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程实施,中学物理教师存在的技能缺失是什幺?如何有效训练以提升这些技能?如何诊断这些已获得技能的提升?这是当前教师教育无法迴避而又未能很好解决的问题!本教程在对都市超大区域物理教师大样本调查的基础上,揭示了当前中学物理教师存在的技能缺失,并基于作者三十余年中学物理教学实践经验,阐述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情境创设等教师教学技能的诊断工具和提升方法、策略;本教程沿着“诊断改进再诊断再改进”的路径,给出了循环互动中促使教师教学技能有效提升的解决方案。 本教程不仅可以作为在职物理教师培训教材,也可以作为师範大学物理教学专业类学生的学习用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基于诊断的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程
- 外文名:A Diagnosis-Based Training Course f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ers' Teaching Skills
-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陈珍国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309104707
- 品牌:复旦大学出版社
- 开本:16
- 页数:339页
内容简介
《基于诊断的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教程》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陈珍国,上海市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兼副书记,上海市特级教师,华东师大特聘教授。曾主持参与三所省市示範性高中的创建,长期从事学校管理、课程改革和学校干部、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参与国家及市、区级科研课题、重大项目30余项;在《教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发表《以学校支持组织改善教育公共服务》《重构教育公平形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等论文30余篇;出版上海市新课标《中学物理教学目标与测试》(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学校安全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网路环境下物理教学设计》(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等10余部着作。曾在亚太国际教育会议暨国际教师教育研讨会、京师教育论坛——全国教育局长论坛、全国教师教育年会等会议上作《变革——一切为了教师的卓越发展》、《打造区域教师成长支持系统,促进教师卓越发展》、《从“控制”到“支持”——教师教育管理变革》等发言,推动了“后学历时代教师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基于诊断的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问题
1.1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的调查
1.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与要素
1.3基于诊断的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方法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师学情分析技能训练
2.1 中学物理学情分析的方法与策略
2.2 中学物理教师学情分析技能诊断
2.3 中学物理教师学情分析技能训练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训练
3.1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方法与策略
3.2 中学物理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诊断
3.3 中学物理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训练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训练
4.1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诊断
4.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训练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训练
5.1 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与策略
5.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诊断
5.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训练
第六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导入技能训练
6.1 中学物理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策略
6.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导入技能诊断
6.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导入技能训练
第七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组织技能训练
7.1 中学物理教学组织的方法与策略
7.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组织技能诊断
7.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组织技能训练
第八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提问技能训练
8.1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的方法与策略
8.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提问技能诊断
8.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提问技能训练
第九章 中学物理教师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技能训练
9.1 中学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的方法与策略
9.2 中学物理教师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技能诊断
9.3 中学物理教师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技能训练
第十章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收尾技能训练
10.1 中学物理课堂收尾的方法与策略
10.2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收尾技能诊断
10.3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收尾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中学物理教师作业设计的技能训练
11.1 中学物理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11.2 中学物理教师作业设计技能诊断
11.3 中学物理教师作业设计技能训练
第十二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价和反馈技能训练
12.1 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和反馈的方法与策略
12.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价和反馈技能诊断
12.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价和反馈技能训练
第十三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辅导技能训练
13.1 中学物理教学辅导的方法与策略
13.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辅导技能诊断
13.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辅导技能训练
第十四章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技能训练
14.1 中学物理预习与複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14.2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技能诊断
14.3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技能训练
第十五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资源开发技能训练
15.1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的方法与策略
15.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资源开发技能诊断
15.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资源开发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后记
1.1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的调查
1.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的内涵与要素
1.3基于诊断的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技能训练方法
第二章 中学物理教师学情分析技能训练
2.1 中学物理学情分析的方法与策略
2.2 中学物理教师学情分析技能诊断
2.3 中学物理教师学情分析技能训练
第三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训练
3.1 中学物理教材分析的方法与策略
3.2 中学物理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诊断
3.3 中学物理教师教材分析技能训练
第四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训练
4.1 中学物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诊断
4.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目标设计技能训练
第五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训练
5.1 中学物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与策略
5.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诊断
5.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情境创设技能训练
第六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导入技能训练
6.1 中学物理教学导入的方法与策略
6.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导入技能诊断
6.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导入技能训练
第七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组织技能训练
7.1 中学物理教学组织的方法与策略
7.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组织技能诊断
7.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组织技能训练
第八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提问技能训练
8.1 中学物理教学提问的方法与策略
8.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提问技能诊断
8.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提问技能训练
第九章 中学物理教师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技能训练
9.1 中学物理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的方法与策略
9.2 中学物理教师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技能诊断
9.3 中学物理教师实验设计与教学开展技能训练
第十章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收尾技能训练
10.1 中学物理课堂收尾的方法与策略
10.2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收尾技能诊断
10.3 中学物理教师课堂收尾技能训练
第十一章 中学物理教师作业设计的技能训练
11.1 中学物理作业设计的方法与策略
11.2 中学物理教师作业设计技能诊断
11.3 中学物理教师作业设计技能训练
第十二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价和反馈技能训练
12.1 中学物理教学评价和反馈的方法与策略
12.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价和反馈技能诊断
12.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评价和反馈技能训练
第十三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辅导技能训练
13.1 中学物理教学辅导的方法与策略
13.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辅导技能诊断
13.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辅导技能训练
第十四章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技能训练
14.1 中学物理预习与複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14.2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技能诊断
14.3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技能训练
第十五章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资源开发技能训练
15.1 中学物理教学资源开发的方法与策略
15.2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资源开发技能诊断
15.3 中学物理教师教学资源开发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第十四章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技能训练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恆心。
—— 法布尔
在本章中,首先你将通过一段教学实录,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预习指导的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关于预习指导的有效标準,学习中学物理教学预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接着你将通过另一段教学实录,体验一节标準複习课的模式,并通过学习複习指导的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关于複习指导的标準、方法以及策略。
通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点评,希望能从中受到启示,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通过教学中的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14.1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达到初步学习知识的目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的预习、自学,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据可论,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师生对话。预习指导是指教师在上新课前运用一系列手段例如:观察、实验、阅读、找资料、完成简单作业等,达到促进学生预习的目的,促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得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複习是指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複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複习指导是指教师在运用一系列手段达到促进学生複习的目的,促使学生回顾、牢记、深入掌握学习知识并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一、预习指导技能
(一)教学实录
课前视频学习: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的定性关係
(1)实验视频:学生观察推、拉注射器活塞时橡皮膜的凸、凹变化
说明:推注射器活塞时橡皮膜凸出——针筒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拉注射器活塞时橡皮膜凹进——针筒内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
(2)模仿视频内容,学生体验:体验自然呼吸时,呼和吸时胸腔大小的变化
说明:吸气——胸腔扩张,肺泡扩张,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将新鲜空气压入肺中,呼气反之。
(3)找出视频中图画中鱼吐气泡中的问题、解释瓶盖止漏现象。
(4)熟悉视频中展示的实验器材,并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课前学生预习与课堂研究问题相结合的物理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基本过程是:教师演示实验、提出猜想、实验探究、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传统的实验课中有一些弊端,如:
1.学生的猜想往往不着边际,没有目的性,无法快速引入课题。
2.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薄弱,影响实验探究的进度,教师很难控制学生实验探究的时间。
3.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薄弱,影响顺利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节课,教师先布置了学生回家进行预习,观看视频,其结果是:
1.在导入环节,学生的猜想具有目的性,顺利引入课题并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
2.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熟悉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教师对于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有所把控。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在课上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预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众所周知,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它既可以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水平;还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培养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对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了解,可以提前进行思考,减少学的阻力,更好地进行听课。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听课质量的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减少了记笔记的时间,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也减少了课后複习的时间。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提高教学效果
国中物理课堂教学应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求知,对新知识感兴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和掌握好新课程内容,有效防止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物理课教学效果,增强了师生的教学信心,以此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循环。
(三)预习指导的方法步骤
1.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针对性。
2.交代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
3.明确组织秩序,先独立后合作。
4.限定任务时间,确保短时高效。
5.检查预习效果,掌握学情状况。
(四)预习指导的策略
1.预习指导的策略
(1)以兴趣为指导
学生对预习物理课程内容感兴趣,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慾望。当前,由于学生得到了很多信息,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泛,这些知识有可能与教材内容产生不一致,这就需要学生正确探究科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物理课习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依据学生自学能力进行预习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要量力而行,不能把预习目标定的太高,否则就会遭受挫折。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指导,提高可操作性。学生进行预习是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帮助学生设定预习提纲,保证预习质量。对于思维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都能得到收益。预习提纲的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而定,使得学生预习、实验、分析与教师提出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轻鬆进入课堂。
2.循序渐进的策略
学生的课前预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坚持不懈,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学生应具有预习动机而达到学习的自主。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要让学生享受预习的乐趣。
3.反馈的策略
在物理课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种预习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知识、培养健全人格的过程。
二、複习指导技能
(一)教学实录
…………
1.例题分析
例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________中不能传声。
(分析: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怎幺能传到人耳呢?这是因为声源和人耳之间存在着传播振动的介质──空气。声源的振动,使周围空气产生类似于水面波的声波。声源振动的能量通过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不仅空气能传播声波、别种气体、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波。如果发声体的周围没
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恆心。
—— 法布尔
在本章中,首先你将通过一段教学实录,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预习指导的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关于预习指导的有效标準,学习中学物理教学预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接着你将通过另一段教学实录,体验一节标準複习课的模式,并通过学习複习指导的相关理论基础,了解关于複习指导的标準、方法以及策略。
通过对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实例进行分析和点评,希望能从中受到启示,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和策略,通过教学中的实践反思,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14.1 中学物理教师“预习与複习指导”的方法与策略
预习是指学生在上课前,通过独立自学、探究问题、建构知识的过程,达到初步学习知识的目的。预习是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保证,只有充分的预习、自学,课堂上才有话可说、有据可论,才会有丰富多彩的师生对话。预习指导是指教师在上新课前运用一系列手段例如:观察、实验、阅读、找资料、完成简单作业等,达到促进学生预习的目的,促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得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複习是指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複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複习指导是指教师在运用一系列手段达到促进学生複习的目的,促使学生回顾、牢记、深入掌握学习知识并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
一、预习指导技能
(一)教学实录
课前视频学习:研究一定质量气体在温度不变时压强和体积的定性关係
(1)实验视频:学生观察推、拉注射器活塞时橡皮膜的凸、凹变化
说明:推注射器活塞时橡皮膜凸出——针筒内气体体积变小、压强变大;
拉注射器活塞时橡皮膜凹进——针筒内气体体积变大、压强变小
(2)模仿视频内容,学生体验:体验自然呼吸时,呼和吸时胸腔大小的变化
说明:吸气——胸腔扩张,肺泡扩张,容积增大,肺内空气压强减小,小于体外的大气压强,大气压将新鲜空气压入肺中,呼气反之。
(3)找出视频中图画中鱼吐气泡中的问题、解释瓶盖止漏现象。
(4)熟悉视频中展示的实验器材,并了解实验器材的使用方法。
…………
本节课是一节典型的课前学生预习与课堂研究问题相结合的物理实验课。传统的实验课基本过程是:教师演示实验、提出猜想、实验探究、数据处理分析、得出结论。传统的实验课中有一些弊端,如:
1.学生的猜想往往不着边际,没有目的性,无法快速引入课题。
2.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薄弱,影响实验探究的进度,教师很难控制学生实验探究的时间。
3.学生的实验数据处理能力薄弱,影响顺利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本节课,教师先布置了学生回家进行预习,观看视频,其结果是:
1.在导入环节,学生的猜想具有目的性,顺利引入课题并过渡到实验探究环节。
2.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熟悉实验器材及使用方法,教师对于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时间有所把控。
3.学生通过观看视频,知道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在课上比较容易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二)预习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众所周知,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对学习的影响非常大。它既可以扫清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水平;还可以提高课堂笔记的针对性,培养自学能力。
1.课前预习提高学习效率
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对物理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所了解,可以提前进行思考,减少学的阻力,更好地进行听课。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及学生听课质量的提高。学生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减少了记笔记的时间,可以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课,也减少了课后複习的时间。
2.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提高学生认识新事物的能力。学生在预习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提高教学效果
国中物理课堂教学应保证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的课前预习能够激励学生进行求知,对新知识感兴趣,促进全体学生都能够学习和掌握好新课程内容,有效防止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通过课前预习提高了物理课教学效果,增强了师生的教学信心,以此形成了良好的教学循环。
(三)预习指导的方法步骤
1.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针对性。
2.交代学习任务,组织学生自学。
3.明确组织秩序,先独立后合作。
4.限定任务时间,确保短时高效。
5.检查预习效果,掌握学情状况。
(四)预习指导的策略
1.预习指导的策略
(1)以兴趣为指导
学生对预习物理课程内容感兴趣,才能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做。教师应通过各种有效途径指导学生,激发学生的预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日常生活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慾望。当前,由于学生得到了很多信息,学生的知识面比较宽泛,这些知识有可能与教材内容产生不一致,这就需要学生正确探究科学知识。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解决物理课习题,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2)依据学生自学能力进行预习
学生在进行课前预习时要量力而行,不能把预习目标定的太高,否则就会遭受挫折。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指导,提高可操作性。学生进行预习是在掌握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师帮助学生设定预习提纲,保证预习质量。对于思维水平比较低的学生,不能操之过急,促进每一个学生在预习中都能得到收益。预习提纲的设计应根据教材内容而定,使得学生预习、实验、分析与教师提出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轻鬆进入课堂。
2.循序渐进的策略
学生的课前预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应坚持不懈,逐步养成预习习惯。学生应具有预习动机而达到学习的自主。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学生的预习行为。要让学生享受预习的乐趣。
3.反馈的策略
在物理课教师的有效指导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这种预习也使得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个性化学习,使学生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知识、培养健全人格的过程。
二、複习指导技能
(一)教学实录
…………
1.例题分析
例题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________中不能传声。
(分析:声源振动发出的声音,怎幺能传到人耳呢?这是因为声源和人耳之间存在着传播振动的介质──空气。声源的振动,使周围空气产生类似于水面波的声波。声源振动的能量通过声波传入人耳,使耳膜发生振动,人们就产生了声音的感觉。不仅空气能传播声波、别种气体、固体和液体也能传播声波。如果发声体的周围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