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套用电子技术学院是北京工业大学的二级学院。
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0年的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1998年3月,学院正式创建。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本科专业2个;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有在校本科生706名,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777名;有专任教师105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套用电子技术学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pplied Electronics Technology,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 简称:机电学院
- 创办时间:1998年3月
- 类别:二级学院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高学金
院长:陈树君 - 本科专业:2个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
专业学位授权领域2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
- 地址:北京市平乐园100号
历史沿革
1960年,学院前身北京工业大学机械系成立。
1998年3月,学院成立。
2003年,机械工程专业开始进行北京市传统专业改造立项建设。
2006年,工程力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
2007年,机械工程实践教学中心建设成为北京市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同年,机械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2019年,机械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办学条件
专业设定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设有5个系、本科专业2个。
教学系:机械製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本科专业: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
师资力量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专任教师120名,有博导38名,正高31名,副高43名,博士学位教师108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北京市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4人、北京市特聘教授5人、入选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1人,北京市教学名师6人,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计画2人,北京市长城学者3人,北京市高校学术创新团队5个、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5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4人,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2人,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4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
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力学理论和实验教学团队、机械工程教学团队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张伟(博)(2004)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杨晓东(2013)、丁华锋(2014)
北京市特聘教授:李德胜(2002)、蔡力钢(2006)、聂松林(2008)、杨晓东(2012)、丁华锋(2012)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张伟(博)(2005)、石照耀(2008)、聂松林(2010)、陈树君(2015)
享受政府津贴人员:宋永伦(1993)、余跃庆(1996)、尚德广(2007)、张伟(博)(2007)、石照耀(2014)
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人员:聂松林(2007)
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隋允康(2003)、余跃庆(2009)、张亦良(2010)、赵京(2011)、李晓阳(2013)、杨庆生(2014)
北京市高层次人才资助:尚德广(2011)、张伟(博)(2011)
北京市拔尖创新人才:余跃庆(2005)、尚德广(2005)、何存富(2007)、吴斌(2009)、石照耀(2010)
北京市科技新星:余跃庆(1994)、吴斌(1996)、王民(2000)、陈树君(2002)、刘赵淼(2002)、黄鹏飞(2006)、焦敬品(2007)、崔玲丽(2008)、刘增华(2008)、林家春(2011)、高国华(2012)、程强(2014)、叶乐志(2015)、陈东菊(2016)
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杨庆生(2005)、吴斌(2005)、王民(2006)、陈树君(2006)、王新华(2006)、秦飞(2007)、刘赵淼(2010)、焦敬品(2010)、张建宇(2010)、崔玲丽(2011)、叶红玲(2011)、高国华(2011)
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刘增华(2012)、胥永刚(2012)、曹东兴(2013)、苏丽颖(2013)
学科建设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1个、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1个、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1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机械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力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力学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机械工程、仪器仪表工程
北京市一级重点学科:机械工程
北京市重点建设一级学科:仪器科学与技术
北京市重点建设二级学科:工程力学
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机械工程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1个、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1个、北京市精品课程7门。
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试点专业、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机械工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工程力学教学示範中心
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範中心:机械工程实践教学示範中心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获评年度 |
---|---|---|
材料力学 | 隋允康 | 2005 |
机械设计 | 王大康 | 2005 |
参考资料: |
课程名称 | 主讲教师 | 获评年度 |
---|---|---|
工程力学 | 杨庆生 | 2009 |
工程图学 | 杨文通 | 2007 |
机械工程训练 | 刘德忠 | 2006 |
机械原理 | 赵京 | 2005 |
材料力学 | 隋允康 | 2003 |
机械设计 | 王大康 | 2003 |
理论力学 | 李晓阳 | 2003 |
参考资料: |
- 学生成绩
2019年,学院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特别一等奖。
学术科研
科研机构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拥有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行业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北京市研究开发中心1个、校级科研机构4个。此外,学院还有北京市创新团队5个。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精密超精密加工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汽车结构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行业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精密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机械工业印刷装备数位化技术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先进制造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数控装备创新联盟重型工具机开放实验室
北京市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市焊接设备研究开发中心
校级科研机构:北京工业大学机电技术研究所、工程数值模拟中心、管道完整性评价中心等
北京市创新团队:机械系统动态分析与测试、面向北京装备製造业的高档数控工具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套用)、现代机械系统动态分析与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超声导波现场检测技术研究与多功用仪器研发、齿轮全生命周期的质量控制理论、关键技术与装备
科研成果
"十二"五期间,学院共获得科研经费3.13亿元,在基础理论、套用技术、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中,完成了包括 "863"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画、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国际合作等科研项目660多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总计1800多篇,获得专利授权410余项(包含3项国际专利),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省部级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共30多项。
项目名称 | 课题名称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 数控桥式龙门五轴联动车铣複合数控工具机 |
精密高速双面锁紧BT刀柄系统开发与套用 | |
先进焊接技术与装备创新能力平台建设 | |
数控工具机性能、精度保持性研究(2012ZX) | |
重型数控工具机关键共性技术创新能力平台(2013ZX) | |
阵列式影像晶片封装与模组的可靠性设计与分析(2014ZX)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 高维非线性系统动力学理论及在机械结构中的套用(重点项目) |
基于超声显微镜技术的小试件材料弹性性质无损测试仪器研製(仪器专项) | |
基于免形测量原理的複杂形状测量仪研製(仪器专项) | |
声带隙材料和结构波动力学特性分析及设计(合作重点项目) | |
金属构件疲劳损伤癒合与微裂纹修複方法的研究(国际重大合作项目) | |
複杂钢索波动力学分析与应力、缺陷检测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
厚壁管道超声导波检测方法与感测关键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 |
大型可展开空间结构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分析与控制(合作重大项目) | |
振动型能量採集的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实验研究(合作重点项目) | |
齿轮传动形性测试仪的开发和套用(仪器专项) | |
面向被测对象的空域坐标矢量修正原理及关键技术(仪器专项) | |
国家863计画 | 基于声——磁特徵的低速重载装备早期故障预示技术与系统 |
智慧型型自感测驱动深海海水液压伺服控制阀研製及其性能实验装置开发 | |
深海水液压动力元件关键技术研究 | |
高可靠海水液压传动关键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重点项目课题) | |
精密卧式加工中心设计製造关键技术——製造工艺研究 | |
箱体类精密工作母机性能检测标準与技术推广 | |
国家科技支撑计画 | 多轴联动龙门式加工中心动态性能研究 |
齿轮箱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 | |
多轴联动龙门式加工中心动态性能研究 | |
大型高参数高危险性成套装置长周期运行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示範 | |
数位化智慧型化印刷机械关键技术与设备 | |
埋地钢质管道超声导波检测技术研究 | |
生命线工程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範 | |
埋地燃气钢製管道腐蚀防护综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 |
基于风险的埋地管道检测监测及评价关键技术研究 | |
齿轮箱轻量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套用 | |
基于全寿命过程失效模式的重要承压设备设计製造技术研究 | |
印刷机械数位化控制关键技术与集成套用示範 | |
面向企业创新套用链的知识管理体系建设总体框架及标準规範研究 | |
重大自然灾害监测/预测的次生点阵技术 | |
北京市科委先进制造领域重点项目 | 汽车覆盖件大型模具五轴联动数控工具机研发 |
高效精密加工中心数位化设计与製造关键技术 | |
北京市数控联盟重型工具机开放实验室1期建设与关键技术 | |
数控工具机高速换刀机械工程化 | |
北京市科委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项目 | 汽车永磁液冷缓速器产业化 |
参考资料: |
文化传统
学院标识
- 院徽
学院院徽由齿轮形状、英文单词“ME”以及半圆组成,齿轮上写着学院英文名称,英文单词之下写着学院院名。
学院院徽

社团文化
- 学生活动
据2020年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院开展了游览世园会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义务服务活动、“青春读书会”活动、知识竞赛等活动。
现任领导
职务 | 名单 |
---|---|
党委书记 | 高学金 |
党委副书记 | 钱霙婧 |
院长 | 陈树君 |
副院长 | 高国华、刘志峰、杨晓东 |
参考资料: |
地图信息
地址:平乐园100号北京工业大学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