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是2013年5月1日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北京大学校友会。
基本介绍
- 书名: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页数:637页
- 开本:16
- 品牌: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北京大学校友会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301223734
内容简介
《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内容简介:1946年5月4日,由北大、清华和南开组成的西南联合大学宣布解散。1946年10月10日,复员后的北京大学正式开学,到1948年12月建校五十周年时,已发展成设有文、理、法、农、工、医等6个学院33个系,有3800多名学生和1300多位教职员工的一所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综合性大学,并在文史哲、数理化、农学和医学等诸多学科处于国内领先地位。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北大校史翻开了新的篇章。《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分为“我们的家园生活”“我们的师长学友”“我们的峥嵘岁月”“我们的社团报刊”四部分。通过130多篇校友的回忆和专题文章,展现当年北大的校园历史文化,动荡不安的学习生活,栩栩如生的师长风采,蓬勃发展的爱国民主运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和师生们坚持爱国进步、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勤奋学习的精神风貌。书中评述了校长鬍适、代校长傅斯年的功过是非,介绍了汤用彤、郑天挺、周炳琳、饶毓泰、曾昭抡、张景钺、钱端升、俞大绂、许德珩、贺麟等一代名师的学术成就、教学经验和道德文章。《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收录回忆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和迎接北大新生的多篇文章,体现了师生们自觉地与民族的兴盛荣辱紧密地连在一起的革命精神,这种"常为新"的精神和传统已成为北大校史上光辉的一页。
编辑推荐
《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编辑推荐:1946年至1949年是中国的历史发生巨大转折的时期,也是北京大学校史上一个特殊的时期。《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是由北大人写1946—1949年间发生在北大的故事。通过对《北大岁月:1946-1949的记忆》的阅读,读者可以从那些几乎被尘封的记忆、叙述和议论中,了解并不遥远也并不陌生的人和事,触摸到那充满魅力的生生不息的北大精神和一个葆有温度的北京大学。
图书目录
一、我们的家园生活
1948年北京大学的校园校舍露桥
北京大学1948年度校、院、系设定及负责人名单
北京大学文学院田希圣
北京大学理学院佚名
我所知道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心舌
北京大学工学院彬彬
北京大学农学院乾末
北京大学医学院佚名
复员后的北京大学物理系沈克琦赵凯华初进北大戴逸
回忆我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活马句
1948年,我上北大中文系乐黛云
红楼生活志夏志清
难忘的四年赵鹏大
三进北大沈叔平
我在北大的读书生涯艾治平
沙滩四年顾文安
沙滩忆旧王景山
先修班一年:磨难与锻鍊杜光
我的“沙农”同学和沙滩生活江孝绰
忆北大韩绍濂
游子的忆思梁柯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李理
母校铸造了我的灵魂潘家森
北大二年刘方
无尽情思忆母校虞福涛
金色的年华火热的青春许英
北大:我心中的家园罗爱琴
回忆母校李赐
在北大学习的日子艾丁
说说我们班王得先
大学生活及1948届毕业典礼回顾刘桂敏
一个工学院女生的回忆张玉琴
回忆在工学院的日子殷大年
师恩难忘侯增寿
北大的“自由”李育和
“烤馒头”和“冻柿子”许志俭
怀念“天字楼”赵谨贻
拿望远镜听课张维桢
1948年的北大四院与哲学系许宴如
忆北京大学医学院1946级往事江伟珣应读鳌许鹿希
北大西斋,天地玄黄高红十
抗战胜利后首批就读北京大学的台湾学生张胜利
回忆孑民图书室二三事杜槐林
王学珍:一生服务北京大学高红十
二、我们的师长学友
担任北大校长时期的胡适邓广铭
胡适:不合时宜的北大校长欧阳哲生
回忆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往事马句
傅斯年与北京大学欧阳哲生
汤用彤先生与北大复校汤一介
郑天挺在复员后的北京大学郑嗣仁
我所了解的郑天挺教授戴逸
周炳琳先生与北京大学张友仁
许德珩教授和邓稼先先生——我的回忆许鹿希
我上大学的第一位老师
——忆杨振声教授诸有琼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怀念沈从文教授诸有琼
我的老师曾昭抡教授唐敖庆
饶毓泰教授与北大物理学科沈克琦
俞大绂和北大农学院露桥
中国植物形态学的一代宗师——张景钺葛明德
钱端升教授在北大赵宝煦
孙云铸先生与北大地质学系的发展于洸
魏建功老师的笔迹毛宪文
贺麟在复员后的北大贺美英
冯至:住中老胡同北大宿舍的日子里冯姚平
“泽涵的工作在北大”
——不平常的回国旅程江丕栋
去还是留?
——陈友松教授的选择陈琚理
怀念陈友松老师张渭城
那黑夜已深,黎明在望的岁月
——怀念父亲闻家驷教授闻立树
难忘恩师
——忆费青先生张尚
楼邦彦先生二三事张尚
废名老师的写作课毛宪文
我的父亲陈占元陈莹
王岷源和张祥保王汝烨我的启蒙老师汪志德孙小礼
忆华顺宋柏
怀念何璞荪同志汪家镠
怀念老友石羽柯在铄
追忆英勇战士邓特曹余祥
屈翠荷二三事屈翠云
我所认识的陈大鵾烈士林道周
三、我们的峥嵘岁月
回忆北大地下党的一段组织史项子明
宋汝棼:沦陷区“北京大学”的地下党支部书记高红十
亲历解放战争时期北大的学生运动陈世安
回忆北京大学的学生运动张友仁
难忘岁月
——在北大参加革命活动的回忆袁懿民
北大——民主的摇篮胡维兴
北大的情缘叶向忠
难忘的北大岁月董华
迎接北大的新生杨民华
我在北大的日子里柯在铄
在北大的点滴回忆王守宪
北大的峥嵘岁月张扬
风雷激荡的十个月
——我在北大经历的几件事胡邦定
採访抗议美军暴行“沈崇事件”始末贺家宝
沈崇事件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郑慧箴
去乾一件翻天覆地的事
——老校友张硕文、张群玉夫妇的回忆高红十
三年决定一生高汉
特殊的旅程岳麟章
红色摇篮方道霖
回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姚明珠
“六二”日记白婉如
战斗的三天宋柏
“反迫害”:心中的纪念碑杨维
保卫红楼
——1948年的“反迫害”斗争陈世安
黎明前的战斗李忠
黎智的“身份证”闻家驷
难以忘怀的一年方文
“八一九”大逮捕中的两个黑名单王效挺
顾年的点滴回忆黄淼仙
关于《大江流日夜》的一些回忆王效挺
北平和平解放前后我的亲身经历吴颖
从北平到泊镇的片断回忆朱真
回忆中国革命青年联盟的革命活动岳麟章
我的“土八路”生活顾肇基
记地下路条製作小组丁祖永
黎明前的一场特殊战斗
——亲历地下党为挽留大批教授进行的工作汪子嵩吴惟诚
北大农学院转移到良乡的一段回忆吴汝焯
天亮前后钱听涛
我亲历的1949年谢邦定
“故地重游”的往事华惠珍
难忘的1949沈承昌王希祜
参加开国大典抒怀周瀛
採访老学长沈同高红十
大时代的一分子
——地下党北大医学院第一任教师支部书记彭瑞聪李星怡
四、我们的社团报刊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大社团
北京大学的社团
吶喊:为了人民的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大吶喊社
忆“大众社”难忘的岁月
一张老照片引起的回忆
我参加了北大读书会
忆北大实学社
——从社会科学读书社到实学社
北京大学文化服务社战斗的日日夜夜
北大四院义务补习班纪实
忆《北大半月刊》和《北大清华联合报》
回忆华北学在线上关报《北平学生》
在北大校园演出《兄妹开荒》
风暴中的校园戏剧
——回忆北大剧艺社
回忆北大民间歌舞社
——在国民党统治区首演《白毛女》
1948年北京大学的校园校舍露桥
北京大学1948年度校、院、系设定及负责人名单
北京大学文学院田希圣
北京大学理学院佚名
我所知道的北京大学法学院心舌
北京大学工学院彬彬
北京大学农学院乾末
北京大学医学院佚名
复员后的北京大学物理系沈克琦赵凯华初进北大戴逸
回忆我在北京大学的学习生活马句
1948年,我上北大中文系乐黛云
红楼生活志夏志清
难忘的四年赵鹏大
三进北大沈叔平
我在北大的读书生涯艾治平
沙滩四年顾文安
沙滩忆旧王景山
先修班一年:磨难与锻鍊杜光
我的“沙农”同学和沙滩生活江孝绰
忆北大韩绍濂
游子的忆思梁柯平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李理
母校铸造了我的灵魂潘家森
北大二年刘方
无尽情思忆母校虞福涛
金色的年华火热的青春许英
北大:我心中的家园罗爱琴
回忆母校李赐
在北大学习的日子艾丁
说说我们班王得先
大学生活及1948届毕业典礼回顾刘桂敏
一个工学院女生的回忆张玉琴
回忆在工学院的日子殷大年
师恩难忘侯增寿
北大的“自由”李育和
“烤馒头”和“冻柿子”许志俭
怀念“天字楼”赵谨贻
拿望远镜听课张维桢
1948年的北大四院与哲学系许宴如
忆北京大学医学院1946级往事江伟珣应读鳌许鹿希
北大西斋,天地玄黄高红十
抗战胜利后首批就读北京大学的台湾学生张胜利
回忆孑民图书室二三事杜槐林
王学珍:一生服务北京大学高红十
二、我们的师长学友
担任北大校长时期的胡适邓广铭
胡适:不合时宜的北大校长欧阳哲生
回忆胡适任北京大学校长的往事马句
傅斯年与北京大学欧阳哲生
汤用彤先生与北大复校汤一介
郑天挺在复员后的北京大学郑嗣仁
我所了解的郑天挺教授戴逸
周炳琳先生与北京大学张友仁
许德珩教授和邓稼先先生——我的回忆许鹿希
我上大学的第一位老师
——忆杨振声教授诸有琼
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怀念沈从文教授诸有琼
我的老师曾昭抡教授唐敖庆
饶毓泰教授与北大物理学科沈克琦
俞大绂和北大农学院露桥
中国植物形态学的一代宗师——张景钺葛明德
钱端升教授在北大赵宝煦
孙云铸先生与北大地质学系的发展于洸
魏建功老师的笔迹毛宪文
贺麟在复员后的北大贺美英
冯至:住中老胡同北大宿舍的日子里冯姚平
“泽涵的工作在北大”
——不平常的回国旅程江丕栋
去还是留?
——陈友松教授的选择陈琚理
怀念陈友松老师张渭城
那黑夜已深,黎明在望的岁月
——怀念父亲闻家驷教授闻立树
难忘恩师
——忆费青先生张尚
楼邦彦先生二三事张尚
废名老师的写作课毛宪文
我的父亲陈占元陈莹
王岷源和张祥保王汝烨我的启蒙老师汪志德孙小礼
忆华顺宋柏
怀念何璞荪同志汪家镠
怀念老友石羽柯在铄
追忆英勇战士邓特曹余祥
屈翠荷二三事屈翠云
我所认识的陈大鵾烈士林道周
三、我们的峥嵘岁月
回忆北大地下党的一段组织史项子明
宋汝棼:沦陷区“北京大学”的地下党支部书记高红十
亲历解放战争时期北大的学生运动陈世安
回忆北京大学的学生运动张友仁
难忘岁月
——在北大参加革命活动的回忆袁懿民
北大——民主的摇篮胡维兴
北大的情缘叶向忠
难忘的北大岁月董华
迎接北大的新生杨民华
我在北大的日子里柯在铄
在北大的点滴回忆王守宪
北大的峥嵘岁月张扬
风雷激荡的十个月
——我在北大经历的几件事胡邦定
採访抗议美军暴行“沈崇事件”始末贺家宝
沈崇事件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郑慧箴
去乾一件翻天覆地的事
——老校友张硕文、张群玉夫妇的回忆高红十
三年决定一生高汉
特殊的旅程岳麟章
红色摇篮方道霖
回忆“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姚明珠
“六二”日记白婉如
战斗的三天宋柏
“反迫害”:心中的纪念碑杨维
保卫红楼
——1948年的“反迫害”斗争陈世安
黎明前的战斗李忠
黎智的“身份证”闻家驷
难以忘怀的一年方文
“八一九”大逮捕中的两个黑名单王效挺
顾年的点滴回忆黄淼仙
关于《大江流日夜》的一些回忆王效挺
北平和平解放前后我的亲身经历吴颖
从北平到泊镇的片断回忆朱真
回忆中国革命青年联盟的革命活动岳麟章
我的“土八路”生活顾肇基
记地下路条製作小组丁祖永
黎明前的一场特殊战斗
——亲历地下党为挽留大批教授进行的工作汪子嵩吴惟诚
北大农学院转移到良乡的一段回忆吴汝焯
天亮前后钱听涛
我亲历的1949年谢邦定
“故地重游”的往事华惠珍
难忘的1949沈承昌王希祜
参加开国大典抒怀周瀛
採访老学长沈同高红十
大时代的一分子
——地下党北大医学院第一任教师支部书记彭瑞聪李星怡
四、我们的社团报刊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北大社团
北京大学的社团
吶喊:为了人民的解放
——解放战争时期的北大吶喊社
忆“大众社”难忘的岁月
一张老照片引起的回忆
我参加了北大读书会
忆北大实学社
——从社会科学读书社到实学社
北京大学文化服务社战斗的日日夜夜
北大四院义务补习班纪实
忆《北大半月刊》和《北大清华联合报》
回忆华北学在线上关报《北平学生》
在北大校园演出《兄妹开荒》
风暴中的校园戏剧
——回忆北大剧艺社
回忆北大民间歌舞社
——在国民党统治区首演《白毛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