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接待寺(沈家门镇天打山嘴)

2021-05-21 11:31:22 百科
接待寺(沈家门镇天打山嘴)

接待寺(沈家门镇天打山嘴)

接待寺,始建于明成化元年(1465年)原址位于普陀区沈家门镇天打岩西山腰上。民国十九年,因山匪搔扰,按原样迁至沈家门镇天打山嘴。

1982年,大殿和东配殿被毁.1991年,僧证印募资重修;1994年全寺又作了较大规模的修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接待寺
  • 位置:沈家门镇天打山嘴
  • 始建:明成化元年
  • 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

建筑结构

该寺座北朝南,现在大雄宝殿、东西厢房、地藏殿、三圣殿等建筑。大雄宝殿,面阔三间12.60米,通进深13.60米,明间五架梁前廊后三步,其余穿斗式,用桁9根,明、次间各6扇六枺菱形花格门,单檐硬山顶,正脊设吻兽,中间饰连球,屋面盖小青瓦。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

历史价值

接待寺在明清时为普陀山“宝陀观音寺”下院。该寺有着一段与明末抗清不可分割的历史,曾为张名振、张煌言等抗清名将坚持海岛抗清的重要据点和屯兵扎营处。因此,接待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保护措施

保护範围:接待寺整座建筑及围墙。
建设控制地带:在保护範围外,东20米,南25米,西20米,北15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