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

2019-07-07 12:02:52 百科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成立于2009年12月,是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自发组织的一个交流平台。主要目的是促进北京各个高校之间的交流合作以及发展,保证各个天文社团有序的换届以及传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
  • 外文名:Astronomy Association Union of Beijing Universities
  • 成立时间:2009年12月20日
  • 成员数目:30左右
  • 简称:北天联盟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发展历史

一、1990~1997年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创始
1990年初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开始出现,最初只有北京师範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少数学校有天文社团。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北京的天文社团开始了最初的发展。这时大家纷纷在自己的学校举办各种讲座和科普活动,并创办了自己社团的刊物。但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局限性,天文社团一直仅在自己学校内发展,并没有走出去开阔天空。那个时代的社团通常只是少数几个热血青年的努力,因此后期发展的并不是很好,有时甚至沦为挂靠院系的附属物而慢慢消沉。

二、1997~2002年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交流的萌芽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1997年,这一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文协会、清华大学学生天文学会等天文社团成立了。并在随后几年的狮子座流星雨的影响下,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开始纷纷崛起,比如北京工商大学北极星天文协会,对外经贸大学天文协会,北京工业大学寰宇天文社等等天文社团迅速成立,这又为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的交流提供了更深的基础。那时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开始相互参加各种活动,交流各自创办的刊物,甚至联合起来一起外出观星。使得这段时间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像雨后春笋般的成立,短短几年时间就由最初的几个天文社团发展到十几个天文社团。比如北京科技大学启明星天文协会、中华女子学院深空天文协会、北方工业大学天文协会、北京邮电大学天文协会等等。

三、2002~2006年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的衰落
不过天文学科本身有很大的薄弱性,在新的思想潮流的冲击下,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的发展进入了一个低潮期。这段时间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慢慢减少,一些基础薄弱的社团由于没有找好接班人而衰落甚至消失。虽然期间有个别社团办的还不错,但是也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社团之间的交流几乎没有。

四、2006~2009年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正式交流的开始
2006年6月北京交通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成立,这个协会刚成立不久就发起了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活动————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峰会(后改称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研讨会)。2006年11月5日第一届北京高校天文研讨会在北京交通大学举行,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北京交通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文学社、中国人民大学星月空天文学社、北京工商大学北极星天文协会、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等天文社团负责人齐聚一堂。研讨会中大家确立了各校在举办活动方面互相扶持通力合作的宗旨,并建立QQ群:“天文社团俱乐部”为联络平台交流。然后共同商讨确立了12月联合举办双子座流星雨的活动,并保证每年都举办一次研讨会商讨合作问题,研讨会由八所高校轮流举办。
第一届研讨会后,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开始了新一轮的交流活动。首先是11月9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与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联合在北航主楼观看水星凌日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后来又在12月13日晚在北京古北口成功举办了“大观行旅”北京六校联合观看双子座流星雨的活动,活动受到了各路媒体的关注与报导。同时通过当时的五加一社团网增加了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与总结,使得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开始了新的交流与学习。
第二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与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的努力下,2007年5月12日牧夫天文论坛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合板块开启,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从此有了一个新的展示与讨论的平台。但是由于社团之间的交流依然比较少,以至于当时北京高校天文版长期只有北航北斗巡星会一个社团在讨论。
2007年11月17日第二届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研讨会在北京师範大学物理楼举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北京工业大学天文协会,北京交通大学天文爱好者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文协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星愿天文社、北京工商大学北极星天文协会、中国传媒大学自然科学社、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等天文社团参加本次研讨会。本次研讨会主要议题仍然是当年12月联合观看双子座流星雨,其中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为此专门做了很多工作。同时在会议上还讨论了关于联合出版北京高校天文科普刊物、北京高校联合天文科普节、天文社团之间活动共享等问题。但是由于北京高校之间的交流有有限,最后只有12月的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合观看双子座流星雨顺利举行。由于这次活动时间正好是周五晚上,而且天气非常好。最后参加活动的人员突破400人,成为当年影响力非常大的一个活动。
2008年8月中国西部发生日全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与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联合前往新疆哈密伊吾盐池乡观看日全食获得圆满成功,首次实现北京高校天文之间的联合远征活动。
同年12月13日北京师範大学再次发起联合观看双子座流星雨活动,这次活动首次使用了租车前往活动地点,摆脱了铁路的限制。北京工商大学北极星天文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文协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星愿天文社、中国传媒大学自然科学社等社团参与了此次活动。但是由于活动成本高,收费较贵,参加人数只有不到200人。
2008年12月21日冬至日,第三届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研讨会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行,研讨会主要议题为2009年国际天文年活动的讨论。本次研讨会虽然没有其他太突出的新议题,但是很多天文社团表示感到社团发展受阻,社团新老工作人员的接班人的问题首次凸显出来。
在这几年中虽然每年都有研讨会,但是除了研讨会以外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几乎没有交流,以至于研讨会上很多有价值的议题得不到实际去执行。并且天文社团之间都在想着发展而忽略了社团的延续问题,以至于很多天文社团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地。但是在这期间北京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天文社团,比如中国矿业大学天文协会、首都师範大学天文协会、北京邮电大学天文社等新的天文社团。

五、2009~2015年

2009年初星达公司赞助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六台望远镜,这六台望远镜供北京高校所有天文社团使用。只要在使用前给上一个使用的天文社团联繫就行。这六台望远镜极大的促进了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但是由于望远镜是完全公用,以至后来损毁严重。
2009年新学期开始,鑒于每年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只在研讨会上见面,社团之间缺乏交流。于是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在多方联繫之后,创办了了首届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交流会。交流会期间大家相互认识共同观星游玩增进了相互的了解与友情。以至交流会后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交流出现了空前的盛世,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密切到几乎每天都在QQ群内和论坛上扯淡。在此基础上2009年11月17日北京高校天文举行了一次空前绝后的流星雨观看活动,北京16所高校天文社团联合观看狮子座流星雨活动,参加人数更是达到了573人!同时与当年12月14举办了12所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合观看双子座流星雨活动,并且有三所高中天文社团参与其中,活动高校参与人数173人,中学参与人数46人。
2009年12月20日第四届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研讨会在北京大学物理学院举行,这次研讨会在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的大力筹办下达到空前的规模,研讨会不但有了活动手册也得到不少经费和赞助。会议从上午9点一直开到了晚上9点,以至于后面很多人都犯困。但是期间讨论了无数问题,会议的重点放在了社团发展与承继上面,并创新的提出了大活动不等于好活动,社团必须要重点培养接班人,北京高校联盟採取区域自治等新的观点。并在会议中提出了成立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研讨会筹备委员会的方案(也就是现在的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前身),并同意由筹备委员会主席来协调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的活动并协助新社团的建立。会后还第一次通过选举的方式选出了下一届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研讨会的承办学校,北京科技大学天文协会,主席是韩越扬同学。
时间很快进入了2010年,在北京科技大学的努力下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交流有了很大的进步。首先是在当年3月6日举办了一次小规模的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聚餐活动,并在3月20日在密云石塘路举行一次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观星活动。同时在联盟主席的协助下,北京林业大学天文协会成立,这可以说本届联盟最大的成果。
2010年8月在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的筹办下,2010年草原星空大会暨首届全国天文社团发展论坛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这次活动不但增加了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还提供了一个全国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活动。这次活动再次把社团的发展与延续放在了讨论的首要位置,并讨论了各个天文社团的建设与发展经验。
2010年十一长假,第二届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交流会在河北涞水野三坡举行,本次交流会共有北京二十多个天文社团总共一百多人参加。交流会上各社团之间通过自我介绍和集体观星和游玩相互熟悉,并在晚上举行了集体观星活动交流天文知识与经验。但是本次交流会也凸显出了交流的会的一些问题,比如交流会没有章程,各社团容易开始自己活动而忽略交流等。但是交流会的总体效果不错,很多天文社团骨干都在其中认识了不少天文同好。
2010年11月27日第五届北京高校天文社团研讨会在北京天文馆505教室举行,本次天文社团研讨会除了24个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参加以外,河北保定地区也有天文社团前来参加。本次会议主题依然是天文社团的发展与新社团的建设,但是相对于一年以前各社团的发展情况有了很大的进步。绝大部分天文社团已经从无人接班的困境中走了出来,并总结出来了很多经验。比如给新人归属感,给社员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空间等。会后选举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下一届研讨会的承办学校,并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推选出下一届联盟主席。
2011年3月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举办了“星特朗”杯全国天文社团发展徵文活动,从全国天文社团徵集关于天文社团发展的文章。活动最后取得了圆满成功,并在8月的第二届全国社团发展论坛上公布了获奖名单。同时第二届社团发展论坛也取得了圆满成功,参与本次发展论坛的社团以及人员数量明显增多。
这段时间虽然联盟的发展不是非常理想,但是在它的作用下也有了很大的效果。华北电力大学天文协会、北京理工大学博冠天文社、中国政法大学星道天文社、中国矿业大学天文协会、北京林业大学天文协会、北方工业大学天文协会、北京城市学院天文协会、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文学社、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协会天文部等高校天文社团相继成立。至此北京四分之一的高校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天文社团,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极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北京高校联盟刚开始创建,很多东西都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因此在其发展中也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联盟主席任务过重,高校天文社团之间交流不够积极等问题。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主要活动

1、北京高校天文社团交流会
每年十一长假期间的交流观测活动,主要目的是让新任的天文社团管理成员相互认识交流。
2、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培训会
每年年底举办的讨论活动,是北天联持续时间最长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讨论各个社团的各活动,安排下一年社团以及天联的事务。
3、北京高校天文社团培训会
每年三四月份举办,主要目的是培养各个天文社团新任管理成员。
4、北京高校天文社团游玩会
每年的五月份举行,算是各个天文社团乱离层的退休Party,活动尚不成熟有待改进。

北京高校天文社团联盟成员:

北京大学青年天文学会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斗巡星会
中国人民大学星月空天文社
北京工商大学(良乡)北极星天文协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天文学社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星愿天文社
北京工业大学寰宇天文社
北京邮电大学明光天文社
北京化工大学(昌平)观星者天文协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乐享天文协会
北京科技大学天文社
北京交通大学星空追梦天文社
中国传媒大学自然科学社
北京大学医学部天文协会
北京林业大学天文协会
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协会天文部
北京理工大学(良乡)博冠天文社
科苑天文协会(中国科学院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星野天文社
北京师範大学天文学社
中国政法大学(昌平)星道天文社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十字”天文学社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天文协会
北京工商大学嘉华学院(通州)天文社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天文协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星罗天文社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天文协会
北京语言大学天文协会
中央美术学院天文社
首都师範大学天文社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