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陈茂庆

2021-02-23 14:43:59 百科

陈茂庆

安徽灵璧人,文学博士、教授。 1987年7月本科毕业,留校任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陈茂庆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安徽灵璧人
  • 职业:大学教师
  • 毕业院校:华东师範大学

人物简介

1999年5月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国立教育学院获英语教学研究生文凭,同年11月在华东师範大学英语专业获澳大利亚文学方向硕士学位,2006年6月 获戏剧文化方向博士学位;2009年夏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伯尼分校访学。1987年9月至1991年7月任原外语系分团委书记,1992年5月至1994年10月任原外语系副系主任。1993年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11 年获校第四届优秀教学改革研究论文二等奖。为本科生讲授“泛读”、“美国概况”、“东西方戏剧文化比较研究”等课程,为研究生讲授“莎士比亚悲剧研究”、“莎士比亚喜剧研究”等课程。研究领域:英美文学、戏剧、比较文学。

教育科研

主持的科研和课程建设项目

(1)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中国传统戏曲在夏威夷的传播与接受研究” (2011年立项)
(2) 华东师範大学全英语教学课程
“东西方戏剧文化比较研究” (2010年立项)
(3) 华东师範大学专业核心课程
“英语泛读III & IV” (2008年立项)

主要科研成果

(1)《大胆爸爸与大胆妈妈 — 试比较萧伯纳和布莱希特剧作中的两个人物》,载《戏剧艺术》2011年第5期
(2)《陆地文明中的大海情怀》,载《上海戏剧》2011年第1期
(3)《戏剧中的梦幻: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比较研究》,北京:外文出版社,2008年
(4)《外语教材与备课》,载邹为诚等(编着)《外语教师职业技能发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5)《反抗婚姻的丛林少女 — 小说〈我的光辉生涯〉女主人公形象剖析》,载《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6)《本能与习俗的冲突&not; —评析古希腊悲剧<酒神的女祭司们>》,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4期
(7)《美国剧坛的“先锋妈妈”—玛丽娅·艾琳·福尼斯及其戏剧作品评介》,载《戏剧艺术》(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8)《默会知识与第二语言习得》, 载《东北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
(9)《作为“此在”的女人们 — 剧作〈费芙和她的朋友们〉的存在主义解读》,载《新疆大学学报》2003年第3期
(10) 《在丛林里挣扎的年轻艺术家 —评析〈我的光辉生涯〉中的女主人公形象》,载《华东师範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1期
(11)《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问题》,载《中国小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3期
(12)《人格与第二语言习得》,载《国外外语教学》2001年第2期
(13)《小说在ESL教学中的运用》,载《国外外语教学》1999年第2期
(14)参编《综合英语教程》(学生用书,第一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5)参编《综合英语教程》(教师用书,第一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参编 《新编商务英语写作》(第一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17)参编《新编商务英语写作》(第二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18)合译《英语寓言精选》,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年

参加学术会议的论文

(1)《海洋意象的跨文化阐释》,“世界文学的兴起”— 世界文学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主办,2011年7月)
(2)《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剧作中的宗教观念》,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研讨会暨北京大学、淡江大学、华东师範大学三校论坛(华东师範大学主办,2011年6月)
(3)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剧作中的乱伦母题》,莎士比亚研究与英语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主办,2006年9月)
(4)《汤显祖与莎士比亚》,“莎士比亚与中国:回顾与展望”全国研讨会(复旦大学主办,2004年12月)
(5)《小说〈我的光辉生涯〉中的诗歌评析》,澳大利亚文学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上海外贸学院主办,2006年11月)
(6)《反抗婚姻的丛林少女 — 评析小说〈我的光辉生涯〉女主人公形象》,澳大利亚文学研讨会 (苏州大学主办,2003年 10月)

指导的部分硕士学位论文

(1) 钟琰:《论舍伍德·安德森〈小镇畸人〉中的两性关係》,2010
(2) 崔孝婷:《论艾丽斯·沃克〈紫颜色〉中的身份追寻》,2010
(3) 刘莹:《精神分裂中的共同意识:评析欧茨的小说〈因为它苦,也因为它是我的心〉》,2009
(4) 韩秀英:《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分析动画电影的翻译:以〈功夫熊猫〉的翻译为例》,2009
(5) 谢颖烯:《华兹华斯作品中的生态意识》,2008
(6) 夏寒:《因美而爱:奥斯卡·王尔德及其作品中的希腊式爱情》,2008
(7) 孙加:《论王尔德童话中唯美的苦难》,2008
(8) 孙雪莲:《海明威的恋母情节》,2008
(9) 张琳:《王尔德喜剧中的浪蕩子和纨绔主义》,2007
(10) 孟萍:《美国黑人的不朽讚歌:论莫里森小说<爵士乐>的蓝调特徵》,2007
(11) 马芳芳:《论〈儿子与情人〉中的爱恨关係》,2006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