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东润先生(1896—1988),名世溱,以字行,江苏泰兴人。早年先后就读于泰兴蒙学堂、襟江国小。后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国小,得从唐文治先生习古文辞。1913年末,得吴稚晖先生推荐到英国留学三年。1916年归国后,任教于广西第二中学(在梧州),1919年起任教南通师範学校十年,1929年入武汉大学,其间皆教授英语。1932年始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乃转入中文系。1942年移讲席于重庆柏溪之中央大学,1947年后曾辗转任教于无锡国专、齐鲁大学、沪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后曾长期担任中文系主任。1988年2月10日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八代传叙文学述论
- 作品出处: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朱东润
作者简介
朱东润先生(1896—1988),名世溱,以字行,江苏泰兴人。早年先后就读于泰兴蒙学堂、襟江国小。后入上海南洋公学附属国小,得从唐文治先生习古文辞。1913年末,得吴稚晖先生推荐到英国留学三年。1916年归国后,任教于广西第二中学(在梧州),1919年起任教南通师範学校十年,1929年入武汉大学,其间皆教授英语。1932年始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乃转入中文系。1942年移讲席于重庆柏溪之中央大学,1947年后曾辗转任教于无锡国专、齐鲁大学、沪江大学。1952年院系调整,转入复旦大学任教。1957年后曾长期担任中文系主任。1988年2月10日去世,享年九十二岁。
朱东润先生是我国着名的传记文学家、文学史家、教育家和书法家。他早年曾系统学习传统诗文和学术,留学英国曾译介英欧文学。1932年起讲授中国文学批评史,所着《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为该学科奠基着作之一。其间研读《诗经》着成《读诗四论》,研读《史记》出版《史记考索》,在各自领域皆有独到建树。自1939年起,转治传记文学。研究中国历代传记文学,成《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和《八代传叙文学述论》二书;探索中国传记文学之创作,40年代着《张居正大传》和《王阳明大传》(已佚),50年代后着《陆游传》、《梅尧臣传》、《杜甫叙论》、《陈子龙及其时代》、《元好问传》。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的开拓奠基人,所着也取得广泛的国际声誉。有关中国历代文学之论文则结集为《中国文学论集》。60年代曾主编高校统编教材《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从二十岁起习书,由篆书入手,进而习隶书、行、楷各体,所书苍虬劲峭,皆造其极。
书摘
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
八代传叙文学述论
附録
探索中国传叙文学发展道路的珍贵记録
——读朱东润先生的两种遗着 陈尚君
朱东润先生传略
朱东润先生论着要目
中国传叙文学之变迁
目録
《晏子春秋》
《史记》及史家底传叙
《三国志注》引用的传叙
《世说新语注》引用的传叙
《法显行传》
《高僧传》
《续高僧传》
附:《续高僧传》所见隋代佛教与政治
《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述论
唐代文人传叙
宋代底三篇行状
宋代底年谱
全祖望《鲒埼亭集》碑铭传状
傅叙文学舆人格
传叙文学底真实性
八代传叙文学述论
目録
序
第一 绪言
第二 传叙文学底名称和流别
第三 传叙文学底蒙昧时期
第四 传叙文学底产生
第五 传叙文学底自觉
第六 几个传叙家底风格
第七 传叙文学勃兴底幻象
第八 划时代的自叙
第九 思想混乱底反映
第十 南朝文士底动向
第十一 《高僧传》底完成
第十二 北方的摹本
附録第一 《东方朔别传》
附録第二 《锺离意别传》
附録第三 《郭林宗别传》
附録第四 《赵云别传》
附録第五 《邴原别传》
附録第六 《孙资别传》
附録第七 《曹瞒传》
附録第八 锺会《张夫人传》
附録第九 何劭《荀粲传》
附録第十 何劭《王弼传》
附録第十一 夏侯湛《辛宪英传》
附録第十二 傅玄《马钧序》
附録第十三 郭沖《诸葛亮隐没五事》
附録第十四 皇甫谧《庞娥亲传》
附録第十五 释法显《法显行传》
附録第十六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附録第十七 萧统《陶渊明传》
附録第十八 释慧皎《晋庐山释慧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