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李铁夫(中共早期领导人)

2021-01-26 12:55:55 百科

李铁夫(中共早期领导人)

李铁夫原名韩伟键,化名金元镐、胡国明、韩国李、云岗等。他出生在朝鲜东北部鹹镜南道洪原的一个农民家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李铁夫
  • 民族:朝鲜
  • 逝世日期:1937年7月10日
  • 性别:男

个人简介

1937年7月10日。延安桥儿沟休养所。一位年仅36岁的朝鲜青年,因突患伤寒而告不治。中共中央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他永远安息在延安清凉山上。这位朝鲜同志就是李铁夫。李铁夫曾担任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和中共河北省委主要负责人,在当年来华的各国革命者中,他在中共党组织中担任的领导职务是很高的。新版《辞海》中还新收有他的生平条目。
青少年时代就积极投入到国内抗日斗争的洪流中,立志为民族解放献身。在参加反对日本残暴统治的爱国学生运动时期,他坚毅、果敢、有主见,表现出很高的组织才能。1919年3月1日,朝鲜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三一”独立运动。在全国反日大示威的民众游行集会现场,李铁夫作为朝鲜学生独立运动总指挥部的负责人之一,慷慨激昂地宣读了由代表们联合署名的《独立宣言》。日本警察署对这位学生领袖恨之入骨,四处通缉他。4月间,他辗转流亡到中国,与中朝革命斗士们共同战斗。在上海,他担任《新大韩新闻社》编辑。当时,正值大韩民国临时政府在上海宣告成立,这也使李铁夫看到了奋斗方向。1920年,他化名秘密赴日本留学,先后在京都帝国大学医科和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研读了许多马列主义着作。4年后重返朝鲜,以《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记者、编辑的身份为掩护,从事创建朝鲜共产党的活动。期间他加入了朝鲜马列主义同盟,并于1926年春天在朝鲜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朝鲜共产党中央委员。1928年2月,朝共遭到大破坏,他也再次遭到通缉。经共产国际介绍,李铁夫再度流亡中国,不久就在上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人物生平

1931年,李铁夫接受中共的指派,赴北平工作,出任党的外围组织——北平反帝国主义大同盟党团书记,从此开始了在中共地方重要领导岗位上长达6年的曲折任职经历。1932年9月后,李铁夫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1933年,中共河北省委机关遭到破坏。是年5月18日,李铁夫在北平秘密出席反帝大同盟党团会议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往南京监狱。同年7月15日,经党组织和朝鲜同志营救,李铁夫获得保释出狱。

相关信息

1934年初,在天津英租界小白楼附近的朱家胡同(今解放北路与曲阜道交口处)内一家裁缝铺的楼上,住进了一位汉语发音不太準、对外公开姓“杨”的“福建人”。这个戴着深度眼镜的学者模样的人,就是李铁夫。原来,他的党籍恢复后,党组织派他化装来津工作。他先栖身英租界海大道(今大沽北路)附近的26号路(今开封道)沿街3号的吴砚农家中,后来住到小白楼这处秘密的党的活动据点。这时,他的身边还有一位自称南开中学语文教员的年轻女士与他形影相随。他们经常手挽手外出,俨然一对恩爱夫妻。
原来,这是组织上为给李铁夫来津开展工作创造条件而做的巧妙安排。这位年轻女士真名叫张秀岩(1895-1968),也是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她刚刚从北平调到中共天津市委机关工作,任天津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张1926年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有着丰富的地下斗争经历,曾任北平文化界左翼联盟党团书记、北平文化总同盟党团书记。
李、张二人原是为了革命工作而假扮夫妻,但他们之间在革命工作中长期在一起,逐渐建立起了真挚的感情。
李铁夫的原配早年病逝,张秀岩则一直独身。当年年底,经党组织批准,他们正式结为伴侣。张秀岩先后在国民党当局天津市统税局和北宁铁路局找到了差事,以微薄收入维持这个特殊家庭的简朴生活。李铁夫则承担起家务活。平日有暇丈夫教妻子日语、妻子则帮丈夫整理读书笔记和文章素材。
“九一八”事变后,北方党组织的某些负责人不顾困难处境,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经中央代表推动,错误地提出“开展游击运动,创造北方苏区,建立红军”等口号,一味要求採取正面斗争行动,公开搞飞行集会,盲目发动了一系列武装暴动,致使党组织和民众斗争屡被破坏,很多党员被捕牺牲,损失严重。
李铁夫对此深感痛心。他坚守党在白区的工作纪律,坚持党的原则。他从党的利益出发,秉笔直书,在冷静思索的基础上对局势进行了客观估计和分析。从1933年11月至1934年2月,他相继撰写了《关于党内问题的几个意见》、《关于目前整顿组织的几个意见》、《关于官僚主义的严重性》、《“左”倾机会主义的反动性》、《党内斗争和自我批评》、《转变基础和反关门主义的问题》、《反帝运动不开展的原因是什幺》等一系列文章和意见书。
李铁夫连续八次上书中共河北临时省委,要求改变斗争策略,还把部分文章投到党的北方刊物《火线》上。他的意见得到河北临时省委部分领导成员的赞同。但是,中央驻北方的某些代表却火冒三丈,视其为严重政治问题,予以严厉批判。1934年3月30日,临时中央发出《致北方代表及河北省委的信》,要求对李铁夫给以“最后严重警告,停止其一切领导工作”,并要求“在河北党内开展极残酷的斗争”,对于支持李铁夫观点的同志进行严肃处理。随后,河北临时省委作出《关于反对右倾取消主义的决议》。一场反对所谓的“右倾取消主义的铁夫路线”的批判斗争,大规模地开展起来。5月,李铁夫被错误地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反党分子”,失去组织联繫和工作条件。
当时,李铁夫正在全身心投入到抗战救亡宣传工作中,他参与吉鸿昌举办的抗日武装力量培训班的讲课,还挤出生活费帮助办刊物。“一二·九”运动爆发后,李铁夫通过联繫的青年学生,参与组织领导了天津学生“一二·一八”大游行。他还组织部分进步青年成立了一个马列主义学习小组,常在河东旧俄国公园内活动。
但是,每当他们把民众组织起来时,省委某些负责人便派人来干涉,把他负责的任务接过去,另派他人领导,并对他予以警告。儘管不被信任、受排挤,但李铁夫和张秀岩并不失望,一次次继续开闢新领域,努力排除阻力建立新关係。他们始终坚定不移,无愧于党的事业。
1934年8月起,中共河北省委陆续从北平迁到天津。对“铁夫路线”的“无情打击”和“残酷斗争”以天津为主阵地,竟然持续了一年多。1936年3月初,中共天津市委重建。张秀岩担任市委妇女部长。同年春天,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来天津主持北方局工作,贯彻瓦窑堡会议精神,纠正“左”倾错误。李铁夫和张秀岩也作为天津市委成员参加了天津市委日常工作。5月,日本帝国主义增兵华北。李铁夫及时向市委书记林枫建议,揭露日本侵略者妄图消灭中国的阴谋,宣传党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按照刘少奇的部署,市委决定组织广大爱国学生再次游行。在游行前夕,李铁夫深入到法商学院、北洋工学院找党员和“民先”骨干具体安排行动方案。由于市委的坚强领导,天津“五·二八”大游行获得成功。不久后,刘少奇代表北方局充分肯定了李铁夫的主张和他对党作出的贡献,纠正了强加在他身上的不实之辞,并召集会议,决定恢复李铁夫与党的联繫,并任命他为河北省委委员兼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秀岩同时被任命为市委副秘书长。所谓的反“铁夫路线”的斗争也基本得到遏制。
李铁夫主持市委工作后,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发展党员和基层支部工作,不断培植革命力量,推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党在天津工作的新局面。他帮助法商学院、南开大学筹建起党支部,还建起“民众救国会”、“工人救国会”、“农民救国会”。市委还组织广大民众有效地反对日货走私。天津的抗日救亡运动又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态。
1937年5月,根据中央指示,李铁夫作为白区工作代表奔赴延安,参加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和全国党的白区工作会议。在白区工作会议上,中央彻底结束了王明在白区工作中的“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统治。他在会上的两次发言中,批判了“左”倾关门主义倾向,受到与会人员的普遍关注。毛泽东与他促膝谈心时,为他和张秀岩“受了打击,受了冤屈”而鸣不平。由于他长期在白区从事党的地下工作,积劳成疾,身染肺结核,党中央留他在陕甘宁西北局边工作、边休养。在李铁夫病重期间,中央给张秀岩发来“大哥病重”的电报。但当张秀岩辗转到达延安时,他已不幸逝世。《新中华报》刊登了他的生平传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