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2021-04-23 05:10:38 百科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是唐代王维创作的七言律诗,是一首山水田园诗,此诗写跟从岐王夜间事宴游玩的情景,描述了卫家山池的月夜春景与纵情于歌舞欢饮的感受。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 创作年代:唐朝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律
  • 作者:王维

作品原文

借岐王九成宫避暑应教
帝子远辞丹凤阙,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喧语笑,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何事吹笙向碧空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敕(chi):帝王的命令、诏书。
②九成宫:唐代宫名,在陕西省麟游县西的天台山,原为隋代的仁寿宫,隋文帝避暑之处,每年春往冬还。唐贞观五年,太宗修缮旧宫以备避暑,改名九成宫。
③帝子:皇帝的儿女,此指岐王。
④丹风阙.唐大明宫南面有五门.正南门称丹凤门:阙为门前两边的楼台。③芙书:帝王的痞书。翠微:山气青翠貌。
⑤翠微宫,指九成宫在山色青翠的山腰。
⑥栊(lóng):窗上的木格子。
⑦“何事”句:谓不必到天上去寻仙境。笙:管乐器名,用苦羊根长短不同的鲁管制成,以口吹奏。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王维在长安游历,曾随岐王在九成宫避暑。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首联叙事,言岐王奉诏离开京城去九成宫避暑。“帝子”,指岐王。“丹凤阙”,泛指帝京宫室。“天书”,天子诏命。“翠微宫”,非实指终南山之翠微宫,而是以“翠微”为形容语,直称九成宫。山气青苍叫“翠微”,九成宫建在山上,以此相称,便微透一股青翠幽静之气,既与题目的避暑相切,又开启下文的铺开描写,有曲径通幽之妙。
颔联,颈联集中写九成官消暑胜地的景致。白云绕窗,并从户牖的缝罅中偷袭入来,沾惹衣上;捲起帘幔,刘镜理妆,山泉的投影即在镜中,则窒面悬瀑可知。瀑水投下峡谷,谷在林封树掩之中,透过密林,传来欢声笑语般的哗哗水声;而重重房室都在岩围绿荫之中。四句把“翠微”二字具体形象化,写出一个云拥雾绕、树抱水环的胜境,这还不是如登仙界吗?尾联即顺此以夸耀收结。仙境也未必胜过此地,不必学王子晋成仙了。“吹笙”,用王子晋的典故。《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晋好吹笙作风鸣.游伊洛之间,被浮丘公接上嵩山。这个典故选择甚妙。恰合“帝子”岐王的身份。

名家点评

顾毒:“句法天成,更不可易。起语叙事从容曲尽,下联便见九成物色,结乃费诼,便成收柬。”(《王摩诘诗评》)
许学夷《诗原辩体》:“摩诘七言律,如‘帝子远辞,、·洞门高阁,、‘积雨空林’等篇,皆淘洗澄净者也。'”
金人瑞《圣叹外书》:“云雾通窗,山泉入镜,此是极写所借之地暑气全无,清凉隔世,正特为题中‘避暑’二字。”
方东树《昭昧詹言》:“起二句破题甚细,不似鲁莽疏漏。帝子,岐王也,先安此句,次句‘借’字乃有根。中四句突写九成宫之景。收句乃合应制人颂圣口吻。”
黄培芳《唐贤三昧集笺注》:“对叠起最好,后人多不解此法。鲜润清朗,手腕柔和,此盛唐之足贵也。o顾可久云:颔联宫上景,颈联宫下景。使太子晋事翻案,清新俊逸。”

作者简介

王维(698—759),唐代诗人。字摩诘。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开元年间中进士,累官至给事
王维王维
中。安禄山攻入长安后,王维曾受伪职。平乱后,依靠其弟的关係,未加刑罚,只降为太守中允。后又升为尚书右丞,后人称怍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王维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诗篇,但其主要怍品还是山水田园诗。通过对山水田园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道思想,涛的艺术性极高,很有功力,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王维兼通音乐和绘画,善写善水及松石,笔迹雄壮,似吴道子。曾绘《辋川图》,山谷郁郁盘盘,云水飞动。北宋苏轼称他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