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

2020-12-17 10:38:16 百科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旨在使学生了解土的成因和分类方法,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地基沉降、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士坡稳定分析的理论及方法,同时还掌握一般土工试验方法。

基本介绍

  • 书名: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页数:204页
  • 开本:16
  • 定价:25.00
  • 作者:韩雪
  • 出版日期:2012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030322999, 7030322991
  • 品牌:北京科瀚伟业

内容简介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的写作力求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包含的知识体系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又是后面专业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力学涉及的工程问题
1.1.1 地基和基础工程问题
1.1.2 边坡岩体稳定问题
1.1.3 地震作用下的工程问题
1.2 土力学的学科发展简介
1.3 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意义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2.2 土的三相组成
2.2.1 土中固体颗粒(简称土粒)
2.2.2 土中的水和气
2.2.3 黏土矿物的结晶结构
2.2.4 黏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2.3 土的结构和构造
2.3.1 土的结构
2.3.2 土的构造
2.4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4.1 土的三相图
2.4.2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2.4.3 土的换算物理性质指标
2.4.4 两类指标之间的换算
2.5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5.1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2.5.2 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6 土的工程分类
2.6.1 岩石
2.6.2 碎石土
2.6.3 砂土
2.6.4 粉土
2.6.5 黏性土
2.6.6 人工填土
2.6.7 特殊土
2.6.8 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3.1 地基中的应力状态及应力一应变关係
3.1.1 地基中常见的应力状态
3.1.2 土的应力—应变关係假定
3.2 地基中的自重应力
3.2.1 竖直自重应力σcz
3.2.2 水平向自重应力σcx和σcy
3.3 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应力
3.3.1 基底压力及其影响因素
3.3.2 基底压力简化计算
3.3.3 基底附加压力
3.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4.1 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3.4.2 矩形基础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4.3 条形基础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4.4 地基中应力分布规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4.1 土的压缩性及压缩性指标
4.1.1 固结试验及压缩曲线
4.1.2 压缩指标
4.1.3 应力历史对压缩性的影响
4.1.4 压缩性原位测试
4.1.5 影响土压缩性的主要因素
4.2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4. 2.1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4.2.2 有效应力原理的套用
4.3 地基的沉降计算
4.3.1 分层总和法
4.3.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範》(GB 50007—2002)推荐方法
4.3.3 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沉降计算
4.4 饱和黏性土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係
4.4.1 饱和土的渗流固结
4.4.2 单向固结理论
4.4.3 任意时刻的沉降量计算
4.4.4 后期沉降量的估算方法
4.5 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允许变形值
4.5.1 建筑物沉降观测
4.5.2 地基变形特徵值
4.5.3 地基变形允许值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
5.1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5.1.1 土的强度特点
5.1.2 工程中土体的破坏类型
5.1.3 莫尔—库侖强度理论
5.2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5.2.1 土的应力状态
5.2.2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5.3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测定方法
5.3.1 直接剪下试验
5.3.2 三轴剪下试验
5.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3.4 十字板剪下试验
5.3.5 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因素
5.3.6 抗剪强度指标的工程选用
5.4 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5.4.1 地基承载力概述
5.4.2 地基破坏形式
5.5 地基承载力确定
5.5.1 按极限平衡区发展範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5.5.2 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5.5.3 按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
5.5.4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範》确定地基承载力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土压力计算理论
6.1 概述
6.2 朗肯土压力理论
6.2.1 基本原理
6.2.2 主动土压力计算
6.2.3 被动土压力计算
6.2.4 特殊情况下土压力计算
6.3 库侖土压力理论
6.3.1 基本原理
6.3.2 土压力计算参数
6.3.3 墙后地面为斜面时土压力强度分布
6.3.4 特殊情况下库侖土压力计算
6.3.5 库侖被动土压力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土坡稳定性检算
7.1 概述
7.2 砂类土边坡稳定分析
7.3 黏性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7.4 滑动面为折线时边坡稳定性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地下水及土的特殊性质
8.1 地下水及其分类
8.1.1 结合水
8.1.2 自由水
8.2 土的毛细性
8.2.1 土中的毛细水分布
8.2.2 毛细水上升高度
8.2.3 毛细水压力
8.2.4 与毛细水相关的工程问题
8.3 土的渗透理论
8.3.1 土的渗透性及达西定律
8.3.2 土的渗透係数及其测定
8.3.3 与渗透性相关的工程问题
8.4 土的冻胀性及冻结深度
8.4.1 土的冻胀性原理及其分类
8.4.2 影响土的冻胀因素
8.4.3 地基土的冻结深度
8.4.4 防治冻胀的措施
8.5 砂土振动液化
8.5.1 土的振动液化机理
8.5.2 砂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8.5.3 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
8.6 土的动力性能指标及其测定
8.6.1 作用于土体的动荷载类型
8.6.2 土的动力变形特性
8.6.3 土的动强度
8.6.4 土的动力参数测定方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文摘

着作权页:



插图:



3)絮状结构
絮状结构是由黏粒(〈0.005mm)集合体组成的土的结构形式。黏粒能够在水中长期悬浮,不因自重而下沉。当在水中加入某些电解质后,颗粒间的排斥力削弱,运动着的土粒凝聚成絮状物下沉,形成类似蜂窝而孔隙很大的絮状结构。这种结构对土的各向异性、抗剪强度和固结性质都有很大的影响。
絮状沉积形成的土,在结构上是很不稳定的。随着溶液性质的改变或外力干扰,如受到压密或夯实作用时,絮状结构可变成定向结构;受到外力强烈干扰时,定向结构又可以变为无定向结构。具有絮状结构的黏性土,其土粒之间的联结强度(结构强度),往往由于长期的固结(压密)作用和胶结作用而得到加强。因此,黏粒间的联结特徵是影响这一类土的工程性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述三种结构中,以密实的单粒结构土的工程性质最好,蜂窝状结构其次,絮状结构最差。后两种结构土,如因振动破坏天然结构,则强度降低,压缩性增大,未经处理,不可作为天然地基。

编辑推荐

《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的写作力求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书中包含的知识体系既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又是后面专业课程学习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全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类套用型系列规划教材:土力学》可作为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教材。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1.1 土力学涉及的工程问题
1.1.1 地基和基础工程问题
1.1.2 边坡岩体稳定问题
1.1.3 地震作用下的工程问题
1.2 土力学的学科发展简介
1.3 本课程的内容及学习意义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2.1 概述
2.2 土的三相组成
2.2.1 土中固体颗粒(简称土粒)
2.2.2 土中的水和气
2.2.3 黏土矿物的结晶结构
2.2.4 黏土颗粒与水的相互作用
2.3 土的结构和构造
2.3.1 土的结构
2.3.2 土的构造
2.4 土的物理性质指标
2.4.1 土的三相图
2.4.2 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
2.4.3 土的换算物理性质指标
2.4.4 两类指标之间的换算
2.5 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5.1 无黏性土的密实度
2.5.2 黏性土的物理状态指标
2.6 土的工程分类
2.6.1 岩石
2.6.2 碎石土
2.6.3 砂土
2.6.4 粉土
2.6.5 黏性土
2.6.6 人工填土
2.6.7 特殊土
2.6.8 细粒土按塑性图分类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三章 地基中的应力计算
3.1 地基中的应力状态及应力一应变关係
3.1.1 地基中常见的应力状态
3.1.2 土的应力—应变关係假定
3.2 地基中的自重应力
3.2.1 竖直自重应力σcz
3.2.2 水平向自重应力σcx和σcy
3.3 基底压力与基底附加应力
3.3.1 基底压力及其影响因素
3.3.2 基底压力简化计算
3.3.3 基底附加压力
3.4 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4.1 竖向集中荷载作用下的地基附加应力
3.4.2 矩形基础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4.3 条形基础地基中的附加应力计算
3.4.4 地基中应力分布规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四章 土的压缩性与地基沉降计算
4.1 土的压缩性及压缩性指标
4.1.1 固结试验及压缩曲线
4.1.2 压缩指标
4.1.3 应力历史对压缩性的影响
4.1.4 压缩性原位测试
4.1.5 影响土压缩性的主要因素
4.2 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4. 2.1 饱和土的有效应力原理
4.2.2 有效应力原理的套用
4.3 地基的沉降计算
4.3.1 分层总和法
4.3.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範》(GB 50007—2002)推荐方法
4.3.3 考虑应力历史影响的地基沉降计算
4.4 饱和黏性土地基沉降与时间的关係
4.4.1 饱和土的渗流固结
4.4.2 单向固结理论
4.4.3 任意时刻的沉降量计算
4.4.4 后期沉降量的估算方法
4.5 建筑物沉降观测与地基允许变形值
4.5.1 建筑物沉降观测
4.5.2 地基变形特徵值
4.5.3 地基变形允许值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第五章 土的抗剪强度及地基承载力
5.1 土的抗剪强度理论
5.1.1 土的强度特点
5.1.2 工程中土体的破坏类型
5.1.3 莫尔—库侖强度理论
5.2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5.2.1 土的应力状态
5.2.2 土的极限平衡条件
5.3 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测定方法
5.3.1 直接剪下试验
5.3.2 三轴剪下试验
5.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5.3.4 十字板剪下试验
5.3.5 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因素
5.3.6 抗剪强度指标的工程选用
5.4 地基承载力的基本概念
5.4.1 地基承载力概述
5.4.2 地基破坏形式
5.5 地基承载力确定
5.5.1 按极限平衡区发展範围确定地基承载力
5.5.2 按极限荷载确定地基极限承载力
5.5.3 按原位测试成果确定地基承载力
5.5.4 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範》确定地基承载力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六章 土压力计算理论
6.1 概述
6.2 朗肯土压力理论
6.2.1 基本原理
6.2.2 主动土压力计算
6.2.3 被动土压力计算
6.2.4 特殊情况下土压力计算
6.3 库侖土压力理论
6.3.1 基本原理
6.3.2 土压力计算参数
6.3.3 墙后地面为斜面时土压力强度分布
6.3.4 特殊情况下库侖土压力计算
6.3.5 库侖被动土压力
思考题与习题
第七章 土坡稳定性检算
7.1 概述
7.2 砂类土边坡稳定分析
7.3 黏性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7.4 滑动面为折线时边坡稳定性分析
思考题与习题
第八章 地下水及土的特殊性质
8.1 地下水及其分类
8.1.1 结合水
8.1.2 自由水
8.2 土的毛细性
8.2.1 土中的毛细水分布
8.2.2 毛细水上升高度
8.2.3 毛细水压力
8.2.4 与毛细水相关的工程问题
8.3 土的渗透理论
8.3.1 土的渗透性及达西定律
8.3.2 土的渗透係数及其测定
8.3.3 与渗透性相关的工程问题
8.4 土的冻胀性及冻结深度
8.4.1 土的冻胀性原理及其分类
8.4.2 影响土的冻胀因素
8.4.3 地基土的冻结深度
8.4.4 防治冻胀的措施
8.5 砂土振动液化
8.5.1 土的振动液化机理
8.5.2 砂土液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8.5.3 砂土液化的防治措施
8.6 土的动力性能指标及其测定
8.6.1 作用于土体的动荷载类型
8.6.2 土的动力变形特性
8.6.3 土的动强度
8.6.4 土的动力参数测定方法
小结
思考题与习题
主要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