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一傅众咻

2020-12-14 07:54:03 百科
一傅众咻

一傅众咻

一傅众咻,成语,作定语,一傅众咻乃自“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简化而来。原指一人施教时,众人在旁喧扰。形容由于环境的干扰,做事难以取得成绩。或环境于人之影响甚大,常用此语。傅,教导。咻,喧闹。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齐也,不可得矣。”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成语故事 一傅众咻
  • 作者:孟子
  • 发音:yī fù zhòng xiū
  • 用法:做定语
  • 名称:一傅众咻
  • 出处:《孟子·滕文公下·第六章》
  • 年代:古代
  • 近义词:众楚群咻

成语解释

【释义】① 傅:教导。② 咻:喧闹。一人执教,众人起鬨。比喻少数人鼓励上进,多数人却扯后腿。

词语辨析

【同义词】众楚群咻

成语用法

【用法】 贬义词;作定语
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能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犹如宋王何?”

成语典故

孟轲,是战国时期着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孔子儒家学说的主要继承者,有“亚圣”的美称,人们尊称他为孟子。
有一年,孟子听说宋国的君王说要施行仁政,这正是孟子所竭力主张的,所以他特地到宋国去。
孟子在宋都彭城了解了一件事情,发现宋国君主手下的贤臣很少,而没有德才的人却很多。他感到情况并不是像宋国国君说的那样,便打算到别国去游历。宋国的君主听说孟子要离去,便派大臣戴不胜去挽留,并向他请教治理国家的方法。戴不胜说:“请问先生,怎样才能使我们宋国的君王贤明?”
孟子回答说:“先生要使贵国的君王贤明吗?我可以明白地告诉您。不过,还是让我先讲一件事。楚国有位大夫。想让自己的儿子学会齐国话。据您看,应该请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请楚国人来教他?”
戴不胜不加思索他说:“当然是请齐国人来教他。”
孟子点点头,说:“是的,那位大夫请了一个齐国人,来教儿子齐国话,可是儿子周围有许多楚国人整天在打扰他,同他吵吵嚷嚷。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是用鞭子抽他、骂他、逼他;他也学不会齐国话。如果那位大夫不是这样做,而是将儿子带到齐国去,让他在齐国都城临淄的闹市住几年,那幺齐国话很快就会学好。即使你不让他说齐国话,甚至用鞭子拍打他,强迫他说楚国话,也办不到。”
戴不胜打断孟子的话说:“我们宋国也有薛居州那样的贤士呀!”孟子回答说:“是的,宋国的薛居州是位清廉的大夫。但是靠他一个人在君王左右是不起什幺作用的。如果君王左右的人,无论年老处少、官职尊卑,都能象薛居州一样,那才行呢。君王左右都不是好人,那君王能与谁去做好事呢?”
戴不胜向君王复命后,君王见孟子去意已决,便不再强留,送了他一些钱,让他离开宋国。

词语辨析

1、戴不胜:人名,宋国的官员。
2、之:第一个“之”,结构助词,的。第二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善:形容词作动词,向善。
4、明:明确。
5、告:告诉。
6、齐语:说齐国话。
7、傅:教导。
8、诸:兼词,之乎,他吗?
9、咻:喧譁打扰。
10、虽:即使。
11、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12、挞:鞭打。
13、而:表并列,又。
14、引:拉。
15、庄:街名。
16、岳:里名,都在齐国国都临淄城内。
17.薛居州:人名。
18.居:停留,待
启示:“一傅众咻”及相关典故说明:周围环境特别是身边多数人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不仅学习语言是这样,在品德修养上也是这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