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状网路(Mesh Network)是一种在网路节点间透过动态路由的方式来进来资料与控制指令的传送。这种网路可以保持每个节点间的连线完整,当网路拓扑中有某节点失效或无法服务时,这种架构允许使用“跳跃”的方式形成新的路由后将讯息送达传输目的地。
网状拓扑实际可为任意形状,主要适用于广域网,它是网路协定中最複杂和成本最高的一种网路结构。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网状网路
- 外文名:Mesh Network
- 性质:网路
- 属性:网状
简介
如果一个网路只连线几台设备,最简单的方法是将它们都直接相连在一起,这种连线称为点对点连线。用这种方式形成的网路称为全互连网路,也就是网状网路,如上图所示。图中有6个设备,在全互连情况下,需要15条传输线路。如果要连的设备有n个,所需线路将达到n(n-1)/2个!显而易见,这种方式只有在涉及地理範围不大,设备数很少的条件下才有使用的可能。即使属于这种环境,在LAN技术中也不常使用。这里所以给出这种拓扑结构,是因为当需要通过互连设备(如路由器)互连多个LAN时,将有可能遇到这种广域网(WAN)的互连技术。
作用
在网状网路中,所有节点都可与拓扑中所有节点进行连线而形成一个“区域网路路”。网状网路与一般网路架构的差异处在于,所有节点可以透过多次跳跃进行数据通信,但它们通常不是移动式装置。网状网路可以视为是一种点对点的架构。移动式点对点网路与网状网路在架构上是非常相似的,只是移动式点对点网路还必须随时更新组态以因应各节点移动的情形。
网状网路自我调校机制:即使在拓扑中有节点无法服务或过于忙碌,网路还是可以正常运作。因而形成一个高度可信赖的网路架构。这种架构适用于无线网路、有线网路甚至是软体架构。
右图是一个无线网状网路无线的示意图,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节点启动时(绿色LED灯亮),所有节点会定时收集广播讯息来决定拓扑的形成。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节点失效时,原本透过此节点进行通信的路径会重新找一条替代路径,因此网路可以保持连线性不被中断。无线网路是网状网路最典型的套用,无线网状网路无线最初是军事用途,但在近十年来已历经重大的改进。
无线网状网路至今已历经三代的进化,每次反覆的演进都提供了更好的可靠度以及分集的功能。随着无线电的成本快速下降,单一频段的无线网状网路节点产品逐步发展成可支援多频段,利用额外的无线电波提供额外的功能-例如:客户端存取、后置网路(最后一里)或在行动套用中扫描频道以提供快速的信号切换。网状网路节点的设计也逐渐模组化-一个可以支援多张複合频段网卡的盒子-每张网卡可以在不同的频率下运作。因此,第三代的网状网路技术赋予了一套全新的套用,包括了即时的影像监控、边界安全或语音通信
在BGP网路中,为了保证IBGP对等体之间的连通性,需要在IBGP对等体之间建立全连线关係,即网状网路。假设在一个AS内部有n台路由器,那幺应该建立的IBGP连线数就为n(n-1)/2个。
网状网路的优点是:
1、信息传输线路有较多冗余,其容错性能好。
2、故障诊断比较方便。由于网状拓扑的每条传输介质相互独立,因而确定故障点比较容易。
网状网路的缺点是:
1、拓扑结构複杂,其安装和配置都比较困难。
2、网路控制机制複杂,必须採用路由算法和流量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