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周三泉

2018-10-14 02:38:32 百科
北周三泉

北周三泉

北魏(386年—557年)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权,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经过多年战争,于公元四三九年统一了中国北部,与统治南方的宋形成对峙局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周三泉
  • 民族:鲜卑族
  • 人物:周武帝宇文邕
  • 时间:公元四三九年
  • 地点:中国北方

简介

北魏实行汉化政策,在全国通用新朝所铸的“太和五铢”,后又铸“永安五铢”,并允许民间铸钱,官员的俸禄也改为以钱代绢,这为促进货币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北魏分东、西魏后,北齐建立,又铸“常平五铢”,也保留了北魏的气韵。可见,北朝前期的几种货币,在币值及製作风格上都是一脉相承的,就钱币本身而言,制工、钱文也相当精美,整体质量远高于南朝各代,这不仅得益于北朝汉化政策,也是南北朝时期民族融合、南北货币文化相互渗透和影响的结果;而这一切,到了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北周,又顺理成章地结出了更加惊人、更加完美的果实———北周三泉。

详细内容

这三泉是指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保定元年(五六一年)所铸“布泉”、在建德三年(五七四年)所铸“五行大布”及静帝宇文衍在大象元年(五七九年)所铸“永通万国”。这其中,第一种显然是沿袭莽钱之布泉,但区别在于钱文用的书体不同,莽钱用的是细巧的悬针篆,而北周布泉则用丰腴圆润的玉箸篆,所谓玉箸篆,是喻其笔画两头肥瘦均匀,末端不出笔锋,犹如以玉箸写成。再一个区别,是莽泉的“泉”字“中直皆断作两笔”,而北周布泉“泉字中直直下不断”(翁树培《古泉汇考》)。不要小看了这一点细小的差别。在泉家眼里,它们分别象徵着两个相距数百年、在钱币艺术上都达到高峰的时代呢。
“五行大布”的钱文用的也是玉箸篆书体。与布泉一样,它也是製作精美的钱币上品,取名“五行大布”,大约是希望它能够受到市场欢迎,广泛流通起来。不幸的是恰恰相反,此钱入市后,边境之上,人多盗铸,政府无奈,只好禁行五行大布,使其不得出入四关,对于泉布,也下令“听入而不听出”。这两种钱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
三泉之末,是“永通万国”。这钱的面文用的是从玉箸篆中脱颖而出的钱线篆,笔画细硬如铁,首尾如线,十分可爱。它与上面两种钱币一样,工艺绝伦,篆法华美,不仅是北朝钱币中的佼佼者,也被后人誉为六朝钱币之冠,常与被称作“铸钱三绝”的东汉王莽、宋徽宗、金章宗三个朝代的钱相提并论,这说明北周三泉在铸币技艺及书法水平上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永通万国”的出现,连同布泉、五行大布使北周三大美泉不仅在南北朝、乃至在我国以及世界铸币工艺史上,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钱文“永通”意永远通行,“万国”示天下万国可用。铜色青白,製作精緻,轮廓俊俏,书法华美。初铸钱径约3厘米、重6克左右。后铸渐小,径减至2.5厘米左右,且夹有铅锡钱,然仍不失美泉风韵。有合背钱、厌胜钱,传世之阔缘大钱,据考为后世翻铸。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