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辽西作

2021-04-23 16:42:45 百科

辽西作

《辽西作》是唐代诗人崔颢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一题《辽西》。这首诗写在辽西地区征战士兵艰苦的守边生活,饱含同情。全诗语言平实,层次清晰,格调刚健,境界沉雄。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辽西作
  • 作品别名:辽西,关西作,关西行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作者:崔颢

作品原文

辽西作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
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徵兵。
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
寒衣着已尽,春服谁为成。
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辽西作:《河岳英灵集》、《唐诗纪事》均作《辽西》。辽西,古郡名,战国燕置,隋唐已废,这里指辽河流域西部地区,唐代在此设定平卢节度使。
⑵燕郊:指辽西。辽西地区为战国时期燕国边区,故称。芳岁:即百花盛开的季节,指春季。
⑶残雪:残存的积雪。
⑷合:即长满,遍布。
⑸辽阳:指辽水北岸地区。春水生:指四月份辽水上游地区积雪融化,形成辽河的春汛。
⑹胡人:指奚、契丹、靺鞨等少数民族。
⑺日:即天天。
⑻沙虚:指沙土不结实。金鼓:即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一作“金甲”。
⑼春服:春日穿的衣服。谁为成:意即谁来做,一作“与谁成”,又一作“谁与成”。
⑽洛阳使:指前往洛阳的使者。
⑾边塞:一作“边戍”。

白话译文

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嚷轿夜然残存着点点积雪。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徵兵。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

创作背景

据《唐诗纪事》,这首诗约作于唐玄宗天宝(742—756年)想企船初戒姜宙洪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燕郊芳岁晚,残雪冻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生”四句是说:燕郊大地,芳草鲜美的季节快要过去;边城之中,仍然残存着点点积雪。阳春四月,青青的野草遍布四野;辽水的北岸,积雪融化,涨起了春汛。这几句描写辽西春天的景象。起句点名时节地点。辽西地处北国,虽然已是晚春,却残雪犹存,让人感到阵阵寒意。既称“芳岁”,复称“残雪”,再一个“冻”字,写出了这里荒寒而独特的景象。“四月”照应“芳岁晚”项柜遥;“春水”暗应“残雪”。这两句在荒寒的背景上涂抹了清亮的生命的绿色,意境宁静优美。
“胡人正牧马,汉将日徵兵白婶婶。露重宝刀湿,沙虚金鼓鸣”四句意为:关外胡人正在放养战马,关内汉家将日日徵兵。露水凝重,把将士的宝刀打湿了;沙土松虚,军队的金鼓呜呜作鸣。这四句由前面描绘辽西春景转为写人。四月春草合,故胡人正牧马。胡人入侵通常是在秋高马肥之时,此春天牧马,看似安宁祥和,实暗伏杀机,因而汉将日徵兵,严加防範,不敢懈怠。“露重”两句,用兵器与铠甲在自然条件下的反应突出士兵作战的艰苦,引出下文的感叹。
“寒衣着已尽,春服谁为成。寄语洛阳使,为传边塞情”四句意为:戍卒们冬天的寒衣已经穿烂,可是这时春天的服装还没有谁给他们做成。转告前往洛阳的使者,请你传达一下这边塞的艰苦情况。这四句即景抒情。“寒衣”二字,呼应开头次句“残雪冻边城”。寒衣已尽,春服无着,戍边生活倍加艰辛,却无人知晓、可怜。“春服谁为成”,採用疑问语气,意即没有做成,自然引出结句寄语洛阳使,亦即寄语朝廷,要体恤边关将士的辛苦。字里行间,饱含着诗人的深切同情。
这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语拜汗和章言平实,层次清晰,格调刚健,境界沉雄,饱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名家评价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恋赠七、八痛快而感激。”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七、八似杜。”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冯班:“七、八忠厚,有诗人之意。”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入朝为太僕寺丞,官终尚书司勛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着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这首反映边塞生活的诗作,语言平实,层次清晰,格调刚健,境界沉雄,饱含深情,意在言外,可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戎旅”。

名家评价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七、八痛快而感激。”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冯舒:“七、八似杜。”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引冯班:“七、八忠厚,有诗人之意。”

作者简介

崔颢(704?—754),唐代诗人。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登进士第。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门下任职。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初年,入朝为太僕寺丞,官终尚书司勛员外郎。其前期诗作多写闺情,流于浮艳轻薄;后来的边塞生活使他的诗风大振,忽变常体,风骨凛然,尤其是边塞诗慷慨豪迈,雄浑奔放,名着当时。《全唐诗》存其诗四十二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