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0年11月25日,在卡内基75岁生日这天,他宣布资助1千万美元信託资金创办卡内基基金会(后称研究院),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致力于研究和平问题和推广世界事务的公众教育机构。卡内基声明,每年来自信用基金收入的相当部分必须用于废止战争“这个文明的毒瘤”;“当和平的目标实现了,收益必须用于禁止另一场更堕落的罪恶,主要指对人类进步、幸福、提高形成最大阻碍的罪恶”。卡内基提名威廉·霍华德·塔夫脱总统为荣誉总裁,并挑选了28名董事,均是美国企业界和公众生活中的领袖人物,包括哈佛大学校长查尔斯·爱罗特(Charles W. Eliot)、着名慈善家罗伯特·布鲁金斯、前驻英国大使约瑟夫·彻特(Joseph H.Choate)、前国务卿约翰·福斯特(Johm W. Foster)、麻省理工大学前校长亨利·朴瑞彻特(Henry S.Pritchett)以及卡内基研究所所长罗伯特·伍德沃德 (Robert S. Woodward)等。卡内基指示董事会成员,为达到和平目标,可“自由决定採取何种措施和政策”。他挑选长期给自己担任顾问的纽约市参议员、前战争部长依利胡·鲁特(Elihu Root)担任第一任总裁。鲁特1912年获诺贝尔奖,并一直担任总裁至 1925年。
1925年,尼柯拉斯·伯特勒(Nicholas Murray Butler)继鲁特之后担任总裁长达20年。他促成1928年《非战公约》的签订,并因此获诺贝尔奖。在他之后,约瑟夫·杜勒斯(Joseph E Johnson.John Foster Dulles)担任总裁,加强了研究院的课题研究和公众教育职能,并对二战后联合国及整个国际法律体系的建立发挥过一定作用。当时研究院还为战后新独立国家进行外交官培训,并推出颇有影响的《国际调解》刊物。为了便于与联合国接触,研究院把“欧洲中心”移往日内瓦,使之成为美国与欧洲进行国际问题对话的重要舞台。这一阶段大通银行的大卫·洛克菲勒、艾森豪总统、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等重要人物均担任过董事会成员。随着50年代冷战的加剧,研究院发起研究苏联问题。
l971年,托马斯·修斯(Thomas L Hud1es)担任新总裁。他认识到当时国际社会中的相互依存正在增加,而世界安全开始面临新挑战;与此同时,美国国内正处于“国家未来如何发展”的辩论当中。他认为研究院应更着重研究与美国政策有关的问题,加强公开辩论活动。这一观点得到董事会主席米尔顿·凯兹(Milton katz)及后来的约翰·道格拉斯(John W.Douglas)的支持。l970年,研究院把总部迁回华盛顿,并在1983年关闭纽约和日内瓦的办公室。研究院还与美国外事协会一起,于1971年联合创办“面对面讨论计画”(Face – to - Face Program),邀集政府、国会各部门官员、专家、学者、新闻记者和民间机构代表与会,就国际重大问题和美国对外政策进行秘密讨论,促进政府和非政府人士就国际问题进行对话。通过这些方式,卡内基研究院不只为个人提供了一个探索当代公共政策问题的论坛,同时也促进了其成员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关係,使卡内基研究院赢得“受尊敬思想库”的名誉,其成员也定期在电视採访节目中露面。与此同时,研究院还创建了着名的《外交政策》刊物。
研究院的核心领导是由25人组成的董事会,成员包括前政府官员、公司银行经理董事、研究院负责人。现任董事会主席由唐纳德森公司(Donaldson)总裁威廉·唐纳德森(William H. Konaldson)担任,副主席是威廉·克诺里公司(Willians & Connolly) 合伙人格瑞格里·克瑞格(Gregory B.Craig)。董事会成员包括摩根·斯坦利顾问主任理察·迪普斯(Richard A. Debs),艾森豪世界事务研究所所长苏珊·艾森豪 (Susan Eisenhower),对外关係 委员会总裁里斯里·盖博(Leslie H. Gellb),联合国秘书长儿童与武装冲突特殊代表奥拉瑞·奥图诺(Olara A. Otunnu),布鲁金斯学会总裁塔尔博特(Strobe Tahott)等。
研究院总部位于华盛顿的中心地区,与白宫、国会山、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部毗邻,与美国着名思想库——布鲁金斯学会只有一墙之隔。该总部设有行政办公室、财政服务部、交流部、人力资源部、计算机系 统部、研发部、《外交政策》刊物部及图书馆,共有成员100人。此外,研究院的莫斯科中心还有成员41人。杰西卡·马修斯 (Jessica T. Mathews)从1997年5月起担任研究院总裁至今。她在70年代曾担任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全球问题办公室主任,后参与创建世界资源研究所,也担任过《华盛顿邮报》编辑和对外关係委员会高级研究人员。1997年,她在《外交季刊》上发表《权力的转移》一文,被评为该杂誌75年以来最有影响力的文章之一。自担任研究院总裁之后,马修斯着手扩大莫斯科中心,在中国启动合作研究项目,创立全球化研究项目,并把《外交政策》由季刊变成为双月刊。
全球性政策项目(The Global Policy Program)提出了经济、政治和技术变化的全球化过程对现有政策的挑战。它的研究项目涉及诸多领域:民主与法制,防武器扩散,国际贸易,以及美国的全球角色。这个项目重点将全球政策的最新议程与传统安全问题的关切结合起来,并推动新的政策对特定的跨国问题作出回应。
俄罗斯和欧亚问题项目
俄罗斯和欧亚问题项目(The Russian and Eurasian Program)是在冷战结束后,卡内基研究院为了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和加强自身建设而加以扩展的。1993年 ,研究院成立了卡内基莫斯科中心,成为前苏联第一个完全独立的公众政策研究中心。该中心致力于知识分子间的自由交流,并为公共政策讨论提供了享有盛誉的中立论坛。除了中心主任之外,四十名成员几乎全部都是俄罗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