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保全指的是在北京大学担任保全职务的人。过去20年,北大保全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全考学深造,有很多考取到了大专或本科学历,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有的毕业后当上了大学老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大保全
- 职业:保全
- 工作地点:北大
- 获得的学历:大专,本科,研究生
- 代表人物:甘相伟,孟超
概述
有人感叹,“北大保全真是卧虎藏龙”。其实,有梦想谁都了不起,靠自己的努力接近目标。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胡星斗称,“大学本来应当是开放的,应当引导社会观念、社会潮流。仅是有保全旁听他们的课,拿文凭。我想未来应该更加走向开放,有更多的市民去旁听他们的课,拿到文凭。”
励志人物
甘相伟
“每当我执勤站岗的时候,我的角色就是扮好北大的一名普通保全。站在北大的校门口,每天面对成千上万的人,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不管是骑脚踏车的还是开宝马的,当他们从我身边经过的时候,我都一律向他们敬礼。”
“当我脱下保全服,匆忙赶到中文系的课堂时,我能够马上安静下来,认真地聆听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学史,和老师同学们一起展开热烈的交流。”
“当我和民工的子女在一起的时候,我的心总会和他们贴得很近。我不遗余力地向他们传递知识和梦想,告诉他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现实的一切都不足畏惧。”
北大保全、北大中文系学生、支教老师——— 在很长的时间里,甘相伟在这三个角色之间变换。来自湖北山区的甘相伟不是一名普通的保全,他有大专文凭,毕业于湖北经济管理大学长江职业学院法律系,曾在南方工作,后来怀着梦想来到北京,为了接近北大,转行当起了保全。在北大当保全期间,他以执着的精神通过成人高考,成为北大中文系的一名学生。
甘相伟的故事被看成一个传奇。有媒体称,来北大当保全之前,他只是个小人物,自称“草根”,“蚁族”,“青年农民”、“普通保全”,但他不屈服命运安排,在没有资源,毫无背景的情况下,依靠自己的奋斗,从苦境里逆生“精英意识”,凭藉自己的奋斗精神,以北大保全身份,考上北大中文系,拚命获得与北大学子并肩的机会。
甘相伟将自己的经历写成一部书《站着上北大》,北大校长周其凤为其写序称,“一个保全员,在辛苦的工作之余,能够充分利用北大良好的学习资源,努力进取,提高自己,这样的精神让我钦佩”。甘相伟成为北大保全出书第一人,成为中国教育2011年度十大影响人物,2013年中国十大读书人物。
张俊成
山西省的张君成被称为“北大保全读书第一人”,他1995年到北京大学做保全,1998年取得北大法律成人高考的专科文凭,后又修完一个自考本科文凭,如今是一所中专的副校长。同时,他还是一名兼职大学讲师,在长治学院讲授公关礼仪课程。
刘某
据报导,2010年9月,大学毕业的刘某一心想要考研究生,他来到了高等院校云集的京城。但是高昂的房租和生活费用让他犯了难。听说北京大学保全队鼓励队员考取学历,他来到这里当上了一名保全员。第二年4月,他通过了北京理工大学的面试,如愿以偿地成为一名研究生。
张国强
北大保全队副大队长张国强拥有清华和中央党校的两个本科学位,还拥有律师执业资格证,而十几年前,他还是个仅有国中学历的保全员。
张国强家在河南洛阳农村,国中毕业后就来到北京找工作。幸运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北京大学当保全。几年下来,每天出操锻鍊,他都能看到未名湖畔正捧着书籍阅读的大学生们,每天晚上巡逻,他又能看到大学生们三五成群地走进自习室和图书馆。于是,他开始了学习之路,选择了没有门槛限制的自学考试,3年下来,他拿到了北大的大专学历,后来又报考了清华大学法学和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两个专升本课程。
孟超
而来自河南周口的孟超是安阳工学院本科毕业,为了考北大研究生,他来到北大当起了保全。工作之余,经常旁听历史系本科生、研究生的课,也听专家讲座。
学习氛围
记者调查发现北大保全成本科研究生与北大的学习环境有重要关係
北京大学的保全都来自农村地区,在他们读国小、中学的时候,北大无疑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神圣殿堂。在成长的道路上,他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大学梦,甚至在意识深处有一个或隐或现的北大梦。然而他们没有考入理想的大学,甚至没有参加过高考,就开始了打工求职的生活。
记者发现,到北大当保全的青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主动投奔北大而来的。这样的保全有的是中专、高中毕业,有的是大专毕业,有的甚至是大学本科毕业,他们有着明确的学习动机,到北大当保全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如甘相伟听说北大支持保全上学才来的。河南的孟超已大学本科毕业,到北大做保全就是为了继续深造,考研究生。另一类保全是北大主动到农村招来的,这些青年连大专也没有上过,刚到北大当保全的时候,并没有考学的想法。但是在北大这样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环境里,年轻的他们受到了感染,潜于心底的大学梦又复甦了,他们对生命、生活有了许多新的认识。
北大保全考大学,与北大的学习环境有着重要的关係。校园里的大学生与保全差不多是同龄人,大学生们不仅阳光活泼,而且热爱学习,校园的树阴下、小桥边、绿地旁经常有认真读书的大学生,这对于保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北大,清华大学也有不少保全考上大学。一则新闻称,清华图书馆保全“蹭课”自学,考取山东师範大学。这名“蹭课”自学的保全叫贾作胜,来自山东菏泽农村。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等原因,他未能如愿继续就读。2009年12月到保全公司,公司得知他一直想上大学,就安排他到清华大学图书馆当保全员。在清华期间,贾作胜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有时间还到教室旁听课程。2011年高考中,他考取山东师範大学历山学院。
除了保全,大学里其他员工也有不少学习明星。清华大学的张立勇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高中都没有毕业的清华十五食堂厨师张立勇因在满分670分的英语托福考试中获得630分而名动一时,被清华学生称为“馒头神”,连获“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中国十大年度新闻人物”等称号。
此外,北大、清华的课堂都有许多顶尖的老师,这些名校的保全有更加便利的条件去听课,甚至去向老师求教,如果喜欢学习,他们不缺老师和书本,而且名牌学校里的学生个个出类拔萃,可以解答保全提出的学习问题。
从保全考取的大学分析,绝大多数保全所读大学为成人高考、自考等,只有极个别人通过高考考取大学,或者考上全日制研究生。这说明,北大保全考大学,所体现的主要是个人对梦想的追求,是个人知识水平的提高。
鼓励和感悟
社会声音:给青年一个希望的舞台
关于北大保全考大学,许多评论者认为,这是一个非常个例的现象,全国只有一个北京大学,没有几个青年能到北大校园里工作,接受北大的文化薰陶。实际上,北大保全考大学不仅彰显名校资源的重要性,也体现了一个单位对青年梦想的支持度。
辛苦学习的保全

据报导,北大保全队对渴望学习的保全员,会儘可能地提供方便,在排班和定岗方面为他们留出学习的时间。不难理解的是,保全员潜心学习,必然会给其本职工作带来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一个体贴和温暖的制度,保全员学习的愿望恐怕很难实现。
北大对保全队员学习的支持,是难能可贵的,这是对保全队员工作之外的支持,是给保全队员一个希望的舞台。许多时候,青年需要的可能并不是工资的多少、职务的高底,而是需要一个充满希望的舞台。在人们眼里,保全是最没有上升空间的职业,但北大给了年轻保全一个希望,那就是学习。北京青年报评论员蔡方华称,“对于那些考上大学的保全员来说,能够拥有一段在北大工作的经历无疑是一种幸运。他们拥有旁人无法奢望的良好学习氛围,还能分享他人难以企及的优秀教育资源。更重要的是,从他们当上北大保全员那一天起,就获得了更好地继续学习的权利。如果整个社会都能像北大那样鼓励人们深造,如果每个小环境都允许人们通过奋斗改变处境,如果不同群体之间的平等交流更为通畅,就能唤醒更多人的进取渴望,一种活跃的、充满希望的力量就会在时代迴蕩。这一点,应该是北大保全上大学带来的最大启示。”
在职教育,充分利用了劳动者的业余时间,以碎片化、低强度的方式,在知识更新越来越快的今天,为广大劳动者提供了相对系统的教育培训,辅之以丰富的工作履历、成熟的社会经验,对于提升整体劳动力素质,有着不可否定的意义。
“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获得发展自身、奉献社会、造福人民的能力。”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教育。教育是人的现代化最核心的要素,保证教育公平,尤其是托起底部的公平,对促进社会公平意义更为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