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修订版)》是新组成的修订编委会在原北京化工大学麻德贤教授等组成的编委会编写的基础上加以修订的,基本尊重原书稿的体例形式和写作风格,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毕业设计组织管理工作的要求,适当增加了部分新的内容以及实例。《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修订版)》共分6章。第1章总论,论述毕业设计(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第2章分别就毕业设计的内容和要求,设计说明书及工程图的绘製等给出了较详细的指导意见;第3章为毕业论文的内容和要求;第4章论述了计算机在化工毕业设计(论文)中的套用;第5、6章为毕业设计和论文的实例。书后附录给出了化工、轻工、石油等相关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参考题目、国家法定计量单位及设备材料性能等。《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修订版)》可作为化工类各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用书。
基本介绍
- 书名: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 类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07年6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40217421
- 作者: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页数:260页
- 开本:16
- 品牌:高等教育出版社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化工卷(修订版)》紧密结合全国化工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适应化学工程领域不断扩展与深入的形势需要进行修订。随着社会产业的发展,市场空间的扩大,新材料的研发使用已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最佳化调整,市场对化工类人才的需求逐渐增长,这也使高等学校化工专业有了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化工类专业培养的人才重点已向培养精细化工、化工控制等领域的实用型化学、化工人才转移。因此,化工类专业人才应掌握现代化学、化工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受到工程设计和套用开发研究的初步训练。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
1.1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意义及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1.1.1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意义
1.1.2 毕业设计(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1.2 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1.2.1 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1.2.2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
1.3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1.3.1 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式及检查办法
1.3.2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领导
1.3.3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3.4 毕业实习(或课题调研)
1.3.5 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
1.3.6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期中检查
1.3.7 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
1.3.8 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1.3.9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
1.3.10 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与评估
第2章 毕业设计
2.1 化工设计简介
2.1.1 化工设计的意义
2.1.2 化工设计的任务与特点
2.1.3 设计阶段划分
2.1.4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2.1.5 生产方法的选择
2.1.6 工艺流程设计的任务与方法
2.1.7 生产工艺流程图
2.2 工艺计算
2.2.1 物料衡算
2.2.2 热量衡算(或能量衡算)
2.2.3 (火用)衡算
2.3 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2.3.1 主要设备计算
2.3.2 设备选型
2.4 车间布置设计
2.4.1 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4.2 车间布置设计的步骤
2.4.3 设备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5 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配管设计)
2.5.1 概述
2.5.2 管道、阀门和管件的选择
2.5.3 管道连线
2.5.4 管径的计算和选择
2.5.5 化工管道的热补偿问题
2.5.6 管道支架(支座)
2.5.7 管道布置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2.5.8 管道布置图的绘製
2.6 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
2.6.1 废水的排放与治理
2.6.2 废气的排放与处理
2.6.3 废渣的处理
2.7 设计分工与配合
2.7.1 机械专业设计条件
2.7.2 土建专业设计条件
2.7.3 电气专业设计条件
2.7.4 自控专业设计条件
2.7.5 给排水及採暖通风专业设计条件
2.7.6 其他专业设计条件
2.8 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3章 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第4章 计算机在化工设计和科研中的套用
第5章 化工工艺毕业设计实例
第6章 毕业论文实例
附录
一、毕业设计(论文)参考题目
二、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他
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
1.1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意义及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1.1.1 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意义
1.1.2 毕业设计(论文)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与作用
1.2 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
1.2.1 对毕业设计的要求
1.2.2 对毕业论文的要求
1.3 毕业设计(论文)的组织管理
1.3.1 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程式及检查办法
1.3.2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领导
1.3.3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
1.3.4 毕业实习(或课题调研)
1.3.5 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
1.3.6 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期中检查
1.3.7 毕业设计(论文)的评阅
1.3.8 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1.3.9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的评定
1.3.10 毕业设计(论文)的总结与评估
第2章 毕业设计
2.1 化工设计简介
2.1.1 化工设计的意义
2.1.2 化工设计的任务与特点
2.1.3 设计阶段划分
2.1.4 化工工艺流程设计
2.1.5 生产方法的选择
2.1.6 工艺流程设计的任务与方法
2.1.7 生产工艺流程图
2.2 工艺计算
2.2.1 物料衡算
2.2.2 热量衡算(或能量衡算)
2.2.3 (火用)衡算
2.3 主要设备的工艺计算和设备选型
2.3.1 主要设备计算
2.3.2 设备选型
2.4 车间布置设计
2.4.1 车间布置设计的内容和要求
2.4.2 车间布置设计的步骤
2.4.3 设备布置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2.5 化工管道布置设计(配管设计)
2.5.1 概述
2.5.2 管道、阀门和管件的选择
2.5.3 管道连线
2.5.4 管径的计算和选择
2.5.5 化工管道的热补偿问题
2.5.6 管道支架(支座)
2.5.7 管道布置应考虑的几个问题
2.5.8 管道布置图的绘製
2.6 三废治理和环境保护
2.6.1 废水的排放与治理
2.6.2 废气的排放与处理
2.6.3 废渣的处理
2.7 设计分工与配合
2.7.1 机械专业设计条件
2.7.2 土建专业设计条件
2.7.3 电气专业设计条件
2.7.4 自控专业设计条件
2.7.5 给排水及採暖通风专业设计条件
2.7.6 其他专业设计条件
2.8 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3章 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第4章 计算机在化工设计和科研中的套用
第5章 化工工艺毕业设计实例
第6章 毕业论文实例
附录
一、毕业设计(论文)参考题目
二、法定计量单位及其他
附: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
序言
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世界範围的科学技术革命浪潮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所带来的巨大冲击与挑战,也适逢党中央确定和实施“科教兴国”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难得机遇。我们正在努力探索把一个什幺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这个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前景的重大课题。
在研究和探索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中,要特彆强调加强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大家都深刻认识到,树立起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质量观念,并通过各项改革措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国家教委高教司和北京市教委的有关同志选择了当前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组织了上百名教授、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对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做了大量的调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内容、形式,以至于选题、工作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着出版了这套《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论文),用以指导高等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值得提倡的工作。
希望丛书出版后,编委会和出版社的有关同志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再接再厉,不断完善丛书的内容,提高丛书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更好地满足高等学校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在研究和探索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革是先导。在教育体制改革中,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在教学改革中,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重点和难点;在教育思想和观念的改革中,要特彆强调加强质量意识和加强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能力。
在教育改革实践中,大家都深刻认识到,树立起适应21世纪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需要的新的教育质量观念,并通过各项改革措施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是高等教育要完成的重要任务之一。正是在上述思想指导下,国家教委高教司和北京市教委的有关同志选择了当前影响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突出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组织了上百名教授、专家和教学管理人员对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的现状做了大量的调查,对毕业设计(论文)的作用、内容、形式,以至于选题、工作组织等方面进行了两年多的研究,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和经济日报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编着出版了这套《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论文),用以指导高等学校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和值得提倡的工作。
希望丛书出版后,编委会和出版社的有关同志广泛听取各方面的反映和意见,再接再厉,不断完善丛书的内容,提高丛书的学术水平和编辑质量,更好地满足高等学校广大学生和教师的需要。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法学卷(修订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文摘
1.能确定研究方向。我国法制建设发展很快,各种法律门类繁多,司法实践中亟待从理论上予以探讨的问题也很多;同一学科中待研究的题目也不少。选定了某个题目,就确定了研究方向和主攻目标。方向定得準,目标集中,写出来的毕业论文成功的可能性就大。
2.能促进构思活动。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也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反覆思考反映出来的产物。它需要作者围绕毕业论文的题目进行深思熟虑和绞尽脑汁的构思和论证,选定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就能促进上述构思活动的顺利开展。
3.能指明写作思路。毕业论文的题目选定以后,能促使作者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深人,怎样完篇;考虑应当将那些材料置于论文的前半部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中间或后半部分;考虑怎样论证和运用哪些论据论证更有说服力等等。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是:
1.有研究价值。它是指研究该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
2.有现实意义。它是指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法学毕业论文的题目,应当有助于立法、司法和教育公民守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推动作用。
3.选题有开阔性。它是指前人对该题目没有研究过,或虽有研究过但研究的内容还不够深刻或不够全面,或有疏漏甚至谬误之处,还有创新立意的余地。根据这样的原则选定的论文题目,比较容易收到创新的效果。
4.有强烈的创作欲。由于写作毕业论文需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克服重重困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作者有内在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实践表明,只有自己想写出来非写出来不可的题目,经过一番努力研究之后创作出来的论文,才可能是高质量的论文。
5.符合自己擅长的专业。法学专业,又可分为众多的具体专业,撰写者应该选定自己擅长的具体专业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其中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法学毕业论文,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只有选定自己擅长的具体专业的题目,由于在这方面基础知识雄厚,造诣较深,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论证严密,质量较高。
6.本人力所能及。它是指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能写出来的能力,因为具有能写出此题的能力,就会在较短或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将毕业论文写出来。如果某个选题很有学术价值,由于自己能力有现,即使竭尽全力去写,其结果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这样就会事倍功半。
2.能促进构思活动。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也是客观事物在作者头脑中经过反覆思考反映出来的产物。它需要作者围绕毕业论文的题目进行深思熟虑和绞尽脑汁的构思和论证,选定一个好的论文题目,就能促进上述构思活动的顺利开展。
3.能指明写作思路。毕业论文的题目选定以后,能促使作者构思怎样开头,怎样发展,怎样深人,怎样完篇;考虑应当将那些材料置于论文的前半部分,哪些材料置于论文的中间或后半部分;考虑怎样论证和运用哪些论据论证更有说服力等等。
毕业论文选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主要是:
1.有研究价值。它是指研究该题目有学术价值;即有助于本专业,本学科的发展。
2.有现实意义。它是指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指导和促进作用。法学毕业论文的题目,应当有助于立法、司法和教育公民守法,对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有推动作用。
3.选题有开阔性。它是指前人对该题目没有研究过,或虽有研究过但研究的内容还不够深刻或不够全面,或有疏漏甚至谬误之处,还有创新立意的余地。根据这样的原则选定的论文题目,比较容易收到创新的效果。
4.有强烈的创作欲。由于写作毕业论文需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克服重重困难,而要做到这些,就需要作者有内在的强烈的创作欲望。实践表明,只有自己想写出来非写出来不可的题目,经过一番努力研究之后创作出来的论文,才可能是高质量的论文。
5.符合自己擅长的专业。法学专业,又可分为众多的具体专业,撰写者应该选定自己擅长的具体专业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其中确定自己的论文题目。法学毕业论文,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文章。只有选定自己擅长的具体专业的题目,由于在这方面基础知识雄厚,造诣较深,才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论证严密,质量较高。
6.本人力所能及。它是指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能写出来的能力,因为具有能写出此题的能力,就会在较短或有限的时间内又快又好地将毕业论文写出来。如果某个选题很有学术价值,由于自己能力有现,即使竭尽全力去写,其结果也写不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这样就会事倍功半。
目录
概述
法学理论
法律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
宪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法律与经济
法律经济学理论
法律的经济分析
法律职业伦理、律师学
民法学
商法学
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
证券法
票据法
信託法
保险法
破产法
经济法总论
竞争法学
消费者法学
房地产法学
其他
劳动法
环境法学
智慧财产权法
金融法
税法
民事诉讼法
国际法
国际私法
国际技术贸易法
WTO法律制度
国际金融法
国际税法
区域组织经济一体化的法律问题
国际投资法
国际货物运输和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国际贸易法与国际货物买卖
刑法学
刑事诉讼法
犯罪学
青少年犯罪学
侦查学
法学理论
法律史
中国法律思想史
西方法律思想史
宪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法律与经济
法律经济学理论
法律的经济分析
法律职业伦理、律师学
民法学
商法学
公司法
合伙企业法
证券法
票据法
信託法
保险法
破产法
经济法总论
竞争法学
消费者法学
房地产法学
其他
劳动法
环境法学
智慧财产权法
金融法
税法
民事诉讼法
国际法
国际私法
国际技术贸易法
WTO法律制度
国际金融法
国际税法
区域组织经济一体化的法律问题
国际投资法
国际货物运输和国际货物运输保险
国际贸易法与国际货物买卖
刑法学
刑事诉讼法
犯罪学
青少年犯罪学
侦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