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複式教学支持策略

2020-12-22 01:15:10 百科
複式教学支持策略

複式教学支持策略

《複式教学支持策略》是2011年5月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该系列丛书的撰写是站在複式教学教师的视角上,紧扣国家课程标準,抓住“同动同静”複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在理论上作了言简意赅的阐述,在实践上提供了可供操作的案例。

基本介绍

  • 书名:複式教学支持策略
  • 定价: 18.00元
  •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年5月

目 录

单元1 教学管理与教学支持
单元2 校长与教研员的角色定位
单元3 複式教师的需求与专业发展
单元4 营造爱生複式学校
单元5 複式教学研究与複式教学方法创新
单元6 开发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
单元7 构建複式教学支持系统
单元8 开发複式教学支持评价工具
单元9 实施複式教学支持活动
单元10 促进複式学校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总 序

複式教学作为一种世界範围内客观存在的、相对于单式教学而言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国内发展的百年历程中,在基础教育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农村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边远山区、牧区儿童就近入学起到了特殊的和较长时期内不可或缺的作用。当前,农村中国小布局结构调整和新一轮课程标準改革,使得複式教学的生存发展空间相对减小;同时,在农村现代化不断推进以及适龄儿童逐渐减少的背景下,相对欠发达的西部农村地区複式教学不断增加又是出现的新情况。
一方面,国内教育行政和社会大众主流普遍认为複式教学是落后的教学模式,应当被历史淘汰;另一方面,西部农村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又决定了複式教学在较长时期内不可或缺。複式教学学者也针对传统複式教学的缺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创造了富有生命力的“同动同静”等新模式,不断地适应着新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複式教学是先进还是落后,是应该创新发展还是应该消亡淘汰,这种争论仍然是複式教学工作者与强大社会偏见之间激辩的关键论题。如何让社会大众与教育决策层关注与了解複式教学的内在优势及其存在的必要性,进而争取他们对複式教学发展创新的理解与支持,是当前複式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挑战。
教育部《关于实事求是地做好农村中国小布局调整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要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民众的承受能力,按照实事求是、稳步推进、方便就学的原则实施农村中国小布局调整,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但事实上,在中国小布局调整中,“不愿承认,不敢承认”複式教学存在的做法并非个别现象,複式教学在“一刀切”的布局调整中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孤独地等待着自然消亡,得不到应有的关注与支持。关注複式教学,支持複式教学发展,让学生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已成为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一环,直接关係到我中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深入地推进,关係到各地区教育能否均衡发展等现实问题。我们期望保留农村必要的校点,实现儿童就近入学校;在複式教学普遍存在的西部边远地区,以新课改理念和方法为依据,因地制宜探索新模式,提升複式教学质量;建立县、乡级複式教学支持系统和教师培训机制,建设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 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和师资待遇,扶持边远地区村校複式教学,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国外的大量研究表明,複式教学不是一项临时的措施,它关係到全民教育政策的贯彻落实,也与整个民族的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息息相关,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複式教学在已开发国家(例如,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挪威等)、开发中国家(例如,秘鲁、印度、斯里兰卡等)都普遍存在,对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人际交流的发展有很大优势。国内新课程改革要求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複式教学也应当顺应新课程的改革要求,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广大複式教学工作者,包括学者和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複式教学研究成果,主动加强複式教学改革与创新,求得可持续发展,促进複式教学在新形势下不断取得突破。
近年来,乐施会一直关注複式教学,兰州大学西部基础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的课题组成员也一直在研究、探索着。在2003—2005年,由成长希望基金会资助的“甘肃省贫困山区複式教师培训计画”项目中“垂直组合模式”的改革,颠覆了传统的“动静结合”的教学模式,代之以“一个主题,两个打破”(打破动静组合,打破年级界线)。2007年,乐施会资助的“甘肃农村地区複式教学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项目,在传承原有複式课堂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针对“动静搭配”模式存在的不足,通过对複式教学调研、在职教师培训、教学支持活动、教师自主探索等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的教育行动研究,逐渐总结探索出了複式课堂教学的新模式——“同动同静”。这一模式坚持“以儿童的发展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平等参与”的理念,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培养的重点,将“小组合合作、探究学习”确立为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基础,改变传统的“动静搭配”为“同动同静”的课堂组织形式。“同动同静”複式教学新模式,成功克服了年级间的声浪干扰,便于教师对複式课堂的组织与管理,有利于调动複式教学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甘肃省会宁县和西和县4所实验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使一线的複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地掌握“同动同静”複式教学新模式,在複式教学中更好地体现国家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课题组成员结合项目地的实验经验与研究成果,开发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複式教学实践创新与理论研究系列丛书,即《複式教学新论》、《複式教学支持策略》、《国小语文複式教学指南》、《国小教学複式教学指南》。它不仅可以让複式教学教师模仿系列丛书的案例进行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系列丛书的开发避免了因项目关闭而导致项目学校又恢复到以前的状态,保证了项目的后续性和长效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系列丛书,一些非项目学校的複式教学教师和没有接受过培训的複式教学教师都可以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尝试运用“同动同静”教学模式。这套系列丛书的构想构思很好,打破了传统複式教学的模式,教学设计不仅可行,而且不同年级的儿童“同动同静”,既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将小组学习的合力发挥出来,同时又体现了“以大(高年级的儿童)帮小(低年级的儿童)”、“以小仿大”的学习互动状态,这里面的积极因素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这套系列丛书对複式教学的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香港乐施会中国部副总监 李念先
2010年5月18日于香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