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级驱逐舰是日本海军的早期驱逐舰。
为日本驱逐舰草创时期16英国製造的驱逐舰当中一级。该时期一字舰名驱逐舰是亚罗公司製造,晓,霞属于第二期,此级舰共2艘。
此级舰在日俄战争中损失一艘,另一艘在1913年除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晓型驱逐舰
- 前型/级:雷型驱逐舰
- 次型/级:春雨型驱逐舰
- 研製时间:1897
- 服役时间:1901
- 国家:日本
- 数量:2艘
发展沿革
建造缘由
晓型驱逐舰是根据日本海军制定的第2期对俄海军扩张计画中所要装备的4艘驱逐舰中的2艘 ,即晓号和霞号,使用的1897年度的财政预算。晓型事实上与雷型是同级军舰 ,同 样由亚罗造船有限公司承接製造 ,1901~1902年间相继建成服役。
建造列表
本级舰共2艘,分别是晓,霞号。
时间表
晓
1号舰。
1900年11月10日动工,明治34(1901年)年12月14日竣工,分类为军舰(驱逐舰)。
明治37年(1904年)5月17日在旅顺封锁作战时于辽东海域触雷沉没。沉没当时并未立即公布,至5月31日才公布为20日沉没。当时,日本舰艇因触雷而损失或因碰撞而沉没,受损的事件层出不穷,採取暂时隐藏的做法为战争中的惯用伎俩。明治38年(1905年)1月12日除籍。在此之前原乘员仍以晓号舰乘员名义担任其他任务。
霞
2号舰。
1901年2月1日在英国亚罗公司动工,明治35年(1902年)2月14日竣工,分类为军舰(驱逐舰)。
明治38年(1905年)12月12日变更为驱逐舰。大正元年(1912年)8月28日变更为三等驱逐舰。大正2年(1913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1914年)8月23日变更为杂役船(扫雷艇)霞丸。1920年7月1日恢复原名霞。
技术特点
由亚罗公司建造,雷型的同型舰。与雷型同样使用钓合舵,部分舵面暴露在海面。垂线间长67.3m,全幅宽6.3m,平均吃水1.7m,常备排水量363吨。主机为四汽缸三胀式倾斜往复蒸汽机2座2轴、主锅炉亚罗式煤炭水管锅炉(蒸汽圧力17.6大气圧、饱和温度)4座、功率6000马力、速度31节。武器装备为80mm单联装炮1座,57mm单联装炮5座,450mm单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乗员62名。后来前部舰桥上六斤速射炮换装为十二斤速射炮、其余更换为无防盾山内式6斤速射炮。共有晓、霞2艘服役,参加了日俄战争。
除了载炭量稍微少一点之外基本与雷型相同 ,最 大的区别在舵上,雷级採用了一种半钓合舵 ,有部分露于水线之上 ,这使其很容易被敌舰的炮火摧毁,晓级则改善后将舵全部置于水线之下而採用了钓合舵。因为日本海军想学习製造工艺来改进他们的雷级驱逐舰 ,所以晓级驱逐舰只造了2艘 ,设计上以英国四烟囱的 B级驱逐舰为基础 ,具备 30节以上的航速。
性能数据
标準排水量 | 363吨 |
航速 | 31节 |
主火力 | 76mm单联装炮1座 |
副火力 | 57mm单联装炮5座 |
鱼雷发射管 | 450mm单联装鱼雷发射管2具 |
服役事件
晓

1号舰。
1900年11月10日动工,明治34(1901年)年12月14日竣工,分类为军舰(驱逐舰)。
当时亚罗公司建造的驱逐舰,竣工的时候舰名以罗马字母标记,此舰舰首舷侧即留有赫本式罗马拼音“AKATSUKI”的标示,但这种标示到底使用到什幺时候无法得知。
日俄战争爆发时,晓号编入第一驱逐队参加旅顺战役,1904年3月10日清晨在老铁山海域与俄军军舰交战时受损。
明治37年(1904年)5月17日在旅顺封锁作战时于辽东海域触雷沉没。沉没当时并未立即公布,至5月31日才公布为20日沉没。当时,日本舰艇因触雷而损失或因碰撞而沉没,受损的事件层出不穷,採取暂时隐藏的做法为战争中的惯用伎俩。明治38年(1905年)1月12日除籍。在此之前原乘员仍以晓号舰乘员名义担任其他任务。
霞

2号舰。
1901年2月1日在英国亚罗公司动工,明治35年(1902年)2月14日竣工,分类为军舰(驱逐舰)。
日俄战争爆发后,此舰编入第一驱逐队,参加旅顺攻击战。1904年3月10日早晨,参与老铁山海战。同年8月12日,黄海海战时俘获逃至芝罘港的俄军驱逐舰“坚决”号,霞号协同友军朝潮号派遣10名人员登上此舰,俘获坚决号,坚决号后改名晓号,之后又改名为山彦号。

1905年5月10日,重新编组,霞号转编至第三驱逐队,参加日本海海战夜袭。
明治38年(1905年)12月12日变更为驱逐舰。大正元年(1912年)8月28日变更为三等驱逐舰。大正2年(1913年)4月1日除籍,大正3年(1914年)8月23日变更为杂役船(扫雷艇)霞丸。1920年7月1日恢复原名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