可以了解到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保证了教学质量持续稳步提高。
全面建设健全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形成自己的显着特色。自1994年开始,我们在实验教学中认真执行现场操作和仪器设备使用、维修情况实时记录,并且实行了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理论与实践考试与考核。经过多年逐步改进和完善,自行研製开发,形成了一整套较完备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试系统。并且实现了网上自动选题、参考、评分、考试结果分析等。考试採用多套题目,随机抽籤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严格按步骤和结果打分。做到了公平、公正、透明,教学相长,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对于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中心经过几代教职员工的团结协作,努力奋斗,在教学环境、教学设备等硬体建设方面,以及在教学、科研、质量保证体系等软体建设方面,形成了自己显着的特色。在“211工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育部教学质量评估、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基础实验室,特别是在校、省、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建设过程中,物理实验中心的特色,多次得到省部级专家组及各级领导的肯定与好评。在建设完成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与实验教学示範中心的良好基础上,河北工业大学校、院领导及实验中心全体教职员工,上下一心,再接再厉,为创建国家一流的实验教学基地,拼搏进取,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