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北京钢铁学院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任电冶金教研室主任、电冶金研究所所长,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1994年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钢铁研究中心任访问教授半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傅杰
- 国籍:中国
- 出生日期:1937年
- 籍贯:湖南湘潭
出版专着
《特种冶炼》、《特种熔炼与冶金质量控制》、《钢冶金过程动力学》、《薄板坯连铸连轧钢的组织性能控制》。
发表论文
发表论文200余篇,100多篇被SCI、EI收录,其中包括1980年国际高温合金会议邀请报告“高温合金电渣重熔冶金的近期进展”、1986年国际真空会议邀请报告“中国高温合金工艺进展”及1993年《国际钢技术》约稿“中国电渣冶金技术”。
主要获奖
“电渣重熔合金钢工艺”和“单相双极串联有衬电渣炉”分别获国家发明奖。
“高温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控制与作用”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珠钢电炉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套用创新研究”2001年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2年获行业冶金科学技术特等奖,200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薄板坯连铸连轧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与套用”2003年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7项省部级1等奖,多项发明专利。
1988年,被美国真空学会评为1961-1988年间对国际特种熔炼技术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是登上国际特种熔炼杰出贡献奖领奖台的第一位中国人。
我国现代电炉炼钢杰出贡献个人奖的第一位得主。
主要研究领域
包括电渣冶金、真空冶金、高温合金及钢中微量元素的控制与作用、现代电炉冶炼、炉外精炼、薄板坯连铸连轧及超级钢等。
主要贡献
傅杰教授40余年来—直工作在钢冶金的第一线。在现代电弧炉炼钢、薄板坯连铸连轧、超级钢研究、高温合金中微量元素的控制、真空熔炼、电渣冶金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近年来,他提出了电炉应生产高附加值钢及围绕缩短冶炼周期以降低成本的发展方向。与珠钢合作,开发了低氮电炉钢生产、以氮代氩电炉底吹和电炉终点碳控制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研究成功了国外专家认为在珠钢CSP生产线上不能生产的货柜板,珠钢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货柜板生产基地。以他为首的项目组还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钢板强度高的原因,提出了钢的组织性能综合控制理论,研製成功了不添加微量元素、屈服强度为400MPa级的低碳高强度钢,率先实现了超级钢的产业化;与安钢合作,提出了现代电弧炉冶炼周期综合控制理论,开发了电炉加部分铁水冶炼等一系列电炉高效化生产技术,成果在整体研究水平和经济技术指标方面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傅杰教授还根据我国目前钢生产的实际情况,建议应及时关注我国电炉钢生产的发展。这些工作对近年来我国在废钢及电力紧缺、电炉钢成本比转炉钢高的条件下电炉钢产量大幅度提高、对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超级钢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他培养的一批博士生中,大多已成为钢铁企业、高等学校、研究院所、政府部门的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