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6宽频无线城域网技术》是2006年4月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金文等。本书系统地介绍了802.16宽频无线城域网的协定体系、系统结构及各层的设计特点。
基本介绍
- 书名:802.16宽频无线城域网技术
- 作者: 张金文 等
- ISBN:7121021048
- 页数:246
-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6 年4月
-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本书着重阐述了802.16系统的mac层设计,包括mac层採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和qos机制,并简要介绍了802.16新协定对移动性的支持。本书分为9章:第1章介绍了宽频无线接入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第2章概述了802.16协定体系以及802.16系统的结构与特点:第3~4章对802.16所採用的核心物理层技术——ofdm技术和802.16系统的物理层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第5~8章详细介绍了802.16系统的mac层设计,以及mac层採用的链路自适应技术、qos分组调度算法和qos机制:第9章对支持移动性的802.16e协定作了简要的介绍。
目录
第1章 宽频无线接入系统概述
1.1 无线通信系统的演进.
1.2 固定无线网路的类型
1.2.1 点到点网路
1.2.2 连续点和格线网路
1.2.3 点到多点的网路
1.3 宽频无线接入系统简介
1.3.1 无线区域网路
1.3.2 本地多点分配业务(lmds)
1.3.3 多路微波分配系统(mmds)
参考文献
第2章 802.16协定体系及wimax技术概述
2.1 宽频无线接入行业的标準化历程
2.2 ieee 802.16协定体系
2.2.1 概述
2.2.2 标準化进程
2.3 ieee 802.16d协定及系统概述
2.3.1 系统结构及协定栈模型
2.3.2 802.16d物理层特点
2.3.3 802.16d mac层特点
.2.4 ieee 802.16e的特点
2.5 wimax技术与wi-fi技术的比较
2.6 wimax技术与3g技术的比较
2.7 wimax技术特点小结
2.8 wimax论坛
2.8.1 成立目的
2.8.2 主要职能
2.8.3 wimax论坛的好处
2.9 结束语和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第3章 ofdm技术简介
3.1 ofdm技术的历史与现状
3.2 无线衰落信道
3.2.1 多径衰落
3.2.2 无线信道的时变性与都卜勒频移
3.3 ofdm系统基本描述
3.4 ofdm系统的基本模型
3.5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在ofdm系统中的套用
3.6 保护间隔与循环前缀
3.7 ofdm关键参数的选择
3.8 ofdm系统的主要优缺点
3.9 ofdm系统中的关键技术问题
3.9.1 峰值平均功率比的抑制
3.9.2 同步
3.9.3 信道估计
3.10 ofdm系统中的多址方式
3.10.1 多载波cdma
3.10.2 ofdma
参考文献
第4章 802.16的物理层
4.1 wirelessman-sc
4.1.1 帧结构
4.1.2 物理媒体子层
4.2 wirelessman-sca
4.2.1 帧结构
4.2.2 传送处理过程
4.3 wirelessman-ofdm
4.3.1 ofdm符号描述
4.3.2 信道编码
4.3.3 帧结构
4.4 wirelessman-ofdma
4.4.1 ofdma符号描述
4.4.2 ofdma基本术语定义
4.4.3 帧结构
4.4.4 ofdma的子载波分配
4.4.5 信道编码
4.5 信道模型
4.5.1 视距信道模型
4.5.2 非视距传播模型
参考文献
第5章 802.16的mac层
5.1 概述..
5.2 特定服务汇聚子层(cs)
5.2.1 atm汇聚子层(atm cs)
5.2.2 分组汇聚子层(packet cs)
5.3 公共部分子层(cps)
5.3.1 mac pdu的格式与传送
5.3.2 mac层对物理层的支持
5.3.3 网路接入过程
5.3.4 频宽请求与分配
5.3.5 动态服务流管理
5.4 安全子层
5.4.1 安全联繫(sa)
5.4.2 加密方法
参考文献
第6章 mac层的链路自适应机制
6.1 概述
6.2 802.16系统的无线链路控制(rlc)
6.2.1 802.16中的无线链路控制机制
6.2.2 链路自适应算法的设计
6.3 802.16系统的arq机制
6.3.1 arq块的使用
6.3.2 arq参数
6.3.3 arq操作流程
6.4 802.16系统的h-arq机制
参考文献
第7章 无线qos架构及分组调度算法简介
7.1 qos的概念及套用
7.2 qos架构
7.2.1 综合服务
7.2.2 区分服务
7.2.3 多协定标籤交换
7.3 qos调度算法
7.3.1 分组调度算法概述
7.3.2 有线环境下的qos分组调度算法
7.3.3 无线环境下的qos分组调度算法
7.4 无线通信系统的qos架构
7.4.1 umts网路的qos架构
7.4.2 wlan系统的qos架构
参考文献
第8章 802.16系统的qos机制
8.1 802.16系统的qos架构
8.1.1 服务类别的定义
8.1.2 qos框架和互动机制
8.1.3 服务提供及自动配置
8.2 802.16系统的qos调度算法研究实例
8.2.1 改进的qos架构
8.2.2 上行分组调度
8.2.3 接纳控制
8.2.4 仿真结果
8.2.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802.16系统的移动性
9.1 支持移动通信的网路模型
9.2 ms的睡眠模式
9.2.1 睡眠模式介绍
9.2.2 功率节省类
9.3 网路拓扑结构的获取
9.3.1 网路拓扑结构的广播
9.3.2 ms的扫描过程
9.3.3 ms的联合过程
9.4 切换过程
9.4.1 小区重选择
9.4.2 切换判决和开始
9.4.3 目标bs扫描
9.4.4 网路重新进入
9.4.5 终止服务
9.4.6 切换过程小结
9.5 软切换(sho)和快速基站转换(fbss)
9.6 ms的闲置模式
9.6.1 ms闲置模式开始
9.6.2 小区选择
9.6.3 ms广播寻呼讯息时间同步
9.6.4 ms寻呼无效间隔
9.6.5 ms寻呼聆听间隔
9.6.6 bs寻呼间隔
9.6.7 bs广播寻呼讯息
9.6.8 寻呼有效模式终止
参考文献
附录a 缩略语表
附录b cost 231 walfisch-ikegami模型
附录c 802.16d中的主要管理讯息格式
附录d 802.16e中的主要管理讯息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