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套用电子工程系是与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学系合作建立的面向套用型人才培养的系科,下设通信工程、套用电子、光电子技术与套用三个专业方向,系主任为陈徐宗教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大学套用电子工程系
- 外文名: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Peking University
简介
套用电子工程系拥有一支既具学术背景,又具工程项目研发经验的师资队伍。围绕专业需要,自2006年起已经建立了一套既注重培养学生通信网路、电路技术、光电子技术的理论及技术基础,又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的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根据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项目研发能力提高显着,就业形势良好。
培养目标
套用电子工程系的培养目标是为通信产业、信息产业、电子设计与製造业、光电子产业培养通信工程、套用电子、光电子技术与套用等方向的管理及技术开发、系统运营的高层次、实用型、複合型人才。
套用电子工程系採取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与实践、毕业实习以及前沿技术讲座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掌握通信工程的理论与技术;套用电子的理论与技术、光电子技术与套用的理论与技术,具备研发通信系统、电子系统以及光电子系统的能力。毕业后学生有能力作为通信工程、套用电子工程领域中的专门人才,应聘有关领域的设备研究、开发、项目管理、技术支持等岗位。
专业方向
通信工程:本研究方向侧重对卫星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网路技术及网路套用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技术,数位讯号处理技术,数据通信网路技术,嵌入式技术、电子系统设计技术。侧重通信工程中的硬软体研究及工程实践。
套用电子:本研究方向侧重对电子系统及设备的技术及套用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内容包括电路系统,数位讯号处理技术,数据通信网路技术,电子系统设计技术。侧重电路系统与电子技术的硬软体研究及工程实践。
光电子技术与套用:本研究方向侧重对新型雷射技术、光电子技术、原子钟与导航技术、光通信系统、光网路技术及网路套用技术的研究。内容包括:高精度半导体雷射技术、飞秒雷射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数位讯号处理技术,数据通信网路技术。侧重新型雷射技术、光电子技术、电路技术和硬软体协同设计结合,以及光机电协同设计结合的研究及工程实践。
师资力量
系负责人:陈徐宗(系全面负责)、李红滨(研究项目管理)、赵建业(学术管理)、王志军(实验教学管理)、毛晋昌(无锡基地教学管理)、刘志敏(校本部教学管理)。
主要教师:焦秉立、赵玉萍、王志军、段晓辉、尚勇、罗武、吴建军、朱柏承、刘璐、王道宪、戴恩光、汪中。
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共28位,分别来自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通信与信息系统方向10人、电路与系统方向4人、信号与信息处理方向4人、光电子技术方向10人。有指导多年指导硕士研究生的经历,并拥有工程项目研製开发的经验。
教学科研环境
现代通信研究实验室
与北京大学现代通信研究所合作,建立现代通信研究实验室。
l 研究方向: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微波技术、卫星导航
套用电子技术研究实验室
与北京大学套用电子技术研究所合作,建立套用电子技术实验室,无锡校区主要以工程化与产业化的项目为主,可以承担国家863项目、科技部重大专项、总装备部的项目以及江苏省属科技创新项目。
l 研究方向:家用电子电路技术、图象处理电路技术、原子钟微波电路技术、水文控制电路技术
光电子技术研究实验室
与北京大学量子电子研究所合作,建立光电子技术研究实验室。
l 研究方向:飞秒雷射技术、稳频半导体雷射技术、新型原子钟与光钟、新型光电子器件、光学感测技术、量子通信技术、生物光学技术、核磁共振成像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