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58年,是包头师範学院建校时首批设立的教学院系之一,2008年更名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目前学院下设物理系、套用物理系、微电子系、凝聚态物理研究室、计算物理研究室及实验室。现有物理学、套用物理学及微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从2008年开始,“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两个二级学科相继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包头师範学院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始建于:1958年
- 下设:套用物理系、微电子系
- 学科:理论物理凝聚态物理
学院简介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前身为物理系,始建于1958年,是包头师範学院建校时首批设立的教学院系之一,2008年更名为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学院下设物理系、套用物理系、微电子系、凝聚态物理研究室、计算物理研究室及实验室。现有物理学、套用物理学及微电子科学与技术3个本科专业。从2008年开始,“凝聚态物理”、“理论物理”两个二级学科相继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11年“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拥有管理规範、设备完善的基础物理实验室和专业物理实验室,以及教具演示设计、电子技术2个学生创新实践中心。基础物理实验室为内蒙古自治区高等院校基础课教学合格评估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现有教职工3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14人,高级实验师5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13人,另有外聘专家、教授5人。学院现有自治区级教学名师1人,教坛新秀1人,学科带头人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有2名教师进入“321人才工程”、“111人才工程”。有3名教师获得“包头市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教学设施
2011年底新建成的逸夫物理实验楼投入使用,极大地改善了教学环境与条件。学院设备总价值近千万元,资料室藏书近万册,图书资料总值20余万元。
基础物理实验室下设10个分室:力学实验室、热学实验室、电磁学实验室、光学实验室、原子物理实验室、教学教法实验室、近代物理学实验室(真空镀膜实验室、稜镜色谱实验室、全息实验室)、电工学实验室、模拟电路实验室、数字电路实验室。
专业物理实验室下设15个分室:嵌入式实验室、EDA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感测技术实验室、电子测量实验室、表面贴装实验室、仿真设计实验室、自动控制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包括光纤通信)、高频电路实验室、微机原理及彙编语言实验室、微机接口技术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DSP实验室、PLC实验室。
科研成果
学院承担的各级科研项目20多项,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内蒙自然基金项目6项(重点项目1项)、内蒙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5项(重点项目2项)、内蒙教科所项目2项、包头市科技局项目5项和包头师範学院科研、教改项目14项等。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SCI/EI检索27篇,核心期刊62篇。学院现有校级凝聚态物理创新团队1个和微电子技术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重点、优秀课程4门,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同时,学院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大学生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我院学生获3项国家专利,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赛事中获得多项奖励。
学院成就
学院以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为中心,为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对套用型人才的需求,多年来在教学与管理上,坚持以“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为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并在学生的实践技能上下功夫,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设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现有在校生710人,其中本科生612人、研究生5人、民族预科生93人。学院非常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对毕业生进行跟蹤调查与了解,及时掌握用人单位对学科专业结构和知识以及能力结构的需求,适时调整课程设定以便更好的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本科毕业生考研率逐年提高。学院保持了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和良好的就业质量,如近三届本科毕业生的年底就业率分别为90.38%、85.23%和82.1%,毕业生就业工作连续三年受到学校表彰与奖励。
学院秉承“齐志、博学、求是、创新”的办学理念,在办学模式上不断创新。积极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师範大学和南开大学等科研院所开展学术交流;与内蒙古师範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稀土研究院等就共建凝聚态物理研究室及研究生培养等开展多项合作。全院师生正在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为建设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